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天气雷达图像

天气雷达图像

以下图像显示香港天文台天气雷达观察到在离海平面3公里高的降雨率。

天气雷达图像
动画:
显示范围(km):
  • 雷达

    图像廊

    图像廊搜罗了在恶劣天气下所拍摄到的雷达图像,如热带气旋、暴雨、雹暴及雷暴。此外,一些在特别的大气状态下或由于雷达本身的运作特性所引致的「假」降雨现象,都会包括在图像廊内,让读者在诠释雷达图像时多加留意。

  • 雷达图像廊
    风暴及降水
    飑锋
    飑锋

    2003年8月4日

    雷达图像显示在一个夏季的晚上,一道呈东南 -- 西北走向的大骤雨带正覆盖着香港。 当晚在赤鱲角录得的阵风高达每小时70公里。 阵风的最前沿被称为飑锋。

    冬季下的雨
    冬季下的雨

    2003年1月6日

    雷达图像显示冬季下雨的一个典型例子。 当时一股强烈的寒潮抵达香港,为广东大部份地区带来持续有雨的天气。香港当日日间的气温下跌至摄氏8.8度,而整天录得16.5毫米雨量。

    飑线
    飑线

    2001年5月9日

    雷达图像显示与低压槽相关连的强烈飑线逐渐移近本港。飑线内的狂风雷暴在当天下午为本港带来大雨。在葵涌区,约有50个货柜被阵风吹倒。

    雹暴
    雹暴

    2001年4月9日

    雷达图像显示在青衣附近出现了活跃的雹暴。 这雹暴其后向东南方移动,在下午较后时间为九龙大部份地区带来直径达2.5厘米的雹粒。

  • 雷达图像廊
    热带气旋
    杜鹃

    台风

    杜鹃

    2003年9月2日

    图中显示台风杜鹃在2003年9月初靠近广东东部海岸时出现双重眼壁的结构。 内眼及外眼的直径分别约为20公里及100公里。在西太平洋,双重眼壁结构的热带气旋并不少见。

    黑格比

    强烈热带风暴

    黑格比

    2002年9月11日

    图中显示黑格比不对称的雨带分布,雨带主要集中在风暴的东面及北面。 当时黑格比颇为接近香港,其中心位于本港西南偏南约150公里。

    玉兔

    台风

    玉兔

    2001年7月25日

    台风玉兔的圆形风眼清楚地显示在雷达图像上。当时玉兔位于香港西南偏南约200公里,其外围雨带正影响香港。图像中亦清楚可见雨带呈螺旋形 – 这是热带气旋的典型特征。

    韦森特

    强台风

    韦森特

    2012年7月24日

    上午1时的雷达回波图像,当时强台风韦森特的中心集结在香港天文台西南约100公里。与韦森特相连的雨带正影响香港及广东沿岸地区。

  • 雷达图像廊
    「假」降雨现象
    海杂波
    海杂波

    2003年7月24日

    图中可见在香港附近水域出现一些相对较弱但平均的回波。这类「假」的回波被称为「海杂波」,是由烈风刮起的大浪反射所引致。

    二次传输回波
    二次传输回波

    2003年6月19日

    雷达误以为反射回来的微波是从第二次发出的脉冲所来,令雷达错误定出雨区是在较近的位置。这些雷达回波被称为「二次传输回波」。
    上图显示「二次传输回波」呈条带状,但这实际上是由本港以南400公里外的一个雨区所引致的(见下图)。

    异常传播
    异常传播

    2003年5月31日

    在某些天气状况下(例如: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雷达发出的微波会偏离直线前进的路径,而弯向地面。这从地面反射回来的回波会使雷达误以为是降雨。这种现象被称为「异常传播」。

    太阳光
    太阳光

    2003年5月21日

    太阳光当中包含了与天气雷达操作频率配合的微波。通常在日出及日落时,天气雷达都会接收到这些来自太阳的微波,并将它误认为是雷达本身的回波。这些接收到的讯号会显示为从雷达向外伸展的条状波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