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二十二题:透过三色废物分类回收桶回收废物
***********************

  以下为今日(十二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郭家麒议员的提问和署理环境局局长陆恭蕙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于一九九八年起在全港各区设置三色废物回收桶(三色回收桶),并鼓励市民将废物中的纸张、塑胶及金属分类丢弃到为该等废物而设的回收桶。可是,有传媒于二○一三年揭发负责收集三色回收桶内废物的承办商将回收到的废物丢弃到垃圾站和其他垃圾桶。近日有废塑料回收商表示,由于废塑料出口价格下跌,他们已停止收购该废料,因此估计有不少废塑料被送往堆填区丢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由二○一三年至今年,每年年初全港有多少套使用中的三色回收桶;

(二)由二○一二年至今年上半年,每年(i)被回收的纸张、塑胶及金属废物的数量、(ii)当中经三色回收桶收集的数量及百分比,以及(iii)被送往堆填区丢弃的该三类废物的数量分别为何(按附件一列出);

(三)过去五年,每年用于管理三色回收桶的开支金额及向负责收集回收桶内废物的承办商支付的费用为何;有否定期检讨及监察该等承办商的工作表现;如有,有否发现违规行为;如没有检讨及监察,原因为何;

(四)有否定期检讨设置三色回收桶回收废物的成效;如有,详情为何;

(五)由二○一三年至今年上半年,用于向市民推广使用三色回收桶丢弃废物所涉的开支金额及渠道分别为何(按附件二列出);

 (六)过去五年,每年用于向市民推广减少使用即弃餐具及避免购买樽装饮品信息的开支金额及渠道分别为何(使用与附件二相同格式的表格列出);

(七)过去五年,每年市民饮用的饮料的包装所耗用的纸张、塑胶及金属物料的数量分别为何;有否制订政策鼓励饮料生产商减少使用该等用料及使用更环保物料;如有,详情为何;及

(八)有否定期与回收业界联系,以了解该行业的运作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如有,详情为何;有否制订政策协助回收业发展;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当局如何处理本港的废物数量日益增加的问题?

答覆:

主席:

  政府于一九九八年推出《减少废物纲要计划》,设置三色废物分类回收桶是上述计划其中一项减少废物及增加回收量的措施。这亦有助提高公众对废物分类回收的认知。此后,食物环境生署(食环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等部门在全港各公众地方提供废物分类回收桶。与此同时,环境运动委员会亦透过各项推广计划,向屋苑及学校派发三色废物分类回收桶,以加强教育及推广回收的效果。

  延续上述推广计划,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于二○○五年开始在全港推行「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计划的目的,是在楼宇每层及屋苑范围内增设废物分类设施,方便居民在源头将废物分类,以及增加可回收物料的种类。环保署再在二○○七年把「废物源头分类计划」扩展至工商业楼宇(包括所有非住宅大厦,例如教育机构及非牟利组织,即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及社区设施等)。计划实施至今已有超过2 000个屋苑(包括所有共185个公共屋)参加,覆盖超过80%全港人口,参加计划的工商业楼宇超过930幢。另外,市民的回收活动不限于使用回收桶,例如部分居民或清洁工人会把回收物料直接售予回收商,或透过以物易物等活动进行回收。

  此外,环保署亦透过各项宣传及教育计划,鼓励市民把废物减量,并在源头分类废物以便循环再造。

  环保署的统计数字显示弃置于堆填区的废塑胶近年并无大幅增加。环保署会继续有关监察及跟进工作,避免有可回收的废塑胶被大量弃置。另外,我们从业界得知本地市场对干净及已分类的回收物料特别是废塑胶,仍然保持一定的需求。故此,我们将继续透过宣传及公众教育,呼吁市民做好废物源头分类,及避免回收物料混杂废物或受污染,务求增加回收物料的价值及回收量。

  就议员提出问题的各部分,现回覆如下:

(一)及(二)政府致力鼓励全民动员,从源头避免产生及减少废物,并增加重用及循环再造。这是《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的重要措施。

  工商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回收物料例如边角料,而有关物料种类普遍比较单一和干净,因此有较高回收价值。不少回收业界已经与有关生产者建立具规模效益的回收安排。

  另一方面,政府亦十分重视透过设置废物分类回收桶以及进行相关推广活动,以期更有效地宣传废物分类回收的知识,培养回收习惯,亦利便市民参与废物源头分类和回收。政府于二○一三及二○一四年在全港放置了约15 800套废物分类回收桶(二○一五年的相关数据尚在收集及整理中),放置的地点包括在行人路旁、公共运输交汇处、垃圾收集站、文康设施、郊野公园、学校、公共/私人屋苑、商场、政府宿舍/办公大楼和医院/诊所等地方。我们亦推出了「咪」免费流动应用程式,提供全港公众地方的回收点位置及有关废物处理和减废回收的最新资讯及知识,方便市民更容易参与减废回收。

  此外,政府亦鼓励屋苑/住宅楼宇加入「废物源头分类计划」,在楼宇地下大堂或各楼层摆设分类回收桶,以方便居民进行源头分类回收。有关屋苑/住宅楼宇可自行决定放置的废物分类回收桶的数量,而环保署并没有统计数字。「废物源头分类计划」的参与率与日俱增,可见源头分类计划自二○○五年推行以来,有助提高公众对减废及废物循环再造的认知。

  过去数年从工商业、家居(主要包括住宅、公共机构及公众地方)等不同源头产生的主要废物种类的回收及弃置在堆填区的数量的统计详见附件三。

(三)食环署以外判方式,委聘一家私人公司提供可循环再造物料收集服务。承办商须收集放置于约2 850组废物分类回收桶内的废纸、金属和塑胶物料。这些回收桶设于公众地方,包括街道、垃圾收集站、公众街市、巴士总站,以及由学校、水务署和环保署管理的场地。过去数年,食环署的可循环再造物料收集服务合约费用的相关资料见附件四。

  根据合约,承办商不得把收集到的可循环再造物料弃置于堆填区或其他废物处置设施。为加强监察和规管承办商的表现,食环署与承办商于二○一四年八月开始的服务合约增订了新招标条款,详见附件五。

  食环署设有完整的合约管理机制,食环署监督人员须进行定期巡查和突击检查,以监察承办商的工作表现。如发现承办商违约,食环署会采取相应惩罚措施,包括向承办商发出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和失责通知书。食环署亦会按所发出的失责通知书数目,扣减每月付予承办商的费用。过去数年,食环署未有发现承办商有严重违规情况。

  至于摆放在郊野公园、文康设施、公共屋、政府宿舍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地方之回收桶的维修管理,分别由渔护署、康文署、房屋署、政府产业的物业管理处等安排及支付费用。有关费用已包括在设施/屋的垃圾弃置及清洁管理的整体合约中,未能单项的分别列出。

(四)环保署于二○一三年委聘了香港中文大学环境政策与资源管理中心进行一项调查,电话随机访问了一些屋/屋苑居民,以评估他们对废物源头分类计划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对计划的认知度很高,当中有九成以上的被访者表示知道他们居住的屋苑/住宅大厦设有三色回收桶;有七成以上的被访者同时表示有参与废物源头分类回收。我们会继续与物业管理公司及有关持份者加强沟通合作,完善废物源头分类计划,并在社区内宣传推广减废回收,又会透过政府宣传短片、「咪」免费流动应用程式等,传播有关进行「干净回收」的信息,以配合推行政府的整体废物管理策略。

(五)及(六)环保署一直大力推动废物源头分类计划和鼓励社区参与减废、废物分类、回收及循环再造,而宣传推广内容亦不局限于减少使用即弃餐具及购买樽装饮品的相关信息。这些工作是环保署减废及回收工作的一部分,当局并没有为个别工作项目涉及的开支金额及渠道进行细分。

  此外,我们亦积极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非牟利团体进行教育活动及鼓励社区回收工作。在过去三个年度,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批核予各非牟利团体作为推动减废回收及教育活动的费用详见附件六。

(七)政府已于二○一五年七月向立法会提交《2015年促进循环再造及妥善处置(产品容器)(修订)条例草案》,以便就产品容器推行强制性生产者责任计划,并首先涵盖饮品玻璃容器。实施生产者责任计划,将有助妥善处理废产品容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环保署会按实际所累积的经验进行检讨,考虑日后是否有需要及如何扩大范围,以涵盖其他种类的产品容器。环保署没有饮料包装所耗用的纸料、塑胶及金属物料数量的统计资料。

(八)环保署与本地回收业界一直有紧密的联络及沟通,并密切监察回收物料的市场动向,过去亦曾聘用顾问公司就本港废物回收的状况进行专项研究。我们了解本地回收业界正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包括需要有更大量干净及已分类回收物料的稳定供应以提升处理程序的成本效益、需要提升其技术能力以便进行高增值的处理工序、需要控制劳工、保险等项目的营运成本及需要合适的土地以供营运等。为协助本地回收业应对上述挑战,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推动回收业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正统筹相关部门积极跟进和落实多项政策和支援措施,藉以支持回收业以提升香港整体废物回收率。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详见附件七。

  政府会持续检视这些措施的成效,及时跟进和推行优化,确保它们合乎本地回收业界的需要,以及促进绿色循环经济。



2015年12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1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