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广东话将要消失,你最想保留哪一句话?
香港艺术馆于明日(三月二十三日)起至六月三日举行「不中不英-香港艺术展」,以语言为题,由馆藏出发,探寻香港艺术的当代语境。
展览取名艺术馆的藏品-卜玉珍的《不中不英》,同场亦展出艺术家李慧娴、曾建华、程展纬、洪和黄琮瑜的十组作品。他们都是历届香港艺术双年展的得奖者和入选者,作品均为探讨本土(视觉)语言文化的理想材料。
「融汇中西」一直是主导香港文化研究的论述,但是「不中不西」可能是更准确的描述。卜玉珍的《不中不英》以电脑打印,运用的却是传统的中国古籍版面设计及标点方式。它以港式广东话创作,表现了艺术家对地方特色敏锐的观察。作品创作于一九九九年,那时正藉香港回归祖国,香港人仍在身份问题上纠缠。而它正好在思考语言、本土历史文化和香港艺术本质等问题上,提供了很有意思的起点。
至于李慧娴的作品,是香港双语教学的代表作。她的两组陶瓷作品把玩的是中、英文语言中的男、女观念。她的「伪」术字典,故意制造误读,混淆视听。李用的是漫画式、卡通化的视觉语言,彷佛就是视觉上的港式俚语。她的作品具人民性,对小市民平凡的生活作出礼赞,对被受忽略者的生存空间寄予同情。她颠倒一切雅俗、美丑、男女的既定标准和关系。她的语言像电脑病毒一样打乱观众的惯性思维,向社会提出探问。
曾建华的作品对语言文化应否有雅俗之分提出了严厉的质询。他把一般被人反感的粗口文化、次文化揭示于人前。他设计的视觉图案亦中亦西,又非中非西。细看之下,美仑美奂的包装藏着的是露骨的文字、市井的语言。视觉引发起的联想与意识的落差,究竟是中是英,是美还是丑,叫人越看越糊涂。
同样对本土语言逐渐消亡有感而发的程展纬,试图透过录像及装置作品对本土文化进行积极抢救。正如很多殖民地一样,英语在香港一直备受尊崇,香港人虽然开始推行母语教学,但在国际化的风潮下,英语始终保有压倒性的地位。有见及此,程展纬特别向未受英语污染的国家学习原始的语言文化。他的作品尝试以语言教室的方式,继续把本土的、弱势的语言文化散布开去。
洪强关心的同样是语言在世界高速发展下出现的失衡问题。在他的多媒体互动作品中,洪强探讨的是人自身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有感于联合国宣布以简体中文取代繁体中文,又眼见城市不断的建设、拆卸,他巧妙地把时下流行的「丰胸」、「瘦身」话题与语言、城市这种「此消彼长」的景观连在一起。在作品中,文字与人的互动关系若即若离,道尽了个人在这种境遇里复杂矛盾的心情,以及语言文化、地方历史与个人微妙的关系。
黄琮瑜的两件作品,同样以高科技创作,用最当代的视觉语言思考自身和艺术的问题。黄把玩着不同的艺术语言、概念与时空,作品《中华长卷》糅合中国传统文化材料和西方设计的视觉元素,说的却是香港人都熟悉的历史事件。另一作品《灵水》把水墨精神和现代科技结合,将水、墨和纸在千余年里的传统互动关系,加入现代的元素,让观众参与。
艺术馆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号。开放时间为星期日至三及五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六上午十时至晚上八时,逢星期四休馆(公众假期除外)。入场费十元,全日制学生、高龄人士及残疾人士半价优惠,逢星期三免费入场。
有关展览资料,欢迎浏览艺术馆网页:http://hk.art.museum/,或致电二七二一 ○一一六查询。
完
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6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