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署今日(一月十八日)提醒市民,注意蚊传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新情况,并呼吁外游人士提高警觉,出发前充分考虑目的地的健康风险。
根据世界生组织美洲区域的最新报告,下列美洲国家和地区曾于二○一五年第十七个流行病学周至二○一六年第二个流行病学周期间录得当地传播寨卡病毒个案,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墨西哥、巴拿马、波多黎各、巴拉圭、圣马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
生署发言人说:「署方一直监察海外寨卡病毒的传播情况,并留意到有母亲于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后,其婴儿出现小头畸形及其他不良后果,以及寨卡病毒如何影响胎儿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鉴于最新情况,我们现建议怀孕妇女和计划怀孕的女士采取所需防蚊措施,作为预防措施,并会向医生和医院发信,呼吁提高警觉。」
怀孕妇女如非必要,应考虑延后到访过去或现正有证据显示寨卡病毒持续传播的地区。如必须前往这些地区,出发前应征询医生的意见。旅途中,应时刻采取防蚊措施。旅程后,如出现病征,则应求医并向医生讲解外游纪录。
计划怀孕的女士亦应在出发前往这些地区前,征询医生的意见。旅途中,应时刻采取防蚊措施。旅程后,如感到不适,则应求诊。
发言人说:「在本港,生署生防护中心至今没有录得人类感染寨卡病毒个案,而生防护中心公共生化验服务处亦有能力检测出寨卡病毒。虽然寨卡病毒感染现时不属《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第599章)下的法定须呈报传染病,我们呼吁医生加倍留意,一旦有病人从受影响地区返港出现相关临床病征,而非由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所导致,应考虑是否属寨卡病毒感染。公共生化验服务处会就这种病毒提供检测,医生如有需要可联络该处以取得更多资讯。」
寨卡病毒主要经伊蚊透过叮咬传播至人类,埃及伊蚊则被视为寨卡病毒传播至人类的最主要病媒。本港现时没有发现埃及伊蚊。其他种类的伊蚊如白纹伊蚊亦被视为可能的病媒。由于白纹伊蚊于本地常见,故此香港存在出现外地传入个案的二度传播风险。
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个案不会出现病征。约四分一的病人于感染寨卡病毒后,会出现轻微病征,包括发烧、出疹、肌肉痛、关节痛、头痛、眼窝后疼痛及结膜炎,通常于数日后消退。典型个案的潜伏期为3至12日。
市民到访寨卡病毒持续传播的地区后,如感到不适,应立即求医,并向医生讲解行程细节。
目前,没有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市民应采取以下防蚊措施,预防蚊患:
一・保护自己,免被蚊
* 穿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及
* 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涂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虫驱避剂;
二・外游特别注意要点
甲・出发前
* 出发前最少六星期征询医生的意见及接受旅游健康评估,采取措施,免被病媒叮咬;
乙・旅途中
* 在设有冷气设备和良好蚊帐设施的房间作息;
* 如到寨卡病毒或其他病媒疾病流行地区的郊外旅游,应带备便携式蚊帐,并在蚊帐和衣服上使用杀虫剂氯菊酯。切勿将氯菊酯涂在皮肤上;及
* 若感到不适,应尽快求医;
丙・旅程后
* 外游人士若从受影响地区返港后感到不适,应尽快求医,并将行程细节告知医生。
三・防止病媒滋生,防止积水
* 每星期为花瓶换水一次;
* 每星期清理花盆底下的积水;
* 紧盖贮水器皿;
* 确保冷气机底盘没有积水;及
* 把用完的罐及瓶放入有盖的垃圾桶。
市民可参阅以下网页,了解详情:
* 生署最新旅游情报(www.travelhealth.gov.hk/tc_chi/outbreaknews/outbreaknews.html);及
* 生防护中心双周期刊《传染病直击》有关寨卡病毒感染的回顾与风险评估(只备英文版)(www.chp.gov.hk/files/pdf/cdw_compendium_2015.pdf,128页)。
完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0时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