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出席新界潮人总会午餐座谈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七月二十九日)出席新界潮人总会午餐座谈会的致辞全文:

周(厚澄)主席、大辉、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出席这个午餐会,和大家见面倾偈。我不是潮州人,但是我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样,对潮州人的传统和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一定的喜爱。我特别喜欢「打冷」、「席嗲」、食鱼蛋粉。潮州文化能够深入民心,实在有赖几代潮州子弟,包括在座的朋友,多年来在香港一齐团结打拼,才会有今天的骄人成绩。

  目前居住在香港的潮州人的人口超越一百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范畴都是贡献良多,是建设香港一股重要的力量。近年潮汕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和香港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以潮州市为例,二○一二年潮州市与香港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8亿港元,按年增长6.9%,而在二○一二年年底,潮州市已经批准的港资企业累计有313家,占潮州全市的外资企业七成半。

  作为财政司司长,我有两项主要的职责,就是推动香港的经济发展,以及管理香港的公共财政。当我在思考今天这篇演辞的时候,我发现不少潮州人的观念和智慧,对我这两项工作都有不少启迪。

  先说推动经济发展。潮州人给人的印象,是善于营商,勇于拼搏,「潮商」的足迹遍及国内和海外,更有人称呼潮州人做「东方犹太人」。这一种外向形的营商哲学,与香港的环境不谋而合。

  香港是一个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系,多年以来,我们都是凭跟国内和海外的互动和联系,时刻把握机遇,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二○○八年金融海啸之后,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欧、美的经济前景至今仍然未完全明朗,短期内亦都难以全面复苏。香港现在面对新的环球经济格局,如何寻找新的机遇,不只是政府,而是政府和商界共同需要回答的问题。

  展望未来,我认为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东南亚的新兴市场,都是我们思考香港未来发展时,值得留意的方向。

  中港经济融合,其实不是一个新题目。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港两地的经济一直朝融合的方向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港商陆续到珠三角地区设厂,大幅扩充香港制造业的规模;到今天人民币国际化,国家以香港作为试验场地,香港亦藉此机会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整个融合过程相当漫长,而我们未来仍然要继续朝这个方向走下去。

  按照中央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为了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来数年内地将会更加注重经济改革的效益与质量,调整贸易和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亦要扩大内需。这些改革方向,我相信都会为香港带来庞大的机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的改革对本地服务业的机遇。内地产业升级转型,自然会带动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例如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和商业服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香港的支柱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内地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服务业的比重于二○一五年提升四个百分点。以内地目前的经济规模来看,内地生产总值的四个百分点,相等于香港一年本地生产总值的总和,这无疑为香港的服务业界带来庞大的商机。

  除了需要进一步深化跟内地经济融合,香港亦要继续保持跟国际接轨的优势。正如我刚才所讲,在金融海啸之后,亚洲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除了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潜力亦不容忽视。

  我在较早前带领商贸团前往柬埔寨和缅甸访问,与两国的元首、主要官员和商界代表见面。两个国家给我的印象,都是拥有丰富的土地、天然和人力的资源,都是同样处于经济急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但在基建、资金、国际网络等方面都是有所欠缺。

  两国政府都期望能够引入外资,加快经济发展。这无疑为港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例如直接到当地设厂,投资基建,或者协助当地出口农产品或原材料等等,实在有庞大的空间实现两地互惠共赢。

  无论是深化中港经济融合,或者是开拓海外新市场,香港政府都有责任做好G2G,即是政府对政府的工作,为本地商界打开门路,引领商界走出去,为香港寻找更多机会。环球竞争激烈,我们要早先机,必须要时刻留意外围动态,保持跟内地与海外的联系。未来几个月,我会陆续到海外不同地方访问,明天我就会前往湖南、湖北的主要城市,了解一些当地的最新发展情况,以及香港可以从中配合的机会。

  以下,我想和各位分享一下我对香港公共财政的一些想法。我相信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可以说是一些颇为有趣的事情,可能令大家对这个本应沉闷的题目,增加多一些兴趣。

  《基本法》对香港的公共财政是有清楚的规定,我们的财政预算需要以「量入为出」为大原则,力求收支平衡,而我们的开支增长,就要跟GDP增长相适应。

  特区政府过往一直按照《基本法》审慎理财,在制定每一年的预算案,决定增加政府开支时,我都是按「应使则使」的原则去考虑。

  对于何谓「应使则使」,不同人可能有不同意见,但从政府的角度,「应使则使」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先要有惠及香港人的坚实政策和健全有效的执行计划作为主导,务求属于香港全港市民的一分一毫,都能够用得其所。

  为不同政策措施提供所需的财政资源,让它们得以顺利落实,是财政司司长的基本责任。政府推出每一项政策,都是以社会大众的利益为依归,先经过政府内部深入研究、分析和讨论,在社会上寻求共识后就可以推出。

  不过,由于公共资源是有限的,政府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满足所有社会的诉求,我们必须要透过比较,按重要性和急切性决定它们的缓急优次。换言之,预算案的方向必须要以政策为本,不是单凭我,财政司司长,一个人的意志去作出决定,更绝不应该纯粹因为政府口袋里有钱,就天马行空地想出一些未经审核、模糊不清的口号式措施,「为使而使」,否则无论是政策的质素,以及公共资源的可持续性,都不可能得到保障。

  潮州人以勤俭闻名,我相信在座各位都会理解「应使则使」的概念对于长远稳健财政的重要性,当然亦能够分清楚「审慎理财」和「守财奴」两者之间,其实有一定的分别。

  各位,香港目前面对的环境,无论是经济、政治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面对,一齐寻找发展方向。我期望不同背景的朋友,都能够仿效在座各位潮州子弟的团结精神,推动香港继续向前,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多谢各位!



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7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