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今日(星期二)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商务谘询委员会电子贸易研讨会的演辞全文:
各位先生、女士:
欢迎各位出席这个研讨会。今天能够与各位共聚一堂,实在感到非常高兴。尽管近期亚太区受到很多困扰,以及发生了有些论者所指称的「亚洲金融风暴」,亚太经合组织商务谘询委员会仍加紧进行其极具意义的工作,令我深受鼓舞。我们都知道,亚洲的经济体系会从现时的逆境复原,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健的经济体系,例如香港,更会最快复原。你们锲而不舍在亚太经合组织商务谘询委员会进行研究,必定可就明天的商业世界所面对的最切身问题,为那些属于这个组织的亚洲经济体系提供适当意见,使他们在日后再次振兴,而且比以前更为强大。
我很高兴为这个研讨会主持开幕的另一个原因,是与「电子贸易」这个主题有关的。我们不时都会扫视四方,搜寻重要的事物,就像装了雷达一样。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未成形而日后的发展也未可知的新事物,但凭直觉可以感到其重要性而加以注意。对我来说,电子贸易正是这样的一项发现。我并非电子贸易的专家,可以讲的不多,在这个专家云集的研讨会中,相信我能提供的意见很少。我虽然只是略知一二,但我确实察觉到,电子贸易的发展潜能足以令营商模式和社会运作形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其影响力很可能会极为震撼,不过,我相信只要控制得宜,应不会造成严重冲击。
有关电子贸易市场增长的预测数字,肯定大得令人瞠目结舌。正如《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最近报导,国际数据公司 (International Data Corp.)预料,美国的网上销售额将由现时每年约四十亿美元激增至二零零二年的二千亿美元。至于亚洲(不包括日本),该公司则估计网上贸易额在三年内会由一点六亿美元急升至一百六十亿美元。对于这类庞大的预测数字,任何当财政司司长的人,都不能不重视。
我相信,电子贸易对香港的利害关系特别大。长久以来,香港都是一个贸易社会,而善于经商贸易也是我们天赋的特质。服务业占了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十四以上,显示香港越来越倚重高增值行业,而这趋势已不可改变。因此,如果我们要保持在亚太区的领导地位,把握电子贸易这类新科技所带来的机会,是很自然的发展,也是必定要踏出的一步。
大家可别以为踏出这一步轻而易举,即使对香港来说,这也是不容易的。香港的特殊商业环境,是我们在制订促进电子贸易的政策前必须考虑的因素。现在就让我跟大家谈谈我对这点的一些看法。香港的工商业单位有九成属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就是在制造业中雇用少于一百人,或在服务业中雇用少于五十人的公司。这些公司规模很小,很多都是家庭式经营,而且富有进取精神。香港的这类企业为数众多,约有三十万家。这个情况与欧美国家,甚至亚洲许多邻近地区都迥然不同。
根据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最近一次调查的结果,有百分之八十二的受访者表示,在他们的作业中使用电脑。不过,装有电脑的中小型企业的雇员人数,平均为二十七人;至于没有安装电脑的中小型企业,其雇员人数则平均约为十一人。这情况显示最小型的企业在这方面落后的程度。遗憾的是,在使用电脑的中小型企业中,只有约两成表示安装了局部区域网络。同样使人忧虑的是,只有百分之二十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利用电子邮件与外间通讯,其余百分之七十七则从未使用电子邮件。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挑战,显然就是要将这些使用数字大幅提高,但我可以肯定,我们必会成功。
亚太经合组织商务谘询委员会在这方面有一个任务,就是协助各地政府认识电子贸易,了解其运作,以及切实厘订我们为妥善处理采用电子贸易的问题而须采取的措施。看过放在各位面前的拟议研讨大纲后,我知道你们所提出的几个很基本的问题,就是我和我的同僚现正面对的:
电子贸易是甚么? 我们想从中得到甚么? 我们在电子贸易方面正进行甚么工作? 我们在这方面想些甚么?
这些都不是明知故问或无聊的问题。我本人就很想从你们那里获得问题的答案。我尤其想知道的是,有甚么明确而具体的例子说明在推广及促进电子贸易方面,特别是在香港有这么多中小型企业的环境中,政府可以做及应该做的工作。不过,大家不应期望政府会承担一切工作;我们必须适当地厘订政府与商界所担当的角色,至于两者之间的界线如何划分,相信各位在今天的研讨会中会加以研究。
电子贸易这类新事物出现后,政府往往要准备作出反应。官僚机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作出恰当回应,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当地更改、修订和精简法例及行政程序,以促进这些新事物的发展。香港清楚知道,现时全球的资金流动速度极高,那些反应过慢的政府定会丧失竞争优势。我们不希望香港在这场竞争中落后,因此现正采取积极措施,协助香港发展为一个资讯经济体系。
去年十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他上任后第一份施政报告中,对香港在这个资讯时代中的路向作了一个前瞻。他所提出的几项措施已在推行中。本月初,我们重新划定在政府内部制订有关政策的责任,并成立资讯科技及广播局,把电讯、资讯科技和广播这三方面以往由不同政策局分担的事务,拨归一位政策局局长管理。
我们把这些职责归在一起,就能够利用这三方面汇聚起来所产生的增效作用;另一方面,我们或许也能够以较周全的方法去处理整个经济体系的资讯基建设施问题。因此,我们会研究以下各项:
香港的资讯基建设施 资讯基建设施的应用 维持资讯基建设施有效运作所需的支援设备
我们认为,香港的资讯基础设施运作良好。我们开放电讯市场及引入竞争的政策,现在已见到效益。香港电讯最近提早交还其对外服务专营牌照,具有重大意义,这表示香港电讯业的各个环节,不久就会出现竞争性供应的情况。
不过,我们承认在应用层面可以做多些工夫。全球首个商营视象自选服务已在港面世,而我们预期资讯科技在其他范畴的应用也有很大的潜力。这些范畴包括教育服务、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当然少不了商贸发展,因而也引起我们对电子贸易的兴趣。
我们也预料须在提供适当的支援服务方面要做很多工作。这些服务的范围很广,由维持一支能切合资讯经济体系的需要而且训练有素的工作队伍,以至技术标准、保安系统、核证机构及保障私隐和知识产权等事宜,都包括在内。事实上,由于涵盖的范围很大,稍一大意,便可能会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宜,或把处理这些事宜的缓急先后倒置,以致工作受妨碍。因此,各位就政府在这方面应做的工作,以及进行这些工作的先后次序提出的意见,对我们的决策工作必定很有帮助。
最后,我得在总结以上各点时,要求大家在讨论电子贸易的问题时,持守正确的观点。在过去多个世纪,人类对很多创新事物皆能适应自如,而这些创新事物在当时都可与那些沿用已久的办事方式抗衡。各位只要想一想最初使用电报、电话、汽车、民航服务、货柜运输、纸币或以支票代替现金付款等的情况,就可以明白这点。在所有这些情况中,我们都需要修订原有的法例或订立新法例,而市民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对这些创新事物建立信心。
电子贸易的使用同样会遇到各种障碍,以致不能迅速普及,不过,这些情况有很多都不是政府所能控制的。电子贸易面对的重大障碍,包括建立一个足够大的用户基础、在电讯网络及用户设备上作出所需的投资、消除市民的疑虑,以及让他们觉得并非只有在纸上的纪录、合约和书面签署才是可以信靠的。
因此,电子贸易最先会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贸易广泛采用,是不足为奇的。毕竟在这些有共同利益的团体,即闭锁体系中,由于各企业单位能迅速建立信任,因此可以很容易确定交易的条件和合约责任;倘企业单位希望成为直线综合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制造行业,例如汽车或电脑业的供应者,便必须先消除心理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电子贸易应用已有长足进展,无需政府积极介入。
把电子贸易的应用范围扩大至这些闭锁体系以外的大众市场,会有其他问题出现。一方面一般市民须加入使用者行列,另一方面也很可能需要政府更积极介入,即使原因只是政府利用电子贸易为市民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从中获得很多利益。不过,一般市民相信不会像商界般迅速或乐意地使用电子贸易,也不像商界般以「损益盈亏」为眼点,因而较难接受改变。支票户口、信用咭甚至流动电话这类新事物在大众市场出现,都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要一般市民花很多工夫学习,才能普及。即使在香港这个先进的经济体系,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现仍处于萌芽阶段,不能为更大有可为的电子贸易大众市场提供支援。基于这点,我认为,在电子贸易引进后的发展,是一个渐变而非剧变的过程。电子贸易进入大众市场的条件,在未来几年会渐趋成熟,其间各国政府将可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去处理有关推动及促进电子贸易发展的问题,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责任所在。同时,商界会进行试验,以得知甚么东西适用或不适用于这个新媒介。作了这个乐观的预测后,我谨祝亚太经合组织商务谘询委员会的电子贸易研讨会成绩美满。
完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