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 Hyophorbe verschaffeltii (W.Bull ex J.Dix) H.Wendl
英文名 : Spindle Palm, Palmiste Marron
中文名 : 棍棒椰子
科名 : 棕榈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外来物种
原产地 | 棍棒椰子是印度洋上一个偏远小岛——罗德里格斯岛的特有种。「马斯克林群岛」包括罗德里格斯岛、毛里求斯、留尼旺和众多的火山遗迹。 |
---|---|
生态 |
酒瓶椰属是个单系属,囊括5个物种,而且都是马斯克林群岛的特有种。棍棒椰子因其出色外观而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培植。尽管酒瓶椰属的数量在世界各地急剧增加,它们的野生种群数量却受到严重威胁,例如野生的棍棒椰子目前仅存于罗德里格斯岛。野生棍棒椰子于过去的150年间发生了翻天复地巨变,从早期描述的罗德里格斯岛遍布丰富的野生棍棒椰子(Balfour, 1879),到现时野生棍棒椰子数量减少至剩余19株(IUCN, 2021)。目前,棍棒椰子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极危物种。您可能感到疑惑,这些年来该岛屿和岛上的棍棒椰子究竟经历了甚么灾难性事件? 时光倒流回到几个世纪前,16世纪时阿拉伯和葡萄牙的水手首次登陆马斯克林群岛,很快便有不同开垦者接踵而至居住。开垦者登陆岛屿后,他们焚烧森林和砍伐木材以满足对资源的需求,并引入野化动物,如山羊和兔子至岛屿。这些不速之客践踏了岛上的土地,并觅食了包括棍棒椰子叶在内的植物,无可避免地将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推向了灭绝的边缘。这如一个响钟敲响了众人对保育工作的觉悟。20世纪末,岛上的山羊和兔子终被灭绝。这种短期的做法有效地复育了部分物种,例如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但是野生棍棒椰子的数量仍在下降。保育生物学家目前正锲而不舍地在罗德里格斯岛种植大量棍棒椰子以恢复其种群数量。我们冀望他们奋斗的努力能够将这悲惨现象转化为成功保育的故事,流传后世。 |
名字由来 | 属名「Hyophorbe」是由「hyo」和「phorb」组成的希腊语混合字,分别意指「猪」和「饲料」,暗指棍棒椰子可用作饲料喂猪。为了纪念比利时园艺家——Ambroise Verschaffelt(音译为安布鲁瓦兹·维沙菲尔特)(1825-1886),他生前痴迷于比利时的棕榈苗圃,故取其名并为此种加词为「verschaffeltii」。因其树干粗壮如纺锤,故又俗称为「Spindle Palm」。 |
棍棒椰子与酒瓶椰子 | 尽管棍棒椰子与酒瓶椰子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可透过它们的树身大小和树干外观明确无误地区分两者。棍棒椰子较高,最高可达9米,而酒瓶椰子一般约高3米。此外,棍棒椰子的树干具明显环状叶痕,而酒瓶椰子的树干则具环状叶痕及纵裂。 |
生长习性 | 常绿乔木。 |
---|---|
高度 | 可达9米。 |
茎 | 树干灰色,光滑,从基部向中部逐渐加宽,于冠茎处变窄,具明显密集叶痕。 |
叶 | 羽状全裂,簇生于茎部顶端,羽片50-70对,互生。叶柄基部簇生成冠鞘。羽片狭披针形,重叠,顶端渐尖,基部截形。 |
花 | 雌雄同株,雄花和雌花簇生在不同花序上。大型穗状花序,多分枝,从冠鞘基部长出。花朵芳香,呈乳黄色至橙红色。花序梗于先出叶脱落后具明显叶痕。 |
果 | 核果,木质,近球体,开裂。 |
花期 | 不详。 |
果期 | 不详。 |
以上学名根据世界植物线上网页:https://powo.science.kew.org/taxon/urn:lsid:ipni.org:names:667456-1
其他数据库引用的学名
― 《GBIF》:Hyophorbe verschaffeltii H.Wen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