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福利局局长香港家书(只发中文槁)

***********

  以下是卫生福利局局长霍罗兆贞在香港电台诵读的「香港家书」内容全文:

丽中 :

  多谢你的来信。你在信中提到你对香港近年来一些问题颇为关注,例如:失业问题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领取综援个案数字急剧上升;新来港定居人士的适应问题;以及人口老化所带来的长远影响等等。虽然你离开香港已经多年,但仍然关心香港的事务,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

  香港在短短的数十年,从一个荒芜的小岛演变成一个经济蓬勃,资讯发达的大都会,市民都可以分享大家努力的成果,成功创业的人比比皆是。但在我担当卫生福利局局长三年的期间,亦接触到不少人,由于个人或者环境因素,而需要他们的亲友及政府的援助。

  大部份人所认识的香港,是一个繁荣、现代化的商业城市,其实,香港亦是一个以「仁厚关怀」为本的社会:例如香港有大量的专业医护人士、社工以及热心的社会人士,每日皆默默耕耘,为老弱残疾,提供协助。

  不过,这些接受援助的人士,好多时都以坚毅不屈的精神去面对种种的困难,自强不息,建立充实的生活。以下有几个例子,我想和你分享。

  一位王女士,去年从中国内地成功申请来港和丈夫及两名子女团聚,达成她渴望多年的心愿。但是,在申请期间,她的丈夫不幸病逝。抵港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又遭受到亲友的离弃,令到这位朋友曾一度想放弃最亲爱的子女,返回内地。后来,她得到善心人士的转介,获得社会福利署安排她入住临时宿舍。期间她一直接受社区中心为她提供的服务,同时参加家庭资源及活动园地,学习亲子技巧,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在上一个月,她获得安置入住公屋,再次与子女一起居住,重新建立一个快乐的家园。

  另外,有一位张婆婆今年已经68岁,一直独居于九龙一个床位多年。张婆婆已经退休,又没有家人照顾,所以需要申领综援维持生计。由于张婆婆独居,生活得较为孤独,最近她获得编配入住公屋。后来得社工大力鼓励,开始参加老人中心举办的活动,更经常担任义工,定期探访区内的长者,过充实及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个个案是一位曾经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潘先生。他过往不肯面对自己的病况,不依指示食药,结果病情反覆,先后七次进出精神科医院。后来,在医院社工的协助下,入住中途宿舍,期间,宿舍职员协助他建立了规律的生活方式和按时食药的习惯。另外,在庇护工场内工作,以协助他重新建立对工作的信心。最近,他已经离开了庇护工场,在外面找到一份清洁工作,虽然人工不算太高,但能够重投社会工作,使他精神大为振奋,相应亦提高了他的自我照顾信心和能力。现在,他已经离开宿舍,返回家里,同哥哥一家人和洽相处,共享亲情。

  以上三位朋友,都曾经面对过不同的困境,但在适当的协助下,都能克服困难,重新投入社会,建立积极的人生。

  这几个例子给予我们很大的鼓舞,令我们了解到「仁厚为怀,助人自助」的真缔。

  香港虽然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经济低迷,但特区政府有能力及有信心,会继续投入大量资源,保障市民的生活和健康,帮助处境不幸的人,特别是老人家,残疾人士和有困难的家庭。在一九九八/九九年度,我们将会动用290亿元于生方面,以及249亿元于福利服务方面,而这两项支出占政府整体经常开支超过四分之一。

  踏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估计到了2016年,老年人口会增加至100万,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为人数不断上升的长者提供医疗及福利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在未来的日子的重大任务。

  另外一项挑战,在健康医护服务的成本不断上涨,加上人口增加和老化,以及市民对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顾及香港经济的长远负担能力,需要研究怎样确保整个医疗体系包括公营和私营医疗机构,都能继续提供高质素的健康医护服务。

  我还有好多话题想同你讲,可惜现在时间都不早了。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衷心希望你能够在今年夏季回港,和我们一班老同学旧,重温当年我们在大学一起渡过的日子。届时我一定亲身到赤腊角的新机场接你。

  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你的同学

                          兆贞

                      一九九八年四月四日

一九九八年四月四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