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发展局局长在《施政报告》有关发展局措施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韩志强和起动九龙东专员区洁英今日(一月十五日)在介绍二零一六年《施政报告》中发展局措施的记者会上的开场发言:

发展局局长: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市民,大家好!今日我和同事向大家扼要简介一下《施政报告》中与发展局工作范畴有关的几项主要措施。今日的介绍内容有六个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会说得较快,让大家有时间提问。

  第一个环节是土地和房屋供应。在未来五年,公营房屋单位的兴建量是97,100个,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物业市场的供应量约为87,000个单位。短、中期增加土地供应的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增加发展密度。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得到城规会(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有41幅土地增加了发展密度,增加了7,750个单位。

  此外,土地用途检讨方面,在二○一四年提出150幅土地的改划工作,63幅已经提交城规会,有46幅已经完成,涉及41,000个单位。在二○一三年《施政报告》中所提出的42幅,其中有38幅已经完成,涉及38,600个单位。

  政府卖地方面,在去年,即二○一四至一五年,从四个来源,即政府卖地、铁路物业发展项目、私人重建或发展项目,加上市区重建区的项目,总供应量是21,200个单位,是自二○一○年以来的最高。在今年,即截至二○一六年三月,我们估计可兴建约20,300个单位,超出我们19,000个单位的目标,是二○一○年以来的第二高。

  铁路物业发展项目方面,在二○一二年七月至今,各个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合共可提供21,800个单位。正如行政长官早前回答传媒的提问时提到,政府会坚持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绝不会半途而废,亦不会「减辣」,不会因为市场一时的变动而减少土地供应。

  在此我向大家报告一下,之前物色到的150幅土地中,我们逐幅检视时亦探讨是否有一些个别土地的范围可以拓阔,以致我们可以提供更多单位。我们就此做了两轮工作,物色了一些土地可以进一步探讨及使用,增加17,000个单位,当中九成以上是公营房屋。

  此外,前石矿场用地不管是前茶果岭高岭土矿场,或是安达臣道石矿场,涉及的11,000个住宅单位会尽快推出市场,我们正研究是否可以利用私营界别的开发能力,将工作加速。

  在短、中期的土地供应目标,二○一六至一七年度会调节为18,000个私人住宅单位。铁路物业发展项目方面,上一次《施政报告》向大家提及,我们与港铁公司一同研究在现有铁路沿线和附近是否有一些土地可以作进一步发展。初步已物色到一些土地,大屿山小蚝湾车厂是其中一个。如果将车厂上盖作物业发展,预计可兴建超过一万个单位。另外物色到个别一、两幅土地作小规模发展,项目成熟便会推出。至于市区重建局仍然会继续其市区重建的工作,包括「需求主导」重建先导计划。

  大家可从这个图表看到我们中长期的土地供应,其中是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东涌新市镇扩展、洪水桥新发展区和元朗南,合共可提供197,700个住宅单位。

  在中、长期土地供应方面,我们亦会重新看看将军澳第137区的规划,由于那里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看看可不可以通过改划作住宅发展。我们估计可于今年底开始顾问研究,顾问研究完成和确定可行性后,到时有具体数字,再向大家报告。此外,长远的土地供应项目有大屿山发展、维多利亚港以外填海、岩洞发展和地下空间发展等,这些都是陆陆续续进行。

  此外,我们正进行一个更新全港发展的策略,我们称为「2030+」,即超越二○三○年后,我们土地供应的状况,以及因应我们社会和经济发展,土地的使用和空间布局应该如何。有关研究已进行了一定程度,我们打算在今年年中左右公布进行公众参与活动,目的是通过好的城市设计和园境设计,以进一步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至于农地方面,我知道高医生(食物及生局局长高永文)昨日亦有介绍过。总的来说,发展局会配合食物及生局的工作,联合一起进行研究,探讨在新界物色合适的地方进行一些较高农业增值的农业优先区,而将一些可能已不再合适作为耕地的土地释放出来作其他用途。

  此外,棕地是我们发展的必然选项,亦是我们中、长期土地供应的一个主要来源。刚刚在表内提到的洪水桥或元朗南都是发展棕地,以提供住宅、商业活动、就业机会和社区设施。今年稍后洪水桥的最后方案会出台,因为我们去年进行了第三期的公众参与。下星期将会展开元朗南第三阶段公众参与活动。这些都是牵涉大量棕地的项目,届时大家便可看到我们在这方面进一步的想法。

  不过我想在这里指出,社会上有一个说法,就是可不可以先发展棕地,之后才进行其他(土地发展)。坦白说,我们不可能完成棕地发展才进行其他发展,因为棕地上有很多运作,也有很多寮屋,有不同的经济活动,包括汽车维修、回收场,林林总总,其实也有很多(种类),其中有不少仍是我们社会经济里所需要,亦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因此我们的看法是数项工作一起进行,我们一直推进棕地的发展研究,同时,其他例如东涌新市镇的扩建;短、中期里150幅用地的改划仍需全力推进。这个表大致上将一些主要的土地供应项目以图表的形式列举出来,方便大家参考。

  至于大屿山发展,大家知道上星期日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向行政长官提交了第一届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大屿山的发展愿景是希望平衡并加强发展和保育大屿山,使大屿山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乐和宜学的智慧型、低碳社区。大屿山有它的地利优势,大家耳熟能详的有港珠澳大桥,大桥落成后加上屯门至赤角连接路的通车,我们由大屿山往珠三角西会方便很多,因此在物流业和其他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让我们发展桥头经济。此外,机场三跑道系统日后完成的话,亦可大大提高机场的承载能力。以目前来说,我们的机场在货运方面是全世界第一,在客运来说是第六位。在香港机场出发,在五小时内可到达的范围是全世界人口的一半,所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设施。由此来看,大屿山是香港的一个「双门户」,目的是随社会的发展和大屿山及邻近地区的变化,以及岛上各项基建设施的落成,看看我们可以如何好好利用这个地方,为全香港和当区的市民服务。

  这个图让大家看到在大屿山发展方面,基本上委员会提出五个发展的定位和策略性方向。北大屿山走廊主要发展住宅和经济活动,那里包括(图表中由左向右)机场岛以北商业区、港珠澳大桥落地人工岛上盖的发展,再右边的是东涌新市镇扩建,大家都知道该处会提供大概49,500个单位,另外有80多万平方米商业和其他发展的面积,其规模等如一个半的鱼涌太古坊,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再往右就是小蚝湾发展,除了港铁(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小蚝湾车厂的上盖可以探讨作为住宅发展外,我们之前亦提出在小蚝湾填海,而填海所得的用地可以作一个适合的用途。刚才提及的北大屿走廊就是上述几个项目,而再往右是欣澳,我们亦研究在该处作一个填海造地的项目。该处所得的土地可以用以发展休闲、体育或其他设施。

  此外,大家知道大屿山大部分土地,一来,有七成是郊野公园;二来,有不少具科学价值的地方,有八个点,除此以外有一些文物和文化的景点,如禅林等各个地方,所以就大屿山大部分的地方,我们的建议是加强保育。加强保育的意思是,除了保育文化历史建筑各方面和景观的保育外,还希望可以提升该处的设施,目的是方便香港市民在使用这些设施时会觉得更加方便。

  另一方面,报告亦提出善用一些政府土地,包括一些监狱设施。另一方面就是发展岩洞。此外,还有「东大屿都会」,之前在解答立法会的质询时有谈及,在此我不多说了,大家若有问题,欢迎稍后提问,我再仔细回答。

  如果我们考虑大屿山的发展,会离不开交通基建的发展,尤其是我们在委员会进行讨论时亦听到很多地区的意见,要发展大屿山,我们要先做好交通,并且要交通先行。因此短、中期而言,除了本岛上一些交通运输方面的改善外,亦会研究在例如机场岛以北、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落地的地方,再加上东涌,以及与小蚝湾发展之间的交通接驳。长远来说,发展「东大屿都会」的时候,一个跟港岛和新界连接的策略性基建设施亦是要考虑。旅游方面我刚才提及了,这是一个大致上的时间表,在我们的报告亦有列出来。我们今年会进行公众参与,在吸纳大家的意见之后,便会提出一个发展蓝图。此外,为了更能集中资源进行这个工作,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将成立大屿山拓展署。各位朋友,接下来我交给区小姐(起动九龙东专员区洁英)跟我们讲解「起动九龙东」方面的工作。

起动九龙东专员:九龙东是香港第二个核心商业区。现时区内的商业/写字楼楼面已超过200万平方米,预计未来九龙东有潜力再提供约500万平方米,包括在未来五年,预计会有约80万平方米。
 
  大家在图中可看到我们在观塘及九龙湾的两个行动区会规划更多商业楼面面积,由原先共约50万平方米增加至约56万平方米。其中九龙湾行动区的发展将包括商业、写字楼及其他用途,更会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智慧城市的元素。

  我们继续推展「飞跃德」计划,包括进行两项有关前机场跑道末端和观塘行动区的研究;同时致力在这地方促成更多盛事和活动,并提供推动亲水文化的基本设施,包括翻新位于前机场消防局旁的码头,并开放给公众使用。如果一切顺利,预计工程可于今年三月左右完成。
 
  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以九龙东作为试点,研究发展「聪明城市」的可行性。在创新及科技局成立后,我们一致使用「智慧城市」的称谓。过去一年,办事处积极与各界相关持份者会面及讨论,包括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营运商、资讯科技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等,深入了解各界在这方面发展的期望及意愿,并寻找合作机会。
 
  我们将在短期内开展一项顾问研究,为九龙东「智慧城市」发展订定框架、方向及优先次序,包括进行一些实地先导测试。
 
  同时,办事处支持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发项目申请创新及科技基金,亦期望他们可于九龙东作实地测试。未来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让市民可尽早体验科技与城市发展和管理结合的好处。
 
  与此同时,我们会在九龙东将来出售作私人发展的地段加入一些条款,包括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智能水表和电动车辆充电设施,以及在合适的地段,规定商用停车场提供即时泊车资讯。

  我们一直提倡「易行九龙东」,以促进九龙东转型(为第二个核心商业区),这亦是智慧城市和低碳社区的重要一环。我们正研究加强牛头角港铁站与观塘商贸区和观塘海滨的行人连接,希望为行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我们亦将于九龙湾港铁站旁加建行人天桥,加强九龙湾商贸区与未来东九文化中心及附近一带的连系。
 
  此外,我们会以九龙湾和观塘商贸区为试点,促进私营机构在区内提早兴建已规划的行人网络,我们会豁免相关修订契约所须缴付的土地补价,以及早构建综合行人网络,让公众受惠。我们预计于二○一八年会就新政策进行中期检讨,以评估成效。

发展局局长:接下来,我请韩志强秘书长向大家讲述控制工务工程成本的工作。

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谢谢局长。我很简单地讲解一下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首先,我们投放在基建的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为了改善生活质素和提升香港的长远竞争力。因为我们以往不断的努力,香港的基建质素在国际社会上都是享负盛名。在过去这几年,随一些大型基建相继进入高峰期,我们在基本工程的开支亦有所增加。在二○一四至一五的财政年度,我们的开支达到70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随基建相继进行,我们亦正策划一些新基建,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基本工程的开支会维持高水平。

  我们在推展工程时,亦注意到近年建造价格有比较大的升幅。譬如在过去三年,我们看到建筑署的投标价格指数上升了百分之二十二。这相对同期的消费物价指数多了大约百分之八。基本上建造工程的成本变动与经济状况、全球建材的价格,以及本地的整体工程量等基本因素有直接关系。我们亦做了一些研究,看到近年的升幅除了因为基本价格上升,亦和其他因素有关。

  我简单讲解一下,第一是在设计和合约方面的要求、在建造的过程中对人手和物料方面的需求,投标时投标者对未来市场不稳定的情况投放的风险溢价亦有关系。这个风险溢价与不稳定的因素,包括如劳动市场紧张的情况和近期工程批出的进度亦有关系。

  为了应对工务工程价格上升的趋势,我们会尽快推出一些新措施,其中主要项目包括我们会全面检讨一些现行的指引,目的是在不影响技术和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减省不必要的设计和合约的要求。举一些例子,好像是我们需要一些平实的外墙设计、多用一些天然的采光和通风设计,主要目标是要做到实而不华。我们亦会为政府不同楼宇的工程项目成立一些成本指标,意思是除了特殊情况和一些已开展设计的项目,相关楼宇项目的单位价格造价是不可以超过这些指标。此外,为了减少对人手和劳动力方面的要求,我们会加强设计在标准化、机械化和预制方式的施工方式。我们亦会采取可建性设计的概念,要求设计的时候要多考虑施工方面的环节,希望做到既安全,亦能减省成本。

  我们会在优化工程采购招标方法多做一点工夫,会尽量早一点吸纳承建商的经验和意见,在设计方面使用;亦会推行一个新工程合约的模式,减轻承建商要负的风险,务求降低投标溢价和工程的成本。

  就这些措施,发展局会成立一个跨专业的专责办公室,并会积极进行制订、推展和协调的相关工作,目标是尽快将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加以控制。

发展局局长:我再介绍两项工作,一是关于市区重建局协助加强楼宇维修及技术支援方面的工作。特区政府非常关注楼宇维修怀疑出现围标个案的问题,我们会透过市区重建局加强向业主提供技术支援,让业主在掌握比较充分资讯的情况下,作出楼宇维修工程的决定和招标工作。市区重建局在「楼宇更新大行动」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初步计划在今年第二季推出试验计划。计划可做约50个项目,内容包括向业主提供资讯、提供tool kit(实务指南)。我们从经验知道,大厦维修要做得好、做得成功,第一是业主的参与很重要,第二是找到合适的顾问亦非常重要。我们在这方面会协助,亦会安排专业人士向他们提供独立意见,当收到标书时可作出评估。此外,亦会提供一个电子招标平台,让有意投标者可以放心、不受阻扰地投标。

  在保育历史建筑方面,我们全盘接纳古物谘询委员会就保育历史建筑检讨的建议,政府会预留五亿元成立一个保育历史建筑的基金。这个基金会采取行政方式和在政府内部成立,我们会将一些现时正进行的工作,例如「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纳入基金资助范围。同时透过基金,做多些研究、公众教育和宣传的工作。

  各位传媒朋友,我们的介绍到此为止,很乐意解答大家的提问。



2016年1月1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57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