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出席「与司.局长有约」晚宴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晚(七月二十四日)出席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专资会)「与司.局长有约」晚宴的致辞全文:

谢(伟铨)会长、各位专资会的成员、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兴出席今日的晚宴。专资会自二○○六年成立以来,招聚了不少关心社会事务的专业人士、学者、资深行政人员及行业精英。这些年来,专资会就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与内地交流等政策,向特区政府提供了不少宝贵意见。

  事实上,专资会的政策倡议工作,正是政府、民间、商界三方协作模式的其中一个典范。我相信,只要三方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以开放的胸襟,善用香港丰富的社会资本,集思广益,定能有效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改善社会上有需要人士的生活,使他们能助己助人。因此,我希望藉此难得的机会,与各位分享本届政府在安老、助弱这个重要范畴的新思维,好让我们起动更多有心有力的人士,共同为弱势群体带来温暖、关怀和希望。

  面对人口急剧老化,贫富差距仍然严重,以及社会民生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政府的施政确实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本届政府上任一年以来,认真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对于多项与市民福祉息息相关的具争议性议题不单没有回避,更勇于踏出第一步去探讨和处理。在多个民生范畴,这届政府真是勇于承担,稳中求变,突破固有思维,以务实的行动回应社会的诉求,例如在应对安老、助弱、扶贫的工作上可见一斑。

  先说本届政府在改善民生上的财政承担。以劳工及福利为例,政府投放大量资源,透过常规化的福利服务,协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二○一三至一四年度的社会福利经常性开支是557亿元,比上年度修订预算的427亿元,增加三成一。其中,单是用于社会保障现金援助的经常开支便超过393亿元,平均每日需要动用超过一亿元,用以支付各项社会保障金。现时正在领取各项社会保障津贴的人士共有约111万人,包括41万名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助人、13万名伤残津贴受惠人及约57万名高龄津贴或长者生活津贴受惠人。此外,两天后(七月二十六日),社署将向综援受助人,和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及伤残津贴受惠人,发放额外津贴,金额相当于一个月的综援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

  有增无减的财政承担背后,本届政府在过去一年间的工作旨在支援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市民和有需要人士,正反映:一、我们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如推出长者生活津贴、设立扶贫委员会);二、敢于触碰具争议的议题(成立标准工时委员会、委托顾问全面研究退休保障的建议);三、敏于挑战固有思维(积极研究「福利可携」、护老者津贴的建议);四、我们勇于作出突破性的决定和推出措施(致力制订贫穷线、推行广东计划)。

安老
--

  很多专资会成员关心安老配套的工作,这亦是社会普遍的关注。为此,我们去年一上任,就率先争取落实长者生活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正是一项崭新的措施,填补高龄津贴和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之间的一道夹缝,聚焦本港65岁或以上有经济需要的长者,加强对他们的支援。今年四月起,我们向合资格长者发放每月2,200元的长者生活津贴。至今,社署已向超过36万名长者发放新津贴,估计最终约40万长者会受惠。

  高龄津贴(即生果金)广东计划,亦是以「长者为本」、与时并进的措施,更是朝「福利可携」方向的一项突破性尝试。社署会在今年十一月或之前推出广东计划,让选择移居广东的香港长者无须每年返港,亦可领取高龄津贴。我们落实在广东发放生果金,取得实际经验后,亦会考虑在广东发放长者生活津贴。我于上月底便亲自前往广州,与广东省民政厅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官员会晤,为落实广东计划作好准备。

  当然,现有安老服务的制度和措施亦绝对有改善的空间。因此,过去十二个月以来,我们听取了民间和业界意见,积极考虑各项新猷以在服务层面加强安老配套。

  首先,我们锐意巩固「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这个香港安老政策的支柱。其中一个突破,就是今年九月开展第一阶段的「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社署会在八个选定地区发出最多1 200张服务券,服务券的价值高达每月5,800元。试验计划体现「钱跟人走」的概念,让用家灵活选择所需的社区照顾服务,并鼓励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加入市场,推动多元化长者社区照顾服务的发展。

  资助安老宿位的供应方面,由现在至二○一五至一六年度,我们会提供约1 200个新增资助宿位。我们除了会继续透过买位计划向私营安老院舍购买宿位和兴建新的合约安老院舍增加宿位供应,亦会继续物色合适选址兴建新院舍。就觅地建院方面,社署一直与各有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以期尽可能于新发展及重建项目设立长者服务设施。目前我们已在八个发展项目内预留用地,用作兴建新的合约安老院舍。劳工及福利局亦正积极与社福机构探讨如何更好利用非政府机构拥有的土地,通过重建或原址扩建,提供更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负盈亏设施。

  本届政府对长者和合资格残疾人士的关怀,亦体现于我们承先启后,争分夺秒扩大「二元计划」的覆盖面(即「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去年八月和二○一三年三月,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扩展至巴士和渡轮,让长者和合资格残疾人士享用每程二元的优惠票价。现时平均每天乘搭港铁、巴士和渡轮的受惠人次约66万。我们亦会在明年上半年把计划扩至12岁以下合资格残疾儿童。

扶贫
--

  专资会有成员积极参与社福机构董事局的工作,亦有成员在扶贫委员会及辖下专责小组提出纾缓香港的贫穷情况的真知灼见。行政长官上任后第一时间成立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扶贫委员会,检视本港的贫穷情况和成因,制定相应政策,务求达致防贫和扶贫的社会效果,可以说是重要的一步。委员会会在今年九月订定「贫穷线」,以助量度贫穷情况、协助制订政策和评估政策成效。扶贫委员会下设六个专责小组,更从政策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希望能够达致防贫、扶贫,促进基层市民向上流动的目的。

  与此同时,我们亦透过关爱基金推行各项先导计划。其中一个例子是研究在综援系统内提供更大的诱因鼓励健全受助人士就业。有社会人士建议利用关爱基金推行储蓄户口试验计划,为已就业的综援受助人,储蓄在「豁免计算入息」安排下不获豁免的入息。当储蓄总额高于特定水平时,综援受助人便可获全数发放储蓄款项,并且脱离综援网。扶贫委员会辖下的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及关爱基金专责小组,正考虑和跟进有关试验计划的开展工作。

  另一个挑战固有思维的例子,是加强护老者支援的议题。我们认同,护老者津贴是可以探讨的做法,亦配合「居家安老」的政策方向。安老事务委员会已初步讨论「护老者津贴」的构想,而扶贫委员会辖下的关爱基金专责小组将会考虑和跟进推行先导计划。

  事实上,关爱基金自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了19个援助项目,惠及多个不同群组,包括儿童、长者、残疾人士、病人、新来港人士和少数族裔等,成功识别未能受惠于现有社会安全网或政府短期纾困措施的群组以提供即时支援,至今已有十多万人受惠。新来港人士津贴计划则惠及接近20万人。

  本届政府一开局就改善了「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有助进一步纾缓在职贫穷。由今年的津贴月份起,申请人可以选择以个人或住户为基础申请津贴(即采用俗称的「双轨制」),而津贴的入息及资产限额亦同时放宽。以个人为基础的申请最快已可由今个月(七月)起开始提交,申领今年一月至六月期间共高达3,600元的津贴。截至本月二十三日,已收到约7 500宗个人申请,反应相当正面。

  最低工资的实施,亦实质改善了低薪雇员的收入。今年三月至五月期间,最低「十等分」组别的全职低薪雇员的平均每月就业收入按年上升8.1%,远高于全职雇员平均2.5%的薪酬升幅;扣除通胀后,这些全职低薪雇员的平均每月就业收入仍有3.5%的增长。法定最低工资水平已由今年五月一日起增加7.1%至30元,我们会继续密切监察最低工资的运作情况。

  另外,我们在今年十月起改善短期食物援助计划,即大家熟悉的「食物银行」计划,包括延长受助人领取食物的受助时限至最多八星期。

标准工时与人力资源
---------

  我知道,作为一个凝聚各行各业行政和管理专才的组织,专资会非常关心劳工政策的发展。贵会内部(关注劳工及福利专责小组)亦曾就标准工时的议题作出讨论。提到标准工时委员会的工作,众所周知,我们在今年四月成立一个包括政府、雇主及雇员代表、学者和社会人士在内的专责委员会,跟进政府早前完成的标准工时政策研究,亦刚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贵会理事赵丽娟亦是委员之一。正因为标准工时具高度争议性,需要全社会一起去讨论,委员会会务实地,以客观、深入的态度去审视这个对所有雇员,以至整体经济社会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的复杂议题,厘定未来方向。我鼓励专资会把握机会,把行政和企管人员对此议题的看法和建议,向委员会作出反映,令社会各界对这个复杂议题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讨论。

  此外,我们亦要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本港的劳动人口将由二○一八年的355万下降至二○三五年的337万,如果我们要维持昔日的经济增长,除了要补足劳动人口人数的不足外,还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以及适当输入人才,改善人力资源的质素。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是跨政策范畴的高层委员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及相关政策局及部门(包括我自己)。委员会未来将研究一系列有关人口的课题,包括如何改善人力供求和技能配对问题,鼓励更多退休人士、妇女和青少年投入劳动市场,使劳动人口不论在数目和技能水平均能支援香港的经济发展。委员会正筹备谘询文件,并会于今年稍后进行公众参与活动,听取大家的意见。

退休保障研究
------

  另一方面,专资会亦关注到社会上有团体和人士要求香港订立全民退休保障,亦有多个政党和民间团体提出改善退休保障安排的不同方案。我相信大家都认同,退休保障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富争议性的议题,目前未有全面的社会共识。但特区政府不能,亦不会回避这个问题。因此,今年三月扶贫委员会辖下的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已委托周永新教授就香港的三根支柱退休保障计划进行研究以及提出改善建议,并会全面性审视坊间的不同意见及建议方案,预料会在明年上半年有研究结果,让委员会决定未来路向。

  最后,民生无小事。因此,过去十二个月,我们迎难而上,在多项民生事务上听意见、做实事。我期望包括专资会各位在内的社会精英,继续运用智慧,与政府一起开展多项民生政策的检讨和改革,并继续凭理性、务实的正能量,为协助弱势社群努力,令香港这个家更融和。谢谢。



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