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致辞全文

*********

  以下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今日(星期一)在临时立法会及候任立法会议员简布会致辞全文:

各位现任及候任议员:

正如政务司司长刚才说过,今天下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一系列在香港经济调整期的纾缓措施,表明了政府深切明白市民大众在经济调整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并作出承担,与市民共渡时艰。我稍后便会向各位详细说明每一项措施的内容、目的以及背后的理念和考虑。这些措施既有一般性的,也有针对特定对象而提出的。在许多方面,各项措施已采纳了政党的建议,处理了议员们列为优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已顾及到未来两个季度可能未符理想的经济前景。每一项都是认真研究和平冲利弊后的结果,能够发挥即时效应,纾缓当前最逼切的问题。我相信,连同我在一九九八年预算案公布的一系列开支增长和税项宽减措施,特区政府已提出一套全面而有效的整体方案,有助促进香港长远和整体的利益。现在让我向各位作进一步阐述。

当前形势

我在年初制订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财政预算案时,已经顾及今年香港经济可能面对的各种困难,因而作出了大幅的税务宽减和庞大的开支及公共投资计划。在税收方面,实施了所有措施后,在一九九八至九九财政年度减收的税款达到

136亿元,计算至二零零一至零二年度,减收的税款便接近1,000亿元。在开支方面,一九九八年至九九年度政府总开支会达到2,330亿元,较去年实质增长百分之九点九,远远高于往年的数字。

这些开支计划体现了极为庞大的基建工程,以及我们在房屋、教育,照顾长者方面的投资,以达致行政长官公布的政策目标。单在未来18个月内,这些政策措施将会为公营及私营部门带来接近十万个就业机会。实施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纾解民困,加强信心和提高竞争力。但要措施奏效,始终需要一段时间。

财政预算案公布后,亚洲金融风暴暂时平息,区内的经济情况也稍为喘定。但踏入四、五月期间,受到日本经济转弱和印尼局势再次不稳的影响,投资者担心香港及东亚地区经济难免受到拖累,市场再次呈现下调压力。到了五月,印尼局势更趋紧张,市场情绪再受冲击,投资意欲普遍低迷。六月份,日元急跌,令金融市场和利率再度大幅波动。现在区内许多不明朗的因素还未消除,香港的经济环境还是反覆不定。

受到地区性金融风暴的持续影响,本地经济各个环节自去年年底已经进入了调整期。过去两年经济炽热和资产价格飙升的势头也已逆转。随资产市场疲弱,本地消费开支明显缩减,劳工市场出现放缓。再者,由于利率偏高及不稳定,业务前景又不明朗,私营机构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也随之锐减。至于出口方面,由于美元持续强劲以及东亚地区金融动荡,整个亚洲区对一般商业服务、旅游和货品入口的需求骤跌,香港对区内市场的出口也因而大幅放缓。

综合以上情况,今年首季的本地生产总值下降了接近百份之二,截至五月底的季度失业率则上升至百份之四点二。为了减轻各行各业和市民遭受的压力,我在五月二十九日和六月三日分别宣布了一些纾缓措施。这些措施的整体效果,可望于稍后显现。

然而,由于当前经济环境恶劣,失业率急升,资产价值下跌,前景一片低迷,市民难免感到焦虑不安,期望政府能纾解民困。各政党议员亦纷纷提出多项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的建议。对于市民的心情和议员的要求,我十分理解,同时也认为必须正视。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在作出任何关于税务和开支的建议时,首要责任是要保卫特区的长远经济利益。更因为香港是亚洲区内少数未受灾难性摧残的地区,投资者对我们的任何政策措施都会十分留意。假如外国信贷评级机构以为特区政府已经偏离一贯审慎理财原则,对我们的经济前景生疑,认为以后在香港投资风险大增的话,便会降低对本地企业信贷评分,导致银行可能在贷款给这些企业时增加利息。届时即使政府采取了纾缓银根和减轻营商成本的措施,最终也会因为利息上升而将这些措施的好处抵销。

因此,我们所作出的任何决定,必须能够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坚守一贯行之有效的审慎理财原则;第二,维持投资者和国际机构对在香港投资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保障并增加本地就业机会;第三,确保不会对联系汇率制度造成不良影响。换言之,我必须一方面照顾市民和各位议员们的诉求,另一方面顾全特区的长远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也考虑到,由于区内的波动,未来两季的经济环境可能仍然恶劣。

我和我的同事对所有近期收到的建议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热烈的内部讨论。我们和各政党议员近期的两次会面,亦加深了我们对议员建议的了解。今天在这里向各位发表的报告,就是特区政府最近一段时期经过周详考虑的结果,全面回应议员的六项建议。

对症下药,实事求是

我们认为现在最急需面对的问题是,信贷紧缩、楼价不稳、企业和家庭负担沉重和信心疲弱。

在构思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时,我认为必须遵从一些重要原则。首先,我们必须避免采取任何人为的方法来阻碍经济的自然调节。香港的经济,已经处于调整期,租金和工资正通过市场机制得以调节。这个调整,对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必须和正面的,假如人为地干预,最终必然会拖慢经济复原步伐和削弱香港的适应能力。

第二,我们断不能以大洒金钱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坚信,公帑必须用得其所,才能真正惠及市民。具体来说,特区政府会继续大力投资基建,这会在未来几年有助提供就业,长远而言,则为香港经济增长奠下良好基石。以基本工程为例,我们不单会全速推行现有及去年获资源分配总值达700亿元的68项新工程项目,并预计在今年的非经常开支资源分配中,我们有能力承担费用总额相若的新工程项目。今日投资虽大,但对经济带来的效益更大。在这方面我们的方针也和各政党提出的重点一致。

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政府应大量扩充服务,增加经常的开支,振兴经济,把政府开支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弃之不顾。这种做法不但危险,而且不能奏效。对于公营部门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高的国家,增加开支的确有助刺激经济,但香港的公营部门占本地生产总值少于百分之二十,大增开支根本不能发挥振兴经济之效,反而会令投资者却步,损害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所以,虽然我们全速进行各项公营部门的建设投资,也必须避免公营部门编制不断膨胀,因为这只会为纳税人造成长年累月的沉重负担。假如特区政府草率增加经常开支,又令公营编制日趋臃肿,投资者便只会望而生畏,远离香港,带走无数工人的就业机会。这也正是我不厌其烦地重申用财必须谨慎,不可只顾眼前的原因。

要解决香港目前的经济困难,是不能单靠动用公帑的。我们与许多其他经济体系不同,香港内部市场太小,根本支撑不了整个庞大的经济体系。要经济复苏,首先一定要靠本地和外地投资转活,以及商品和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转趋畅旺。而这也取决于我们的经济能否顺利调整,以及各个环节的竞争力得到提升。香港过去亦经历过经济周期性的逆转,每次都成功地恢复过来,而且表现得更有生气。这全赖政府,工商界和市民在有利的外围因素下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加一把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务实求进,香港便能够渡过困境。

谈过以上一些原则,说过了我们不该做的事情之后,现在让我向各位阐述政府认为应该做,而且会立即做的几件事。

具体措施

甲. 纾缓银根,增加流动资金

措施一:由即日起本地赚取的利息收入豁免利得税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一项分析,目前的信贷紧缩情况相当严重,港元存款和本地贷款都有所放缓,甚至收缩,信贷增长则大幅减慢,而名义和实际利率均告上升。目前信贷收缩的颇大份额,是由于日本银行削减在香港的贷款所造成。信贷萎缩,亦由于欧洲银行和本地银行收紧去年的宽松信贷政策,以求改善本身的流动资金。

为使银行体系内有更多流动资金,我们会进一步改善利得税税制。从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起,金融机构以外的公司或个人,只要在本地将款项存放入《银行业条例》认可的机构,存款所赚取的利息收入便可豁免缴交利得税。据金管局一项非正式的调查,本港公司持有的美元及港元的离岸存款总数估计约

2,000亿港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存款以离岸方式存放,大部分是为了避免在香港缴纳利得税。豁免税项,将会鼓励各公司把离岸存款调回香港。这项措施能够增加本港银行的流动资金,令银行更有能力和更愿意贷款。

措施二:协助中小型企业由借贷机构取得贷款

虽然信贷收紧对所有公司都有影响,但对中小型企业的打击显然特别重大。有些中小型企业虽然信用可靠、纪录优良、业务发展良好,仍无法向银行取得贷款,甚至遭取消信贷安排。中小型企业一般只需要较低的资本成本,而且能更灵活适应瞬息万变的营商环境,因此成为了带动经济和制造就业的重要动力。若中小型企业虽有良好的信贷纪录及商务前景,但却碍于银行体系内的资金短绌而未能适度发展,这将令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

我们的一贯政策是支持中小型企业,而本港百分之九十八的公司,都属于这个类别。我们最近推出了信贷保证试验计划,为中小型企业的借款提供保证,协助中小型企业向贷款机构借取资金。不过,信贷保证试验计划只限于出口前保证,因此受益者都属出口公司。

鉴于中小型企业目前所面对的信贷紧缩,我们决定仿效信贷保证计划,成立一项新计划,涵盖不属出口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帮助它们取得银行贷款,以应付真正业务需要。我们认为新的信贷计划,也应按照现行信贷保证试验计划的基本原则,即是由贷款机构而不是政府来评估有关公司的信用可靠程度和业务发展前景,风险则由政府和参与的贷款机构平均分担,并就每宗贷款规定一个合适的最高限额,以便有效管理风险,并确保中小型企业得以受惠。

为了鼓励贷款机构参与这项新计划,我们会向参与的贷款机构提供选择,它们可以选取要求政府就所分担的部分提供前期资金(即批核贷款额的半数),或只需由政府就贷款额的一部分作出保证。我们认为这项新安排也应适用于现行信贷保证计划。为求达致理想效果,我们认为需要提供大约20亿元资金。

乙. 稳定物业价格

措施三:在一九九八至九九财政年度余下时间内,暂停一切土地拍卖或招标竞投,并冻结夹心阶层房屋计划下的私人协约方式批地

自去年下旬至今,楼价已急跌大约四成。本来过热的楼市降温,对香港的长远发展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跌势过急过猛,不但对不少市民造成伤害,更连带影响到香港其他的经济环节,使本港的银行业受到不寻常的压力,更令许多行业面临困境。故此我们认为现在应该采取一些比较果断和显著的行动,令楼价稳定下来,从而增强市民的信心。

今个财政年度到目前为止,我们透过拍卖或招标竞投,出售了八幅土地。根据已公布的暂定售地计划,仍有29幅土地会拍卖和26幅土地招标竞投。这些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可建造房屋达30,000个单位。此外,现正处理的私人协约方式批地有26幅。这些土地包括六幅与机场铁路发展有关的商住用地,以及六幅将批予房屋协会的土地,以供兴建约9,000个夹心阶层房屋单位。

我们从市场得到清楚而一致的信息,了解到由于流动资金的问题,个别发展商正纷纷以低价争相出售物业,以求改善现金情况,并在楼价进一步大幅下跌前尽快把存货脱手。因此,土地因市场缺乏承受力而需要收回的情况,就大有可能出现。同时,由于物业市场价格正快速下跌,反映市场情绪的售地底价亦多半会下调。「廉价」售地将会进一步影响市场信心,而这会触发一连串负面的连锁反应,不但影响拥有物业的市民,更波及银行、发展商,以及其他经济范畴,特别是消费和就业。

考虑过所有因素后,我们决定由即日起直至一九九九年三月底,暂停一切土地拍卖和招标竞投。我们亦会停止处理以私人协约方式批出予夹心阶层房屋计划的六幅土地。不过,我们会继续处理其他以私人协约方式批出的土地,包括与机场铁路发展有关的土地。至于私人业主提出的契约修订和换地申请,我们也会继续处理。我们相信,这措施会发出强烈信息,显示政府并不愿意见到物业价格继续急速下跌。市场情绪改善后,由于需求明显存在,我们预期置业的意欲会回升。销售情况改善,也可能会鼓励更多发展商为那些于价格高期购入楼宇,并需要二按以完成买卖合约的买家提供协助。实施这项措施后,在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政府的收入估计会减少300亿元。

措施四:把总额为180亿元的「首次置业贷款计划」首年的拨款由36亿元增至72亿元

一九九八年一月,财务委员会批准在贷款基金拨出180亿元予房屋协会,以在随后五年推行「首次置业贷款计划」。该计划为每月入息不超过

70,000元,并在过去十年从未拥有任何住宅物业的家庭提供低息贷款,最高额为600,000元,或楼价的三成,两者以较低者为准。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帮助首次置业人士。正如财务委员会所批准,该计划每年只能动用36亿元,令6,000个家庭受惠,而这是以每个家庭申请最高额的600,000元计算。在今年接受申请的期间,房屋协会收到超过12,000宗申请。

根据现行安排,该计划把来自贷款基金的首年36亿元拨款用完后,即不能再处理任何申请。未获批准的人士,需要在下年度再申请。为使首次置业人士能够善用市场现时提供的机会,我们决定向财务委员会提出申请,把「首次置业贷款计划」首年可动用的款额由36亿元增至72亿元,从而令能够受益的家庭数目增加一倍(由6,000增至12,000)。这措施并不涉及额外开支,但对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的现金流量则有影响。

措施五:房屋委员会把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自置居所贷款计划」名额由

4,500增至10,000个

房屋委员会将在七月举行的会议考虑一项建议,把「自置居所贷款计划」的名额大幅增加,由4,500增至10,000个。这些增多的5,500名额,再加上「首次置业贷款计划」下的6,000个额外名额,将会为私人物业市场,不论是新建楼宇或二手楼宇市场,带来可观的额外需求。

丙. 减低家庭开支及营商成本

措施六:由现在至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降低柴油税三成

我现在谈谈柴油税的问题。过去两年,我都未能说服议员支持根据通胀率增加柴油税。对于增加柴油税的税务和政策理由,我已在过去的辩论中详细论及,各位应已熟知。因此,议员们对减低柴油税的任何要求,都使我在理智上难以接受。但有人向我提出相当有力的论据,指出目前经济困难,运输业,特别是的士行业深受影响,所以应该破例,提供短暂的纾缓措施。

目前,柴油税为每升2.89元,柴油的零售价格为每升6.58元。对的士来说,燃油支出占每月平均营运成本(不计司机薪金)约为百分之五十一,对公共小型巴士来说,则为百分之三十五。由于消费疲弱,两者最近都遭遇经营困难,尤以的士为甚。大幅降低柴油税,将会大大减轻经营成本,为18,000部的士和4,300部公共小型巴士的职业司机提供一些帮助。由于本港现时使用柴油的货车超过127,000辆,降低柴油税,也会大幅减轻各行各业在运输方面的成本。因此,经过反覆思量,我决定由今日开始至明年三月三十一日为止,把柴油税由每升2.89元减为每升2元。在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内,政府减少收入估计为4.5亿元。

为了即时提供帮助,并按照对财政预算案所宣布的税收措施的一贯做法,降低柴油税率,将根据《公共收入保障条例》今日发出的一项《公共收入保障令》,即日生效。我们稍后会向立法会提交建议,修订《应课税品条例》的附表,把柴油税降低至每升2元,至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一日为止。正如我刚才强调,这只是今年的一项例外安排,目的在纾解经营者短期的困难。我对整个问题的基本立场,未有任何改变。

措施七.由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把入口货品报关费由货价的百分之零点零三五减至百分之零点零二五,而本地出口货品报关费则由货价的百分之零点零五减至百分之零点零二五

政府每年拨给贸易发展局的资助金,相等于入口和本地出口货品报关费的总收入,现行的征收率分别为货价的百分之零点零三五和百分之零点零五。根据一项与会议展览中心新翼有关的协议,我们短期内会和贸易发展局展开正式讨论,目的在减少每年的资助金,进而可降低报关费。考虑过贸易发展局的收支预算,以及该局超过10亿元的充足储备,我们认为可以减少每年的资助金约2亿元。如把这些得益全部转给出入口商,则入口和本地出口货品的报关费征收率可同时减至百分之零点零二五。

为减轻营商成本,我们决定由本年八月一日起,入口及出口货品的报关费征收率可同时减至百分之零点零二五。这项措施肯定会受到出入口商欢迎。我们相信能够说服贸易发展局承担全部减少的收入,估计在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约为1.3亿元。我们在征得贸易发展局同意后便会进行修订《进出口(登记)规例》,降低报关费。

措施八.退回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的首季差饷

上述各项措施都是针对一定的对象。我们认为有需要定出一项一般性的纾缓措施,让最多的人受惠。由于差饷是来源最广阔的税收,涉及193万个住宅单位和34万个非住宅单位,我们决定向市民退回一季的差饷。这等于向差饷缴纳人退回38.8亿元,公屋住宅单位平均获退差饷为540元,大型住宅单位为5,600元,而商业单位则为5,100元。退回的差饷会用来抵销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第三季的差饷数额,凡在第一季曾为有关楼宇缴纳差饷的人士,都会获得退回差饷。

目前的差饷总征收率为百分之四点五,退回一季差饷,相等于把一年的差饷总征收率降低百分之一点一二五,比各政党提出的削减差饷征收率百分一还要多。退回差饷的做法,避免了就本年度差饷征收率再作调整。退回一季差饷会令临时市政局减少15亿元的差饷收入,而临时区域市政局则为11亿元。我们已考虑过差饷收入减少对两个市政局的影响,库务局同事已就这一点和两个市政局的主席作过初步商讨,但两局主席表示难以接受两局差饷收入的损失。为了确保能够实施这项政党认为应该优先施行的措施,我们同意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弥补两局差饷收入的损失。

各项措施对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预算的影响

各项措施对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财政预算的盈余/赤字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撇除了今年内的收入和开支出现其他偏离预算的情况,实施上述各项措施,会把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的预测结算,由107亿元预测盈余转为214亿元预测赤字。不过,去年的盈余高达809亿元,较一九九八年度财政预算案的修订预算多39亿元,而较一九九七年度财政预算原本预算的317亿元多492亿元。把这些数字一并来看,假如为了因应不可预见的情况而推行一些目前经济极之需要的纾缓措施,以致结算可能出现少于财政总收支百分之五的214亿元赤字,这绝不能视为政府对财政管理的立场有所松懈,或有违一贯审慎理财的原则。

总结

各位议员,以上便是我详细研究过现时香港情况后所定出的各项措施。正如我开首所说,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利民纾困,而且是有即时效应的。

议员们当会发现,其中许多措施都和各位先前提出的建议十分接近。这反映了政府对各位意见的重视。有一些建议,恕特区政府未能接纳。例如削减政府收费,或者推迟征收暂缴税等。大家很清楚,本年度的政府收费,已经全面冻结。再进一步削减,便会有违「用者自付」的重要原则。至于薪俸税和利得税,我已经在一九九八年度的预算案中作出了极大量的宽减,在这些宽减措施的效果还未全面显现,再轻率更改,实属不智。

再者,各政党就暂缴税的建议,实际上只是将付款期推后,但届时累积的款项,只会令市民在缴税时更觉负担沉重,所以并非切实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谨请议员留意:这次政府建议的差饷回扣,金额将实际上比议员建议的百份之一减幅更大,令市民获益更多,而且也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总的来说,我相信这次政府提出的各项措施,应能有效纾缓短期内最困扰市民的经济和民生问题,而同时不会违背审慎理财的原则,引起外国投资界的质疑。我有信心,政府这些做法是各行各业和大多数市民都会认同和支持的。而既然当中多项已反映了政府和议员的共识,我希望各项具体方案提交立法会时,能够得到大家支持。

各位议员,多年来,我们一直都为香港的繁荣而感到自豪。香港的成功,固然是港人自己努力的成果,但也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开放、外向型的经济体系,得力于贸易和外国的投资。这样的体系,必然会受到外围环境极大影响。当整体大气候急剧恶化的时候,即使更大或比较封闭的经济体系也会受累,香港显然无法单靠本身的努力而将局势扭转。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

据我们的观察和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亚洲区仍存在许多不稳定和不明朗的因素,其中尤以日本的情况为然。今天提出的方案,除了眼前的问题外,更已顾及到未来一段时期可能出现的艰难局面。我有责任指出,根据我刚才强调的重要原则和在开支和财务上所受的掣肘,为纾解当前的经济问题,特区政府已经用尽了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税收和支出的剩余资源,全盘推出纾缓的措施,再没有容纳新开支项目及减税的空间。事实上,要整体经济复苏,须要多方配合,绝不能以为只要政府不断推出新,便能令香港在席卷全亚洲区的经济风波之中独挽狂澜。

最后,由于实施各项措施之后,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的结算将会转盈为亏,出现超过200亿的赤字。我想谈谈我对赤字预算的看法。正如我以前在一些场合表示,赤字预算是一个手段,而决不能被视为目标。把赤字预算当口号,对香港经济和市民利益并无好处。但面对香港目前的严峻困境,不理实际需要,完全拒绝赤字,也非良策。今年是十分不寻常的一年。作出特殊安排,动用储备,应可理解。况且连同一九九七至九八年超过800亿元的盈余,特区的财政状况十分稳健。

根据《基本法》第一零七条,特区的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这正是香港一贯的理财哲学,也是长期繁荣的基础。特区政府将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审慎理财,因时制宜,务使特区经济能健康、蓬勃地发展,全港市民都能同沾其利,并且不断提升香港的竞争能力,使香港能够在下一世纪继续安定繁荣。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