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就「关注青年人面对的学业、就业、住屋置业和创业问题」议案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关注青年人面对的学业、就业、住屋置业和创业问题」议案的开场发言全文:

主席:

  多谢陈克勤议员提出今日这项议案,关注到年青人在学业、就业以及住屋等方面的诉求,并且提出了多项意见。原议案以及有关的修正议案之中的意见,除了涵盖本局的政策范畴之外,亦同时涉及多个政策局。刚才教育局局长、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已经分别就所属的政策范围的内容发言。我则会就住屋方面的议题概述政府现行的房屋政策,在听取议员的意见后,再综合回应。

  正如陈克勤议员所说,青年人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年青一代对未来有憧憬,对安居乐业有所期盼,是很自然的事。

  不过,纵使年青一代有其独特的优势,亦都要面对不少实际的境况。年青人的事业一般是刚刚起步,经济财政条件有限,即使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亦都有各样的制约,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梦想成真。对于一些打算组织家庭或经济条件较佳的年青人,及早置业,是他们的人生努力目标之一。要物色适合他们的需要又能够符合他们经济条件的居所,是这一代年青人要面对的一项挑战。此外,一些年青人或者需要照顾家中长者,他们在住屋方面亦都有不一样的要求。

  参考公共租住房屋的申请数字,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年青人对公屋的需求。截至二○一二年六月止,公屋轮候册上有93 500名申请者是属于配额及计分制之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者,而在这九万多的非长者一人申请者当中,有53%未满30岁。据今年二○一二年公屋轮候册申请人统计调查所得,未满30岁的非长者一人申请者当中,43%在登记时为学生。论教育程度,34%的非长者一人申请者之中,他们的学历是在专上程度或以上。

  我们明白年青人对住屋有殷切并独特的诉求。另一方面,我们亦不能忽视,社会上有不同阶层人士同样对住屋有强烈的需求。就以人口老化的问题为例,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年龄中位数由二○○一年的36.7岁,上升至二○一一年的41.7岁。在年龄结构方面,年龄组别为25至44岁的比例,由二○○一年大约36.8%下降至二○一一年的31.4%;而年龄组别为45至64岁的比例,同期由21.8%上升至31.3%。我们可以预见,一些年纪较大的单身人士数目将会与日俱增,但是他们藉社会流动而能够改善住屋环境的机会却远较年青人为低。在社会及公共资源有限的大前提之下,我们承认青年人的住屋需要的同时,亦都要顾及社会其他人的情况,以确保资源是按轻、重、优、次,并且以公平和合理方式去分配给最有需要的市民。

  面对不同人士对住屋方面的不同需要,我们的政策目标,亦从几方面入手:(一)确保收入较低的弱势社群的基本住屋需要得到适当的照顾;(二)让市民按他们的负担能力和需要,选择安居之所,并且协助有意置居的中等收入家庭自置居所;(三)在过程之中建构住屋阶梯,即以出租公屋为基础,以上提供一定程度的资助自置居所,并且稳定私人住宅市场,促进社会流动,并确保私人住宅物业市场得以稳健发展。

  公屋供应方面,根据香港房屋委员会的最新的公营房屋建设计划,由二○一二/一三年度至二○一六/一七年度,将会兴建合共75 000个新公屋单位,亦即是每年平均约15 000个单位。这个数目并非一个硬指标,每当我们找到合适的土地,我们会调整建屋量以增加供应。例如行政长官在八月三十日宣布几项增加短、中期公营房屋供应的措施,包括改建房委会辖下的柴湾工厂大厦,提供大约180个当中包括可编配予一至二人的出租公屋单位。在中期供应方面,我们将长沙湾一幅「休憩用地」改划作发展公屋,让大约2 300个公屋单位提早两年于二○一九年落成。

  除了新建公屋单位外,每年平均尚有大约7 000个「净」回收单位可以用作编配,总的而言,每年平均合共有约22 000个可以编配的单位。

  在资助房屋方面,我们已宣布计划由二○一六/一七年起的四年内总共提供大约17 000个新居屋单位,而我们亦会提早预售,首批二○一六/一七年度落成的新居屋单位,预计可于二○一四/一五年预售。房委会现正与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决策局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在不同地区及在中长期的房屋用地研究之中寻找适合发展居屋的土地。

  为了回应社会上迫切的置居需求,我们将会在明年即二○一三年年初将所有832个剩余居屋单位推出发售。此外,亦都会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首批新居屋单位落成之前的这一段过渡时期内,每年容许5 000名符合白表资格的人士在第二市场购买未补价的居屋单位,协助满足合资格人士,包括年青人的置居需要。

  再者,政府亦都决定将原「置安心」计划位于青衣青绿街项目大约1 000个单位转租为卖,并重新检视整个「置安心」计划。青绿街这个项目将于今年十二月即下个月月底接受申请,有关细节香港房屋协会稍后会公布。

  至于私营房屋土地供应方面,自从二○一○年起,政府优化了出售政府土地的措施,在保留勾地表制度的同时,透过公开拍卖或招标主动卖地,增加市场的土地供应。按季预先公布卖地计划现在已经成为既定做法。政府希望维持稳定的土地供应,目标是由各个土地来源可以向市场提供的土地供应量,足以兴建平均每年大约20 000个私营房屋单位。同时,政府刚引进「港人港地」政策,优先照顾香港人的置业安居需要。政府正在草拟实施细则,准备在两幅位于启德发展区的用地加入相关的卖地条款。有关土地将会在明年二○一三年第一季推出作试行。

  政府亦都密切留意各土地来源的供应情况,并且继续努力不懈开拓和供应土地,满足市场对房屋用地的需求。

  至于有议员建议重推「首次置业贷款计划」,这个课题刚刚在三个星期之前本会在关于房屋政策的动议辩论中已经讨论过。我在这里再次重申,根据政府过往经验,于已完成还款的个案中,有过半数曾经出现拖欠还款情况。至于现时尚未全数清还贷款的个案大约有4 700宗,当中亦有超过三成曾经出现拖欠还款的情况。另外,还有1 200多宗已破产的个案。时至今日,这项计划已令政府承担了大约四亿九千万元的坏帐。有议员认为有关计划可在私人楼宇供应充足,而有关人士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推出,以减低对楼市的影响。但在这里我要指出,若经济情况逆转,即使过往收入较为稳定的贷款人仍可能面对巨大的还款压力,最终导致坏帐。专家学者舆论对这类置业贷款态度审慎,甚至有所保留,刚才我在这里亦听到有关的意见。我们认为在考虑任何以贷款或现金津贴方式提供资助自置居所的建议等等,都必须要小心地研判有关建议对市民及对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

  主席,政府关注到社会各个阶层市民,包括年青人的住屋需要;并且为不同负担能力的市民提供不同层次的住屋选择。我会在听取各位议员就有关动议辩论的发言之后,综合回应议员就房屋相关议题所表达的意见。多谢主席。



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