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保安局局长黎栋国今日(十二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毛孟静议员的提问的答覆:
问题:
有协助少数族裔居民的团体向本人反映,入境事务处(下称「入境处」)对少数族裔(特别是肤色较深的东南亚、南亚及非州裔)的居民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诸多留难,而且审批过程及准则欠缺透明度。这群少数族裔人士长期在香港居住及视香港为家,但他们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被拒绝,因此亦不可申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这情况打击他们对香港的归属感,而且亦令他们前往外地旅游、工作及升学期间,经常在办理出入境手续时遇到不便。当他们在外地遇上天灾人祸时,亦可能得不到中国领事馆的协助或保护。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入境处有否就审批加入中国国籍申请事宜制订内部指引,以确保不同族裔的申请者得到公平对待;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入境处在审批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时,会否考虑申请人是否属无国籍人士、是否被香港华裔居民合法领养的非华裔儿童,以及是否有华裔血统;
(二)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每年非华裔香港居民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被拒的具体情况,包括入境处接获的申请数目及拒绝的申请数目(并按申请人所属族裔和拒绝申请的原因列出分项数字);及
(三)鉴于《中国国籍(杂项规定)条例》第5(1)(b)条订明,「凡行使该酌情决定权而作出批准或拒绝批准国籍申请的决定……无须给予理由」,当局会否考虑修改该条文,向申请人交代拒绝申请的原因,以及设立上诉机制;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现就提问回覆如下:
(一)根据《基本法》第十八条及附件三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国籍法》)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解释》),并授权特区政府指定其入境事务处(入境处),根据《国籍法》及《解释》处理特区内与中国国籍有关的申请。此外,特区政府在一九九七年订立《中国国籍(杂项规定)条例》(第540章),就入籍、申请形式及收费等实施细节作出规定。
根据《国籍法》第七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士,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1)中国人的近亲属;
(2)定居在中国的;
(3)有其他正当理由。
根据《国籍法》第八条,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入境处会因应个别情况,充分考虑每宗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一般考虑因素包括:
*申请人是否为享有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公民的近亲属;
*申请人是否享有香港居留权;
*申请人是否在香港有惯常住所;
*申请人家庭的主要成员(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是否在香港;
*申请人是否有合理的收入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
*申请人是否已按照法律缴税;
*申请人是否有良好品行及精神健全;
*申请人是否有足够的中文程度;
*申请人是否会在获得批准加入中国国籍后继续在香港居住;及
*申请人是否有其他正当理由支持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此外,根据《中国国籍(杂项规定)条例》第5(1)(a)条,凡在与任何国籍申请有关连的情况下,有任何酌情决定权根据或依据任何按照《解释》而在香港特区实施的《国籍法》的条文可予行使,则该酌情决定权须在不分可受其行使影响的任何人的种族、肤色或宗教的情况下行使。这条文适用范围包括入境处处理的加入中国国籍申请,包括无国籍人士、被香港华裔夫妇合法收养的非华裔儿童及非华裔居民提出的申请。
(二)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即一九九七年七月)至二○一二年十一月,入境处共接获15,518宗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个案,当中12,658宗申请获得批准,另有1,293宗不获批准和193宗撤回的个案。按年的数字见附表一。
由一九九七年七月至二○一二年十一月,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人的主要原属国籍,包括巴基斯坦籍、印尼籍、印度籍、越南籍和菲律宾籍,详细申请和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数字见附表二。
入境处没有备存个别拒绝原因的统计数字。
(三)《中国国籍(杂项规定)条例》第5(1)(b)条的条文只适用于行使酌情权的决定。入境处在行使有关酌情决定权处理加入中国国籍申请时,往往需要考虑申请人是否有良好品行等方面的资料,因此不适宜透露决定背后的理由。在考虑这些因素后所作的决定,属行使酌情权的决定,而非就法律或事实的判定,倘若就此类决定设立上诉渠道,则最终决定会变成由有关处理上诉的机关作出,而并非由《解释》授权特区政府指定的入境处作出。此外,该条例第5(2)条订明,凡任何法律程序与任何人根据《国籍法》享有的权利有关,本条任何条文均不影响法院受理任何类别的该等法律程序的司法管辖权。
倘若个别申请人对申请结果不满,可去信要求入境处覆检,所有覆检均会获公正处理。
完
2012年12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