*******************
生署生防护中心今日(七月十六日)正调查一宗登革热怀疑个案,并再次呼吁市民,不论在本地或外游,应时刻注意环境生,以及采取防蚊和个人保护措施。
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说:「由于病人最近没有外游,故此可能在本地感染。在等候化验确诊的同时,作为预防措施,我们正与食物环境生署(食环署)紧密合作,全力评估和防止可能出现的扩散。」
该名病人为一名过去健康良好的四十七岁女子,她自七月十日开始出现发烧、头痛、肌肉痛和轻微关节痛。她于同日到北大屿山医院急症室求诊,随即被转送往玛嘉烈医院治疗。她已于七月十五日出院。
由于她的血液样本经生防护中心公共生化验服务处检验后,今日证实对登革热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体呈阳性反应,但对登革热病毒抗原和基因测试呈阴性反应,故此个案现时被列为怀疑个案。
初步调查显示,病人于大屿山莲池寺居住和工作,曾于该寺附近被蚊叮,潜伏期内主要逗留在寺内。她潜伏期内没有离港外游。
该名病人的家居接触者至今没有出现病征,正接受医学监察。
发言人补充:「在接获个案呈报后,生防护中心随即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并迅速通知食环署进行病媒调查及控蚊措施。生防护中心正继续调查,并会于病人到过的地方附近展开健康教育工作。」
今年至今确诊共52宗登革热个案,包括1宗本地和51宗外地传入个案。二○一四年有3宗本地及109宗外地传入个案。二○一三年有103宗个案,全属外地传入。
登革热病毒有4种不同的血清型。首次感染某种血清型,病情一般较轻,但若随后感染其他血清型,则较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即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可导致死亡。如没有适当治疗,登革出血热的死亡率可超过百分之二十。
根据世界生组织的资料,虽然个别登革热候选疫苗正进行人体临床测试,但至今仍没有预防登革热的疫苗,或获任何药物监管当局注册的疫苗。故此,不论在本地或外游期间,时刻注意环境生,以及采取防蚊和个人保护措施是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方法。
免被蚊叮
────
外游人士应于出发前,了解目的地的登革热风险,并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穿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涂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虫驱避剂;
* 在户外,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妆品或护肤品,并按指示重复使用昆虫驱避剂;
* 出发前最少6星期,应征询医生的意见,并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免被蚊叮;及
* 外游期间,如到流行地区的郊外旅行,应带备便携式蚊帐,并在蚊帐上使用杀虫剂氯菊酯。切勿将氯菊酯涂在皮肤上。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至14日不等,通常为4至7日。任何人在外游返港后若感到不适,应尽快求医,并将行程细节告知医生。
杜绝蚊虫滋生
──────
市民亦应防止积水,并保持良好的环境生:
* 每星期为花瓶换水一次;
* 每星期清理花盆底下的积水;
* 紧盖贮水器皿;
* 确保冷气机底盘没有积水;
* 把用完的罐及瓶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及
* 妥善存放食物及处理垃圾。
市民可参阅以下专题网页,了解详情:
* 生防护中心登革热专页(www.chp.gov.hk/tc/view_content/38847.html);
* 生署旅游健康服务登革热专页(www.travelhealth.gov.hk/tc_chi/popup/popup_dengue.html);
* 生署最新旅游情报(www.travelhealth.gov.hk/tc_chi/outbreaknews/outbreaknews.html);
* 生防护中心「使用昆虫驱避剂的注意事项」(www.chp.gov.hk/tc/view_content/38927.html);
* 生防护中心Facebook专页(www.fb.com/CentreforHealthProtection);
* 生防护中心YouTube频道(www.youtube.com/c/ChpGovHkChannel);及
* 食物环境生署防治蚊子滋生指南(www.fehd.gov.hk/tc_chi/safefood/handbook_prev_mos_breeding.html)。
完
2015年7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2时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