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 Areca catechu L.
英文名 : Betel Palm, Areca nut, Pinang
中文名 : 槟榔
科名 : 棕榈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外来物种
原产地 | 槟榔原生于菲律宾。 |
---|---|
名字由来 | 种加词「catechu」源自马来语「caccu」,意译为植物萃取液。槟榔的果实可食用,常与食用石灰和蒌叶 (Piper betle, Betel)一同共用,加快果实内植物碱释放,所以有「Betel Palm(意思为蒌叶的棕榈)」的英文名。 |
生命力 | 槟榔偏爱炎热、全日照、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
应用 |
根据曾到访过东南亚国家的旅客叙述,不难看见当地人手上常紧抓一袋槟榔,牙齿因咀嚼槟榔而染上红色。槟榔是东南亚国家的家传户晓的零食。当地人通常把槟榔切成方块状,与食用石灰和蒌叶一同食用。咀嚼时,槟榔会释出单宁及槟榔碱,不仅能为食用者提供多重风味,还能消除疲累。在印度, 「paanwallahas」就是指是出售槟榔和香料的商店,他们会提供各式各样的香料,将槟榔口味变得多样,任君选择。虽然槟榔广受欢迎,但它会引致口腔癌。槟榔内含有致幻成份的槟榔碱,故在土耳其和澳洲等国家被视为毒品,与槟榔相关的交易受到禁止。 槟榔对台湾具极大文化意义,因其是构成原住民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噶玛兰族会利用槟榔的汁液把纤维布料染成香蕉色。为祈求繁荣昌盛,西拉雅族人会以槟榔和其他祭物如酒和米饭向他们信奉的神明「阿立祖」献祭。阿美族视槟榔为信物,男女之间会以槟榔传情。当阿美族的男生到达青少年阶段,会收到女性长辈为他们用槟榔缝制的单肩包(又称槟榔袋)。丰收季第四天后,阿美族姑娘会将一颗槟榔放进心仪男生的槟榔袋中。若果该名男生对那姑娘也有意思,便会把那颗槟榔吃掉。故此,槟榔袋在阿美族中被称为「alofo」,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情人袋」。 不过,槟榔的用途有限,仅仅因槟榔具坚韧的结构和显著的叶片大小而种植作观赏用途。 |
生长习性 | 单一主茎棕榈。 |
---|---|
高度 | 最高可达20米。 |
茎 | 茎树状,直立,灰色,具明显叶痕。 |
叶 | 叶鞘重叠成冠茎,呈绿色。羽状全裂,大型,每侧具 20-30片羽片。羽片披针形,顶端具歪齿,顶部羽片合生成鱼尾状。 |
花 | 雌雄同株。圆锥花序着生于冠茎基部,3次分枝,直立,小穗轴众多。雄花互生,于小穗轴上排成二列,花瓣3片,呈黄白色,芳香。雌花大型,着生于小穗轴基部。 |
果 | 卵球形或椭球形,坚硬,具光泽,内部具纤维,果实成熟时转为橙黄色。 |
花期 | 不详 |
果期 | 不详 |
以上学名根据世界植物线上网页:
https://powo.science.kew.org/taxon/urn:lsid:ipni.org:names:664107-1
其他数据库引用的学名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 Areca catechu Linnaeus
―《GBIF》: Areca catechu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