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行政长官立法会答问大会谈话内容(四)
******************

刘秀成议员:多谢主席,五一劳动节澳门的骚动有些与我们香港的工人在那里做黑工有关系。我很高兴行政长官说到即将成立发展局,将会解决工程长期延误的第一步,我们业界是会支持的。我想请行政长官进一步解释,你构思中的发展局的架构的实际运作,可以怎样确保这些工程快些呢?会否包括在私人发展项目审批过程,可不可以能够减低那官僚和僵化、过长的审批过程呢?

行政长官:现时我们的审批过程是很严谨的,是法律上的需要,亦是各位立法会议员的需要。你是否记得好几次说我批得太快,有些批得太多,你是否记得,梁展文事件你记得吗?所以我们要明白到,规管方面永远都要找出一个平衡。发展局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能够将政府的工程,尽快可以协调到各方面,在地政、在规划、在执行各工程、招标各方面的政策,能够理顺,能够更加快捷,这是他们要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在私人机构方面,有关发展的工程能够用最快的方法去回应,但一定要根据法例来做。回应的方法当然要快,但一定不能够疏散的,而且在酌情权的运用方面都是要严谨的。

刘秀成议员:我要澄清梁展文那事与快慢是不同的,那事件不是很有关系的。不过我都想问,其实现在行政立法之间的默契,我觉得,你刚才都说,最需要和谐,但在不是很够的情况之下,局长有甚么法宝可以使到这些大型工程的决策过程做得更顺畅呢?我不会像陈婉娴问你是哪位局长,我都希望你看看这个方式,行政和立法这方面,怎样可以使到这些工程可以更加快一些呢?

行政长官:当然我们所有工程都要有充分的讨论,在每一个角度,每方面都能够可以照顾得到,还有向议员的解释亦要充分,但亦需要大家合作的。我觉得,同心协力,目标都是想香港发展好,能够将我们经济继续弄好的时候,特区政府一定尽它的责任。而这个发展局局长就自己本身的职能,会尽量这样做,亦希望他在工作方面得到立法会议员,特别在工程事务方面,在财务委员会方面得到你们的协助和批准。

蔡素玉议员:多谢主席,早前政府和立法会比赛节省能源,结果立法会赢了,我们亦都诚邀政府将来在其他环保的范畴,再与我们...你不承认我们都是赢了...在其他范畴再和立法会比赛,例如绿色采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等。行政长官你刚刚公布了一个独立的环保局,这个是好东西来的,我是很支持,真正是「搞好环保,份工就会好」。但实际上要搞好份工,要搞好环保,有很多工作是等待未来的局长去做,例如:○八年两电的利润管制、中电LNG接收站对于海洋生态的影响、空气污染、垃圾处理、保育等等的问题,都还有待我们尽快去解决。我想请问行政长官在未来一年里面,你会要求未来的局长,解决哪几个范畴呢?真是很需要,很多工作都需要,重点要解决哪几个范畴的环保工作呢?

行政长官:有关于我在环保方面的工作重点,在我的政纲已经提出了,如果看看我的政纲已经写得很清楚。这个环境局局长一定根据这个政纲而办事,不能够偏离很远。第一是解决空气染污问题,提高香港环境质素;第二是开放电力市场,调低电力公司准许的回报率,维护石油产品消费者的权益,投资基建建设,推动香港的居住质素。政策纲领内亦有提到要重见蓝天,与粤港合作要加强努力。另外,低超硫柴油方面,我亦都要继续会..低超..超低硫..ultra low sulphur,对不起,超低硫柴油方面,他/她亦都要尽量建议在工业和商业标准方面可否再做些工夫。船只染污、停车熄匙,这些都停了下来,所有工作重心都在那里。有关于与立法会比赛,我完全欢迎的。上一次是有激励作用,很高兴亦很恭喜立法会在去年将能源能够悭到百分之二十。虽然它们开步开得迟,但是起码开始做得到。去年政府在这方面,政府大楼方面减了13.7(%),但是不要忘记,它早几年有一年一直增加,这三年的累积它悭了电39%,而立法会一共悭了二十多个百分比。而人均方面,在政府总部的人均用电量现时是3,811千瓦,而立法会是6,057千瓦,还有一个距离。但立法会会场是旧楼,相信很难做到这一样。不过,大家良性竞争是好事,促进环保,我当然奉陪。所以如果立法会同意的话,相信带头做示范作用,我乐意做的。或者我请廖局长与你们各位定出规则,与大家进行比赛。

蔡素玉议员:刚才数的政府建筑物都可以减那么多电,这即是证明我们当时批评你,说你目标太少是对的?但是我们说回,你数了你的工作重点,我的问题是说,一年之内,当然我希望未来的局长一年真的能够解决到你那么长的单,如果是真的就一流了,不过我相信如果你这样找人去做,真是很难,要一年之内解决那么多东西。我的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在未来一年,你认为我们这个局长一定要解决哪两、三个范畴?我都不会那么「大想头」,希望局长可以解决那么多(问题),我相信你给我,我都没有可能在五年解决。但我希望你一、两年能够真的可以做多一些,即是做一、两个范畴重要的工作出来。

行政长官:那个政纲是五年的工作,下一届政府那五年的工作,不是一年的工作。有关于来年怎样做,我现在最先是找到局长,找到局长的时候,局长方面做出他/她的建议,就会在下一届政府第一个施政报告向议员交待,不可以在今次答问大会来解答关于特区政府,第三届的政府第一年的工作重心在哪处。我希望等到今年十月,等到施政报告会有全面的交待。

吴霭仪议员∶多谢主席,我也是想问关于普选的。刚才涂谨申议员老老实实的问行政长官,究竟是否二○一二年是没有普选。行政长官就说,除了二○一二之外,最重要是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只讲二○一二呢,已经过时了。我想问行政长官,你做行政长官,也只是做到二○一二,如果二○一二这个年份已经过时,即是否你一日做行政长官,我们就一日都没有普选呢?或是你在五年后会做一些甚么呢?甚至你的政制事务局,都不需要做政制事务了,划上句号,彻底解决了。你做完这个绿皮书就划上句号了。而你的政制事务局局长都要做内地事务呢?

行政长官∶我刚才所说不是二○一二过时,单是说二○一二,不说设计,不说路线图,是过时,不够务实。意思就是这样。

吴霭仪议员∶主席,行政长官是否可以老老实实告诉我们,二○一二,有普选?还是没有普选?你要考虑什么因素,去决定二○一二有否普选?二○一二这个年份会否上你的议程?

行政长官∶首先,我已经说了很多遍,就是这不是曾荫权说的,是香港市民说的。我很希望今年的夏天,我们做这个绿皮书,勾划出现时坊间的一些方案,一定包括有二○一二的方案的。然后给香港的人去讨论,讨论之后,经过谘询后,我希望能够协调得到一个方案,做一个主流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就是我们真真正正可以落实普选的。我想这是更加重要的,我想说的就是,不要单纯说一个日子,现时要说的是一个落实的方案,一定要务实处理这个方案。如果我们能够可以,不想再被这个问题磨折的话,我们不能够再围绕一个问题,一个日子来辩论。一定要看整体问题怎样去全面解决。

李永达议员:曾先生你都知道,二十二位民主派议员交了一份很详细的方案给你参考,我想你都已经看过,所以希望行政长官不应再说,二十二位同事所讲的是一个年份,那里有详细关于普选行政长官和普选立法会的所有内容。刚才我很开心听到行政长官说,将来普选的决定是市民大众去决定,我希望行政长官你真的要向公众解释「决定」这个字是甚么意思?因为我开策发会时,听过你说好几次,你的讲法是,就算暑假有三个方案拿去谘询,就算有其中一个方案得到百分之六十的市民支持,都不等于这个方案会拿上北京跟中央政府商讨,你的讲法是,就算一个方案有百分之五、六十支持,你都会揉合其他方案的一些东西,才拿上去。我想问这样的做法,第一,怎可以说是市民的决定?第二,曾先生你一定要有一个考虑,你这样做,市民一定会质疑你,我讲了出来,你却把三个不同的方案结合一起拿上去,那两个方案得不到市民支持,为甚么你要选取一些东西出来,与好的那个方案结合呢?曾先生,你可不可以解释一下,你刚才说的那句话,市民决定这个方案,这个「决定」其实是甚么意思?

行政长官:我的意思是,市民是否决定支持这个方案,我想有关任何方案,关于政制改革的批准,当中的程序在基本法里已列明,是需要三分之二的立法会议员通过,又需要行政长官的支持,亦都需要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批准,是三方面的支持。但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是市民一定要支持这个方案,赞同这个方案,所以我在选举的时候经常强调这一点,我很希望有些提出来的方案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很多市民支持,百分之六十的市民支持,得到三分之二的立法会议员支持,这些就是好好的方案。但不是说达到这个标准,做的任何事也是不足够的,我们也曾试过一些方案,得到百分之六十的市民支持,亦未必得到立法会的支持,如果得不到立法会的支持,亦不能够通过。所以,我们为甚么要揉合一个方案,需要做这些功夫,因为我们希望能够采取一个方案,一方面能够得到香港市民的支持,另一方面能够很大机会争取到三分之二在座各位议员的支持,而这个方案亦很大机会可以争取到中央的批准,这些才是一个好的方案。我想,我们经过谘询后,揉合的方案是循这个目标去做。我当然希望,坊间现时已经有一些方案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不需要我去做这些功夫,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方案能够接近这个需求,如果这个需求亦是宪法上的需求,这样,特区政府,特别是行政长官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真的想(得出)彻底解决的方案,就要勇敢地提出一些东西,能够尽量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我们做一个融合的方案,一个揉合的方案,意思就是这样。不是单纯只是一方面市民支持,我都要争取到三分之二、即四十张票在这个场馆里得到,这样才可以做到。但最重要,这个方案不能够违背现时《基本法》内主体的条文,这是更加重要,是一个基本性的条件,我就是这样的意思。我不会把一个现成的方案,很明显得到香港普罗大众的支持,亦很大可能得到三分之二立法会的支持,我为甚么要做任何工夫?我是不需要做任何工夫的了,我希望能够解释到你的疑问,我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够揉合一个得到市民支持,能够争取到立法会议员大多数的支持,亦都争取到中央的支持,这几方面的条件是宪法上的需要。市民的支持,我认为是重要的,这是我竞选时自己所讲的,我认为是重要的。

李永达议员:行政长官,如果你在选举的时候,多次重覆提到市民是政制辩论中很重要的话,你是否觉得一个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市民大众有一个基本的方案提了出来,假设是A方案,你应该用这个方案作基础,与立法会所有党派六十个同事讨论,你们是否应该赞成这个以市民为基础的方案。如果不可行,政党的议员都要向公众解释,虽然不是每位议员皆由直选产生,我希望如果你这样想,起码我会觉得你是以市民、民意为基础,去游说其他未接纳市民意见(的议员)。当然他不接纳,他当然有票去否决,但我不希望在你未游说政党前,已经说他们不赞成,我就选取一些东西出来,再结合一起制造一个新的方案。你觉得这样做,是否一个比较从民意基础、从市民大众的角度去看的方式和做法呢?

行政长官:事实上,李永达,我所做的方法就如你刚才所说的一样,我在绿皮书勾画出来的几个方案,就是引导香港市民讨论,希望市民提出一个更加完整的方案,认为更加好,他们能够更加支持。而这个方案,可以给我一个好好的基础,去游说可以得到四十几票,在立法会内,当然我会这样做,我所做的方法就是希望这样。但是,怎样能够引导香港市民讨论呢?这就是绿皮书的作用,希望罗列出现时坊间很多种提出的方案,包括你刚才所说,二十几位议员写上去的方案。如果这二十几位议员,是四十位议员,那就是另一回事,但事实不是这样。但我们一定会审慎考虑这些意见,怎样可以向市民交代,这是由二十几位议员很严肃地提出的一个完整方案,你们看看怎样,这里也有其他议员提出来,这个方案可能得到三十个立法会议员支持,另外这个方案又可能得到二十几个议员支持,希望我能够有这样一个基础后,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香港市民关注这个问题,集中讨论这个问题,希望今年的夏天或秋天开始讨论这个问题,能够给予特区政府充分的讯息,找出一个比较上更加完整,更加得到市民支持,亦更加有机会争取到四十张票的方案,希望这个方案,我亦能够可以争取到中央的支持和批准,就是这个意思。

黄定光议员:今年一月你接受传媒访问的时候曾经表示,期望香港可以成为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且又说过,纽约和伦敦可以养活一千万人口,为何香港不能养活七百万人呢?不过对于我们能否单靠金融中心,能否养活七百万人的说法,最近我听过有人提出质疑。去年年底,你在北京的时候,温总理曾经表示,中央政府将积极实施有利于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特别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贸易和金融方面,是会采取有效措施的,促使香港和内地合作,巩固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金融中心已经受到政府特别关注,航运发展一直都是香港重要的项目,余下的就是贸易中心。对于如何巩固香港贸易中心的地位,配合中央政府在这方面的方针,曾先生,你有何良策呢?曾先生能否就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进一步作出考虑,同时平衡各方面的发展呢?

行政长官:黄议员,当然香港的发展不能够做到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样推进。我们人口少,另外地理环境又有限制,最重要是我们自己这个本地生产总值人均已去到二万七千美元的地步,很难做到一些人工密集、土地密集的行业。我们的方向很清楚,我们是做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适合我们香港现时发展的情况。关于怎样能够加强香港作为贸易中心,你可见到在我们今次的改革里面,成立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就是配合这方面的工夫。他们能够对于贸易的政策,可以通盘来考虑,不单纯是在贸易上,而是关于经济发展上作通盘考虑。我很相信这个新的组织一定会帮助推动香港进一步发展成为商务中心,有一个积极的作用。第二,国家对我们有一定的支持,因为十一五规划里说明,香港是一个贸易中心,我很相信一定有政策上的配合,令香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第三,不要忘记还有CEPA,这个CEPA是继续运作的,现在我们已是受益于这个CEPA以下,而且我们更加希望在今年七月达成另一些措施,令新的服务行业也包括在内,特别是专业的行业,我想这几方面都是很好的方法。另外,今年年初我们发表的十一五经济高峰会里的行动纲领,有一系列是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作为我们新成立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工作的范模。我相信,黄议员,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这几个已定的方针来办事,特别反映出特区政府在第三届政府的工作重心,香港这个贸易中心的地位是可以继续发展的。

黄定光议员:刚才行政长官说到CEPA的问题,CEPA对于中小企,受益是不多的。我希望行政长官可否再详细解释一下,在未来这几年,中小企在CEPA方面能够怎样进一步享受到CEPA的优惠呢?

行政长官:最近几次在内地的推广,不论是泛珠三角的推广和最近中部崛起的推广,我集中火力引导我们香港的中小企和专业团体去找寻新的商机,这个我想是最务实的处理方法。他们需要人帮助开门口,希望能够介绍到当地投资和做生意的机会,和认识到当地的官员,理解当地的情况,掌握市场的资料,这些工作特区政府会继续去做。新的局一定会以此作为工作的重心,而我自己亦会亲自参与。

(待续)



2007年5月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1时2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