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家辉由寂寂无名变成影帝、林青霞反串男角贾宝玉、凌波饰演梁山伯疯靡一时、胡锦的风骚撩人......均证明已故导演李翰祥独具慧眼,发掘不少演艺人才。他叱吒影坛四十多年,多才多艺,影响力遍及中、港、台三地,作品多元化,包括歌唱片、武侠片、鬼片、风月片、史诗、文艺、文学改编、市井或骗术片等;更让人惊叹他驾驭各种电影类型,亦能创出新意。
香港电影资料馆为配合「第三十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特别筹办「江山多娇 人物风流─李翰祥电影回顾」专题,透过电影、展览、专书及讲座,向这位领导潮流的电影工作者致敬。电影门票今天(三月八日)起在城市电脑售票处公开发售。
李氏拍片过百出,是次回顾精选三十五出他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电影,其中二十八个场次于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一日电影节期间放映。而四月十五日至五月二十五日则放映其余电影共二十七个场次。放映于资料馆电影院举行。
放映的电影包括黄梅调经典《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台湾票房冠军《状元及第》;他著名的历史宫闱片《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西施》、《武则天》;南来故事《春光无限好》;文艺片《冬暖》、《几度夕阳红》、《塔里的女人》和风流艳情片《大军阀》、《金瓶双艳》、《武松》等。
李翰祥1948年赴港从影,于片厂兼差而练就十项全能的本事,在永华公司任编剧、副导演。1955年升导演,成名作是1956年的《雪里红》,在邵氏期间拍的黄梅调电影令他声名鹊起,成为首席导演之一。
1963年他离开邵氏赴台创办国联公司,为萌芽中的台湾影业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后因财务问题,1972年重回邵氏,改以尖涩讽世口吻,拍出多部警世风月骗术片,抒写社会人情。其后因执导《倾国倾城》及《瀛台泣血》等大制作,重新奠定其导演宫闱片的当家地位。八十年代李翰祥于故宫以实景拍摄《火烧圆明园》及《垂帘听政》,开拓了香港非左派影业与中国内地电影交流和合作的先河。1996年于策划电视剧《火烧阿房宫》时心脏病发逝世,享年七十岁。
李氏的宫闱片不论厂景或实景拍摄都气势摄人,顺手拈来的骗术、风月电影《金瓶双艳》、《大军阀》、《声色犬马》等更以趣味幽默手法描绘不同的市井风情。而他电影中的乐蒂的古典清丽、凌波的潇洒倜傥、林黛的娇俏刁蛮、狄龙的光绪皇、许冠文的冷面笑匠军阀、梁家辉演绎的溥仪、胡锦的风骚撩人和恬妮的娇媚销魂等,均令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李翰祥拍摄的黄梅调电影风行一时。《江山美人》(1959)中动听的黄梅调乐曲「扮皇帝」、「戏凤」至今仍深入民心。乐蒂和凌波配搭得天衣无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成为黄梅调经典之最。《状元及第》(1964)则选用京剧花旦钮方雨反串,伙拍当时走红的江青。《凤阳花鼓》(1967)结合黄梅调片与荷李活歌舞片。而《金玉良缘红楼梦》(1977)除了有林青霞反串贾宝玉,更有张艾嘉的林黛玉,以及米雪、胡锦及狄波拉等演出。
李翰祥擅长描写深宫权术,首部宫闱巨制《倾国倾城》(1975)及续篇《瀛台泣血》(1976)宏伟摄人,在细腻的调度下,显得光绪(狄龙)的孤弱无力及慈禧太后(卢燕)的跋扈。以故宫实景,圆明园布景拍摄的《火烧圆明园》(1983)和《垂帘听政》(1983),戏味浓郁,紫禁城的登基大典百官来朝,仪仗肃穆,气势摄人,刚强的刘晓庆饰演懿妃至日后野心勃勃的慈禧,实不作他选。《火龙》(1986)以朴拙平实的笔触,抒写亡国之君溥仪后半生,李翰祥两位女儿李殿朗及李殿馨饰演末代后妃有可观的演出。
市井类电影《骗术奇谭》(1971),延续粤语片社会喜剧嬉笑怒骂的路线。冷面笑匠许冠文担纲演出的《丑闻》(1973)及《声色犬马》(1974),前者则以民初为背景,尖锐而幽默地揭露各种官场丑态。后者正值七十年代经济畅旺,李氏以独特的浮世绘手法,泡制出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不容错过的是李氏道尽影坛怪现状的《三十年细说从头》(1982),片中并有他当临时演员的片段,弥足珍贵。
他的风流艳情片捧红了不少影星。胡锦、狄娜、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1972),疯狂妙趣地描写军阀的荒唐行为。《金瓶双艳》(1974)画面荡漾古色古香,服饰讲究,露骨却不失美感,风骚的胡锦、恬妮,邪气的杨群,将此片成就为风月宝鉴。《风流韵事》(1975)把书、画、艳色和骗术串成古装民间剧。《武松》(1982)中的汪萍婀娜中带狡黠,饰演罪无可恕但情有可原的潘金莲,为古代女性翻案。
以传奇女性为题材的电影亦是李翰祥的拿手好戏。李丽华的《武则天》(1963)恩威并施。《西施》(1965)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甄珍主演,改编孝女故事的《缇萦》(1971)拍出古雅朴实的气氛。
李翰祥亦擅于处理北方乡土题材,成名作《雪里红》(1955)尽显他的才华。李丽华演的戏班老板娘更是风骚泼辣,敢爱敢恨。于邵氏拍摄的《黄花闺女》(1957)有艳色与气质都教人惊喜的于素秋。受日本武士道电影影响,结合北方侠义传奇的《黑牛与白蛇》(1970),故事布局严密,是李氏另辟新径之作。
文艺言情片如林黛主演的《春光无限好》(1957)是他早期细腻的文艺佳作,描写南来移民困居香港的苦闷和悲欢。《后门》(1960)用平实的方式,把中产阶层的生活和人情世故描绘得极有质感,王引、胡蝶、王爱明、乐蒂、杜娟等众星的演出令人眼前一亮。基调朴实、感人真挚的《冬暖》(1969),被公认为李氏最温柔、最佳的文艺片。
于国联时期拍摄的作品中,有被誉为琼瑶改编电影中最出色之作《几度夕阳红》(1966)。《几度夕阳红大结局》(1966)力捧国联五凤,汪玲秀丽,甄珍可人。江青演技纯熟,更凭此片赢得金马奖女主角,杨群亦奠定其小生地位。《塔里的女人》(1967)改编自唯美言情作家无名氏四十年代的作品,带出了二十世纪落难文人的失落。《破晓时分》(1968)则被认为是台湾电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陌生人》(1969)亦改编自琼瑶小说,描写天真少女一段近乎乱伦的关系。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是李翰祥喜欢墨的题材。《扬子江风云》(1969)这部抗日间谍片兼收荷李活悬疑片及间谍片精髓,拍出扑朔迷离但结构紧密的格局。四大导演白景瑞、胡金铨、李行及李翰祥各自拍成四段故事的《喜怒哀乐》(1970),抒情味浓而且拍出摄人的戏剧张力。
配合电影放映,资料馆亦于三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三日在展览厅展出李翰祥电影文物,以精致的场景、丰富的电影衣饰、图片、口述历史片段及多媒体装置,重现李翰祥的古装及艳情场景,李氏的后人及曾与他合作的影人更慷慨借出大量照片和文物供展览之用。展览免费入场。而资料馆三月底出版的新书《风花雪月李翰祥》,从电影类型、片厂美学、事风格及工业生态等多角度回顾李氏的电影。
此外电影资料馆安排举行两场座谈会。三月三十一日下午四时三十分的「李翰祥和他的演员」邀得胡锦、李殿朗及狄龙等影星,与观众分享跟随李氏拍片的心得。四月七日下午五时的「偷情偷窥、骗财骗色:李翰祥的类型电影」,除何思颖、游静及蒲锋等主讲外,更拟邀请许冠文出席。两场座谈会均以粤语主讲,免费入场。另外,电影资料馆更邀得多位影星与观众见面,三月三十日放映《金玉良缘红楼梦》前邀得张艾嘉及胡锦;三月三十一日放映《金瓶双艳》前胡锦再与观众见面;四月六日放映《武松》后则邀得谷峰出席。
放映节目票价三十元,设高龄、残疾人士、全日制学生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价优惠。于电影节期间放映的场次,将按「第三十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订票方式订购,其余场次之订票安排可参阅于康文署辖下表演场地备取的第三十六期《展影》,及浏览网址:www.filmarchive.gov.hk或www.lcsd.gov.hk/fp。
订票热线:二七三四 九○○九;信用咭购票热线: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网上订票:www.urbtix.hk。查询电话: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
完
2007年3月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