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署生防护中心总监梁挺雄医生今日(二月二十六日)欢迎辖下传病媒介疾病科学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就寨卡病毒感染防控策略的建议。
科学委员会主席钟世文教授今日在简报会说:「生署至今采取的公共生措施符合世界生组织(世)的建议,对防御寨卡病毒传入香港至为重要。」
钟世文教授下午主持科学委员会会议,因应最新科学发展,与传染病学、微生物学、公共生及病媒控制等专家审视寨卡病毒的流行病学,并检视现时本地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科学委员会留意到,在全球暖化、城市化及全球化下,寨卡病毒的地域分布逐渐扩大。如有合适环境供蚊滋生和繁殖,有可能出现全球大流行。国际旅游频繁,香港出现外地传入个案的风险高。由于病人感染后没有出现病征的情况十分常见,而可能传播寨卡病毒予人类的白纹伊蚊于本地亦非常普遍,故此一旦香港出现外地传入个案,不论是否被发现,都存在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此外,除经病媒传播外,寨卡病毒可能经输血传播。人类精液发现寨卡病毒,经性接触的传播亦已被确认。
临床方面,虽然有关寨卡病毒可引致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小头畸形及吉・巴氏综合症)的分析至今仅有环境证据,但越来越多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强烈怀疑寨卡病毒与这些疾病的因果关系。鉴于目前未有预防疫苗,在制定本地应对工作时,控制病媒和防止高危人士(特别是孕妇)被蚊叮是两项主要策略。
科学委员会建议:
一、控制和加强监测病媒:全年均需进行全港灭蚊,加倍留意口岸、货柜码头、建筑地盘、废料倾卸场及回收物料收集处等高危地方,同时研究新型控蚊技术;
二、公众教育:重点推广防止蚊虫滋长的方法及个人保护措施,加强教育外游人士,特别是有免疫系统疾病或严重长期病患者、孕妇和计划怀孕的女士。孕妇和计划怀孕的女士应考虑延后到访受影响地区,直至产后;
三、健康建议:从受影响地区回港的男士应停止与怀孕女伴发生性行为,否则应于整段怀孕期内使用安全套。如女伴有机会怀孕,应使用安全套至少六个月。从这些地区返港后亦应延后捐血。上述措施可防止经性接触和输血传播;
四、及早诊断:医护人员于诊断近期曾到访受影响地区的病人时,应提高警觉,考虑是否属寨卡病毒感染;
五、准备及应变:生署需为本地应变作充分准备,一旦寨卡病毒传入本港并广泛传播,联同各决策局/部门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小头畸形。同时,应与世及国际生部门紧密联系,监察最新发展;及
六、风险传达:在八月和九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分别举办二○一六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残奥会)前,生署应与旅游业界定期沟通,包括营办旅行团到受影响地区的旅行社。
梁挺雄医生表示:「我们会采纳专家意见,加强正在进行的防控措施。生署会密切监察全球及地区情况,适时评估风险,如有需要会调整本地应对策略。」
生署一直与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以及香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定期联系,为分别前往参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人员提供旅游健康建议。署方亦透过体育专员与香港体育学院保持沟通,为运动员提供所需建议。署方会在三月为运动员和随团人士安排简介会,讲解最新疾病资讯和健康建议,让他们在出发前为预防寨卡病毒作好准备。
因应海外出现经性接触传播的个案,生防护中心已修订相关健康建议如下:
预防性接触传播可能出现不良怀孕后果的特别建议
----------------------
* 孕妇不应与曾到访寨卡病毒持续传播的地区(受影响地区)的男伴进行性行为,否则应于整段怀孕期间使用安全套;
* 从受影响地区来港的男性外游人士应注意:
一、不应与怀孕女伴发生性行为,否则应于整段怀孕期间使用安全套;及
二、如女伴有机会怀孕,应在回港后至少六个月内使用安全套。
科学委员会的共识摘要稍后会上载网页(www.chp.gov.hk/tc/sas7/101/110/107.html)(只备英文版)。
完
2016年2月26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8时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