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十一月二日)下午在灼见名家周年论坛午餐会的致辞全文:
文社长、各位嘉宾:
大家好。我很高兴今天出席《灼见名家》主办的午餐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环球经济当前形势和前景提出一些看法。我相信以下所讲的不会像今早的有那么大争议,应该是比较平淡一点。
我在大学念的是建筑,不过在研究院和担任公职三十多年,接触最多的是同经济相关的事务。我觉得建筑和经济这两个学科,实在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令我很感兴趣。因为两者都不是单纯地被局限于实验室的科学,更不是挂在画廊的艺术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有充满人性化特质的学科。经济学者不断探讨的,是人类在有限资源下的种种行为和不同的反应;而建筑学者追求的,是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融,讲求怎样使用空间的美感。两个学科都不是强调必然的定律,而是重人与人在群体中、在社会里和在市场上的互动。
经济学另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是唯一一个学科,可以由提出完全相反理论的学者同时赢得诺贝尔奖。或者大家还记得,二○一三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得主Fama、Hansen同Shiller,对于市场上资本价格的合理性,即是rationality就有南辕北辙的解读。这个例子或者正好说明,经济学的确充满不确定性。不过如果你好像我一样经常和经济学者见面的话,你就会知道两位经济学者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据我所知,经济学家所用水晶球的型号全部都不是一样的。
全球经济依然不明朗
言归正传,就算大家没有水晶球,都会知道现时环球经济的大形势并不理想。事实上,自从二○○八年至今日,全球经济出现翻天覆地的巨变,先后经历金融海啸、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新兴市场走资潮等不同的多场危机,至今尚未回复正常运作。
今年以来环球经济表现欠佳,金融市场起伏不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三度调低二○一五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最新预测低至3.1%,是金融海啸以来最低的年度增长。环球经济的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IMF同时亦下调明年全球增长至3.6%。有可能去到明年它又会再三下调,这个3.6%变成甚么呢?我们要稍等才可以看到。这很可能就是大家必须要接受的「新常态」。
在主要的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较为稳固。我上月访问美国和秘鲁时,分别跟联储局主席耶伦、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劳、纽约联储银行总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和一些投资银行和管理基金的财金界人士见面,他们都一致认为,美国经济势头良好,失业率持续改善至5.1%的低水平,房产市场继续复苏,私人消费持续增长。
不过,他们亦异口同声表示,美国复苏仍然存在不少隐忧。近月数据显示新职位的增长显著减慢,出口和工业生产疲弱,通胀亦远远不及联储局2%的目标。而上星期刚公布的第三季经济增长,亦有所放缓,按季以年率计算只增长1.5%。
这反映出环球经济在全球化的格局下环环相扣,美国难以再独力推动全球的经济,其实,无论是那一个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会比以往更加受制于其他地区的经济表现。
相对美国来讲,欧元区经济虽然走出低谷,但是结构性问题挥之不去,令到失业率高企,亦欠缺增长动力,上半年经济只是轻微按年增长1.4%。希腊债务危机表面看来好像暂时解除,但是距离真正解决问题实在是言之尚早,因为希腊怎样落实经济改革,怎样跟国际债权人就重组债务的讨论达成共识,仍然可能出现很多不同的变数。而欧洲难民潮带来的问题未有完结的迹象,对欧洲一体化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冲击,长远能否化危为机,要视乎各国能否就分配难民达成共识,能否就长远怎样合作将难民融入当地的劳动市场,转化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日本经济表现就更为反覆,安倍「三箭」经济政策的效力似乎已经完全消失,回复到过去二十年来的经济状况。自从去年四月增加消费税之后,日本增长时断时续。今年第二季,经济又出现倒退,按季以年率计下跌1.2%。第三季数据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外贸疲弱,零售销售表现反覆不定,商业信心更有所下跌。面对人口极速老化,日本要重拾经济增长动力,我相信路途依然是非常漫长。
新兴市场经济放缓
新兴市场经济亦普遍放缓,进一步拖累环球增长。其中,俄罗斯和巴西这两个主要经济体,较受国际能源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已经陷入衰退。有评级机构甚至已经将巴西的主权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别。经济疲弱,加上美国加息的威胁,令资金流出新兴市场,汇率受压,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货币一度贬值至多年的新低,令环球外贸环境更加严峻、更加复杂。
亚洲一般是依赖出口的地区,在环球需求不足的影响下,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制造业和出口活动普遍受压,第三季出口货值以美元计全告下跌,其中南韩按年大跌9.4%,而台湾跌幅更达13.8%。东盟和其他区内新兴市场的经济仍然持续增长,不过在种种不利因素下,增幅亦已经放缓。例如新加坡在第三季的经济增长按年只有1.4%,是连续两季出现按年增长放慢。
香港作为外向型的细小经济体,虽然上半年由坚韧的内部需求带动而录得2.6%的温和增长,跟去年全年的2.5%增幅相若;但是外部需求疲弱的负面影响,我相信将会在下半年继续浮现。
香港货物出口货值在第三季跌幅扩大,反映环球需求疲弱,亚洲出口跌势持续,香港的出口也继续受压。除此之外,访港旅客人数进一步放缓,第三季出现下跌,内地和海外旅客均见减少。访港旅游业放缓拖累本地消费市道,而今年夏季股市大幅调整亦对本地消费情绪构成相当大的影响,零售销售踏入第三季又再次减弱,八月份销售货量更出现下跌,短期内零售业表现仍然会非常疲弱。
劳工市场好在能够继续靠稳,目前仍然处于全民就业的状况,第三季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维持在3.3%的低水平。住户收入,尤其是最低收入三个十等份的全职雇员,继续有实质的增长。我会密切留意近期经济活动出现减慢的迹象,会否对劳工市场有不利的影响,这方面我们要留心看看。
我在八月时预测香港经济今年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的增长,而基本通胀预测是2.6%。政府会在今个月稍后公布第三季经济表现,亦会一并公布最新一轮经济预测的覆检结果。现在看来,经济仍然要面对不少下行的压力。
货币环境越趋复杂
现时环球经济形势严峻,打乱了美国联储局的利息正常化步伐。上星期FOMC的议息会议一如市场预期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会后议息声明显示,联储局加息的意向并没有改变,如果美国经济复苏符合预期,下次十二月开会或者会加息,或者不会加息,会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亦有少许升温,由于最终决定仍然取决于未来几星期的经济数据,金融市况同资金流向将会持续显著波动。
美国联储局由二○○八年起先后推出三轮量化宽松的非常措施,随局方在去年十月停止买债而正式告一段落。转眼一年过去,美国经济已经明显有结束超低利率的条件。联储局官员今年以来一直暗示加息周期即将展开。如今联储局继续采取一个最低风险的选择──保持现状,他们的一言一行会继续成为市场的焦点,情形就是好似一套等完又等的连续剧,我们一早知道结局,但是还未知道上演的日期。难怪William Dudley同我在纽约见面时,都说这次很可能是历史上大家谈论得最长、最多的一次加息。
而由于明年美国举行总统选举,美国联储局对加息步伐的决定也可能会因而增添变数。
令情况更为复杂的是,其他主要央行却采取跟联储局相反的取向。当中,欧元区通缩风险持续,欧洲央行上月议息会议之后暗示或者会在十二月加推宽松措施。
日本央行方面,上星期五议息,调低了今明两个财政年度日本的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测,未来进一步宽松的压力增加。各大央行在货币政策取向出现明显的分歧,无疑会令国际资金流更为难测,汇率更为波动,令全球的经济外贸形势更为不利。
环球金融市场预计在忧虑环球经济放缓,以及其他一系列不明朗,甚至不利的因素影响下,相信会继续波动。投资者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注意这方面的风险。
内地经济新常态
现时环球经济每年的增长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由内地经济贡献。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中国的分量举足轻重,内地经济增速快慢,肯定是全球经济前景的焦点所在。
面对疲弱的外围环境,股市波动,内地经济短期内的确有不少下行的压力。不过我相信内地有充足的政策空间,达到今年全年他们预测大约在7%左右的增长目标。
更加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双中高」发展,中央继续积极实行结构转型,提升服务业比重,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中央政府提出深化改革的纲领,为经济结构转型订下蓝图。在上星期举行的「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根据相关新闻公布,「十三五」规划的框架,带出了五个发展理念,即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用」。当中又以「创新」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域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事实上,国家经过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面对劳动成本上涨和周边新兴市场发展,制造业的竞争力自然会有所下降。因此我十分认同国家要改变原有的增长模式,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提高生产力,朝高增值、高端技术各方面发展,提高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在这方面,我们更要鼓励创意创新,开拓新市场,以及增加在基建、教育、科研的投资,方可达到「十三五」的目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以独立篇章交代香港和澳门特区发展。多年以来,香港凭借国际优势,是国家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最主要桥梁。「十三五」规划亦特别点出期望「提升港澳在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地位和功能」,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发展,令香港可以继续在国家发展中作出一些贡献。
在内地的经济改革纲领之中,深化金融改革和推进资本市场开放一直是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我认为,中央对实践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帐开放的方针是非常清晰和坚定的。
人民币改革由十年前开始,人民银行当时将人民币由同美元挂的固定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机制。而人民银行在八月中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作出一些调整,就是希望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注入更多市场化的元素,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继续取得进展,人民币九月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第五,反映全球各经济体在日常贸易中会更多以人民币作结算。IMF亦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宣布同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
人民币继续国际化,意味香港在人民币业务方面仍然大有作为。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亦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自由的市场和成熟的监管制度,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优质「试验田」和「防火墙」,透过可以控制风险的测试平台,深化内地同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逐步推出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从而推广人民币在跨境使用,协助内地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最终可以与国际接轨。
去年十一月正式启动的沪港通和今年七月实施的内地及香港基金互认安排,为国际投资者提供独有的双向平台,就是明显的例子,说明香港怎样可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中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香港不单只能够参与其中、贡献其中,更加能够从中得到巨大发展的机会。香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一个枢纽城市,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所拥有的特别优势,令我们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上一个主要的经贸平台,在集资融资、商贸物流、高端专业服务、旅游同新兴产业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特区政府会积极配合中央各项改革和新政策,加强认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新兴市场,加强跟相关政府的双边合作,推动业界积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发展,共同拓展新的商机。
未来路向
各位,环球经济需求疲弱,美国加息悬而未决,国际金融市场烽烟四起,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经济表现难免会受到影响。不过,香港经济基调良好,金融监管稳健,如果市民大家有信心,我相信我们是有能力抵御外来的冲击。
我们要关注短期的经济风险,我们要眼国家中长期的发展,积极配合国家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未来的机会我相信是机会处处,我绝对有信心,我亦很相信我们是有能力、有智慧把握这些机遇,进一步推进香港经济的发展。
多谢各位!
完
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7时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