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四题:非华语学童入读幼稚园学习事宜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石礼谦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书面答覆:

问题:

  免费幼稚园教育委员会在今年发表的报告中指出,协助非华语学童尽早融入本地教育制度及社区很重要,因此当局鼓励非华语学童的家长安排子女入读本地幼稚园,让他们尽早浸淫在中文的语言环境。然而,大约4%参加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学券计划)的幼稚园所取录的非华语学童数目,占其总收生人数50%或以上。有论点认为,该等幼稚园的学习环境不利于非华语学童学习中文,令他们日后难以融入主流小学。关于非华语学童入读幼稚园学习事宜,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过去三年,每年幼稚园学童及非华语幼稚园学童的数目分别为何,并按幼稚园的类别及资助模式列出分项数字;

(二)是否知悉,在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中,所取录的非华语学童数目占其总收生人数(i)50%或以下、(ii)51至60%、(iii)61至70%、(iv)71至80%、(v)81至90%及(vi)90%以上的幼稚园数目分别为何;

(三)过去三年,政府有否接获关于幼稚园以广东话进行入学面试的投诉;若有,个案数目及详情为何;有否评估该等安排有否令非华语儿童在争取入读有关幼稚园时处于不公平及不利的位置,因而违反《种族歧视条例》(第602章);若有评估而结果为有,详情为何及被要求作出纠正的幼稚园数目分别为何;若评估结果为否,原因为何;政府有否措施协助非华语学童家长查阅幼稚园的入学要求及幼稚园以中文文本印载的通知内的相关资料;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四)教育局为幼稚园教师举办的专业发展课程有否涵盖文化敏感度及非华语学童学习需要的课题;若有,是否所有幼稚园教师均须修读有关该等课题的课程;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一)过去三年,按幼稚园类别及资助模式划分的幼稚园学童及非华语学童人数,载于附件一。

(二)参加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并录取非华语学童的幼稚园数目(按所录取的非华语学童人数百分比列出),载于附件二。

(三)过去三年,我们没有接获任何有关幼稚园以广东话进行入学面试的投诉。为确保所有儿童,不论种族、性别、能力,均有平等机会接受教育,教育局已透过不同途径(包括通告及简介会等)提醒学校,其校本收生机制应公平、公正及公开,并须符合现行的法例(包括《种族歧视条例》等反歧视条例)及教育局发出的通告及指引。幼稚园须通过有效的方法(例如入学申请表格须知、收生指引/单张、学校网页等),预先通知家长其收生机制的详情。此外,教育局邀请了平等机会委员会代表出席今年六月中的收生安排简介会,向幼稚园业界讲解收生安排上须注意的重要事项,并让业界更了解《种族歧视条例》。我们亦已提醒幼稚园,在收生过程中,尽量为非华语学童/家长提供协助(例如翻译及/或传译服务)。

  教育局一直尝试协助家长(包括非华语家长),在充分掌握资料的情况下,为子女选择学校。各种有关幼稚园教育及收生安排的资料,均备有不同少数族裔语言的版本。至于每年更新及公布的幼稚园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概览(幼稚园概览),载有各幼稚园的基本资料(例如学校名称、地址、电话号码、核准学费、学生人数及在职教员资料等)。该等基本资料备有中英文版。幼稚园概览内有关学校设施、课程及特色的资料,目前只备有中文版,我们计划由二○一六/一七学年起亦提供英文译本。我们亦正研究如何与非政府机构合作,向更多非华语人士推广幼稚园教育。

(四)在专业发展课程方面,本地师资培训院校所开办的认可幼儿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注),均已将照顾有多样需要的学童列为核心学习范畴,以便幼稚园教师掌握如何支援有不同需要、文化背景各异的学童及其家人。教师亦可通过修读教育局定期举办的专业发展课程,例如《课程发展与施行》及《照顾儿童的多元学习需要》,提升照顾非华语学童学习需要的能力。这些课程旨在提升幼稚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设计及施行包含多元文化元素的儿童为本课程。幼稚园亦可申请教育局的校本支援服务,以提升教师教授非华语学童中文的专业能力。此外,幼稚园可向优质教育基金申请拨款,推行以《有效的语文学与教》、《促进幼稚园学童的全人发展》、《照顾不同的学习需要》及《支援有多样需要的学生》为优先主题的计划,以照顾非华语学童的需要。

注:这些课程是幼儿教育证书、幼儿教育学士学位及幼儿教育深造文凭课程。



2015年12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5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