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克勤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局局长黄锦星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一些外来物种(例如巴西、银合欢、薇甘菊)进入香港自然环境后迅速繁殖,对本地的物种及自然生态造成威胁。然而,香港目前尚未有应对该等外来物种的措施。另一方面,美国早于一九九九年已成立「入侵物种委员会」,新西兰于二○○二年提出「生物安全计划」,而日本于二○○五年通过专门法例,应对及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政府有否设有一个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详细资料库;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过去十年,政府有否自行或委聘专家,就外来物种对本地自然生态的影响进行评估及研究;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对于某些已知对本地自然生态会造成威胁的外来物种,政府会否参考上述国家的做法,立法管制该等物种的输入;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鉴于二○一五年《施政报告》提及政府正制订香港首份《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该计划有何措施预防及减轻外来物种对本地自然生态的影响,以维持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制订该计划的进度为何;及
(五)政府会否加强宣传工作,教育市民不要胡乱放生动物,并鼓励市民在发现外来物种入侵本地自然生态时向当局报告;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一)政府一直致力保育本港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并透过采取适当措施,包括教育宣传活动,以鼓励市民共同保护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减低其受到破坏的机会。
在香港,由外地引入的动植物物种数量繁多,虽然现时政府未有特别为外来入侵物种设立详细资料库,但是一直有记录外来物种的相关资料;例如香港现时记录到的3 000多种植物,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外来物种,包括一些常见的果树和观赏植物。许多由外地引入的物种,在香港已归化了一段长时间,对本地生态并无明显影响。事实上,很多外来物种在农业、园艺、林业和水产养殖业方面都是有裨益的。
目前,只有少数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造成影响,被视为具入侵性。这些已知具入侵性的外来物种,包括福寿螺、红火蚁、家鸦、海桑及薇甘菊等,或会对本地生态造成威胁,甚至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控制措施,以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二)政府曾委托或资助本港研究机构进行以外来入侵物种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有关内后海湾海桑的特性和分布研究,以及由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针对福寿螺的生态影响及控制的研究项目。
(三)目前,政府规管动植物进口的措施是以为病虫害控制、检疫及疾病预防为目的。正如上文所述,大部分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并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故此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控制已知具入侵性的外来物种,防止进一步扩散,并继续通过「生物多样性调查」进行监察。但若发现某些物种可能具有入侵性,则需进行进一步调查及采取控制措施。
现行实施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措施主要包括:
* 为控制薇甘菊的蔓延,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会定期监察郊野公园、特别地区和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一旦发现有薇甘菊生长,渔护署会安排清除;
* 移除于内后海湾泥滩上红树林和泥滩上海桑属的两个外来品种,以预防外来品种对原生的红树林造成潜在影响;及
* 采取预防措施以减低家鸦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诱捕及拆巢等工作,以控制家鸦数量,并同时监察家鸦的数目及分布情况,以减低它们对本地生态潜在的影响。
至于是否需要实施更多的外来物种的进口管制,作为防止外来入侵物种输入的预防措施,政府会审慎处理。一方面评估对本地生态影响和现行控制措施的成效,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其他法例监管可能导致的社会经济和对国际贸易的相关要求的影响。
(四)在制订香港首份《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有意见认为需要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作出关注,建议政府在继续实施现行控制措施外,全面检视外来物种在本港的现况,收集物种引入途径及对本地生态的风险等资料;此外,亦有建议加强针对部分外来入侵物种的监察及规管等。政府正考虑有关建议,并将就《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征询公众意见。
(五)渔护署一向不鼓励市民把宠物野外放生,此举除影响本地生态平衡,还损害动物福利及可能传播疾病。就此,渔护署成立了一支专责队伍,负责拟订、推行和深化公众教育和宣传计划,以宣扬爱护动物和「做个尽责宠物主人」等信息,以及劝谕市民不要遗弃宠物。渔护署除制作电视宣传短片及电台宣传声带外,还在不同平台上登载广告、举办推广活动及宣传计划,以宣扬相关信息。
渔护署亦透过公众教育,教育市民不要喂饲野鸟或家鸦,以免助长家鸦繁殖及扩散。
渔护署会继续监察情况并会不断深化公众教育工作,以保护动物健康、福利及本地生态系统。
完
2015年11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