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就「扶贫小组委员会访问团考察台湾及日本的扶贫经验的报告」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六月十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扶贫小组委员会访问团考察台湾及日本的扶贫经验的报告」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一再多谢冯检基议员就「立法会扶贫小组委员会访问团考察台湾及日本的扶贫经验的报告」提出议案,以及昨日晚上和今日下午总共14位议员的发言。我现作重点回应。

  扶贫是本届政府的施政重点,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我们不遗余力,争分夺秒推展扶贫工作,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及投入资源之多,是前所未有,可以说有目共睹。政府扶贫的政治勇气,决心及承担是不容置疑。

  我们扶贫政策大方针可以用16个字来形容,即「务实有为,各方协作,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本届政府一上任,已即时推出长者生活津贴,让约42万名长者受惠。政府又重设扶贫委员会,全力推动「民、商、官」跨界别、跨专业协作,起动社会各界,我们充分利用关爱基金,发挥补漏拾遗的角色,全方位积极推展扶贫工作,致力构建一个关爱、互助和共融的社会。

  扶贫委员会「破天荒」地制订了首条官方的贫穷线,为政府了解贫穷的情况、制定政策和审视扶贫政策的成效,提供了客观及科学化的基础。

  如何减少跨代贫穷,如何在不扭曲劳动市场的前提下,帮助在职贫穷户自力更生,这些考虑成为政府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或简称「低收入津贴」──的政策主轴。呼应政府的扶贫理念,建议的「低收入津贴」透过为合资格家庭提供儿童津贴,应付他们生活和学习所需。「低收入津贴」估计每年支付的津贴总额超过31亿元,受惠家庭超过20万,涉及71万多人,其中18万8千名是合资格儿童及青年,这是一个策略性、重要、崭新的扶贫政策工具,我衷心期望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下月休会前可以通过前期拨款申请,以便这个重要的计划可于明年第四季顺利推出。

  主席,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亦是脱贫自助之道。除低收入津贴外,政府亦推出多项措施,协助和鼓励就业。劳工处现时提供一系列全面及免费的就业服务,协助求职者寻找工作。劳工处在今年年底亦会于东涌逸东增设一所新的就业中心。

  此外,劳工处推行多项特别就业计划,包括「中年就业计划」和「就业展才能计划」,以协助有就业困难的中年人士及残疾人士,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以及寻找合适工作。

  在青年就业方面,劳工处的「展翅青见计划」为15至24岁学历在副学位或以下的离校青年人提供一站式职前及在职培训。为鼓励雇主聘用这些青年朋友,并为他们提供在职培训,劳工处于去年六月起增加了「展翅青见计划」向雇主发放的在职培训津贴。在今年第一季,劳工处与雇主及不同机构,大家携手合作,推出三个先导计划,为青年人包括副学位毕业生提供适切的职前培训、工作实习、在职培训和就业支援服务。

  作为香港人才培育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雇员再培训局于未来几年会重点支援个别学员群组,包括较年长人士、青年人、女性料理家务者、新来港人士和少数族裔人士等。在体现其「培训给力,就业扶贫」的工作目标之余,亦能够更充分地释放本地劳动力,帮助香港更有效回应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下降的问题。

  为长期支持雇员再培训局的工作,政府已经于本年一月获得立法会批准拨款,向再培训局注资150亿元。在二○一四至一五年度,再培训局计划提供13万个课程学额,并已预留足够的资源提供另外四万个备用学额。

  为鼓励更多跨界别合作,我们计划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向携手扶弱基金注资四亿元,而其中的二亿元会作为专款,为基层家庭中小学生推行更多课余学习和支援项目。

  多位议员及小组委员会的报告亦讨论到长者贫穷和退休保障的议题,政府高度关注这些问题。与许多经济体系一样,我们正面对人口老化的挑战。在二○一二年,65岁或以上的长者数目约为100万,占全港人口14%。根据最新的推算,到二○四一年,长者数目将增加至256万,占全港人口三成。现时综援和长者生活津贴是保障贫困长者的主要措施。

  目前,领取综援年满60岁或以上的受助人约178 000人,占整体综援受助人约45%。长者生活津贴在综援和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之间,加入一层新的经济支援,至今为止津贴约有42万名长者受惠。

  就退休保障方面,正如我昨晚在开场发言时表示,扶贫委员会已委托由周永新教授担任总研究顾问的团队,按照世界银行倡议的多根支柱模式,评估不同退休保障方案,并就未来路向提出建议。研究团队会在本月月底提交报告。政府会以开放、务实认真的态度,考虑退休保障的未来路向。

  梁家杰议员昨晚提及台湾有「大手牵小手」计划和「儿童希望发展帐户」,以配对方式,协助低收入户的子女累积未来教育经费。在香港,我们于二○○八年成立了三亿元的儿童发展基金,一直帮助基层儿童培养储蓄习惯。当中包括筹募配对捐款,和提供政府的特别财政奖励。基金计划更透过义务友师,以三年时间为这些基层儿童提供个人指导及与他们分享成长历程,特别为年轻一代充当指路明灯,帮助他们好好规划未来。基金推出的计划现已惠及近七千名基层儿童,其中包括很多少数族裔、残疾和居于房和板间房的儿童。政府在本财政年度已预留额外三亿元拨款,确保计划可持续发展,惠及额外一万多个基层儿童。

  谭耀宗议员建议,让有需要人士在同一办事处申请不同援助项目,省却他们现在四处申请的麻烦。效率促进组已经委托了顾问公司全面研究如何改善市民向不同部门申请不同福利的情况,研究向一站式便民服务的可行性出发。研究预计在今年内完成。

  主席,多位议员及小组委员会的报告建议发展社区经济,来协助处理贫穷问题。现在推动本土经济发展属跨部门工作范围,各有关部门均会提供适当协助。例如民政事务总署已经设立了「香港自游乐在18区」网站,介绍地区特色及景点。而各区区议会亦时常举办富地区特色的活动,增加社区活力和加强社会凝聚力,并带来经济效益。在有需要时,各区民政事务处亦会安排有关当局就经济发展项目谘询区议会。

  至于在推动社会企业方面,冯检基议员亦相当关注社企的发展,民政事务总署推行的伙伴倡自强计划希望透过提供种子基金予合资格的非牟利机构成立社企,以创造就业机会,令弱势社群有机会在职场上锻炼和发挥,从而提升他们就业能力,达到自力更生及有效地融入社会的目的。伙伴倡自强计划自二○○六年起推行,至今已合共拨款约一亿七千万元,资助成立了超过150家社企,创造约2 500个──包括全职及兼职──就业机会。

  事实上,特区政府亦有寻求崭新的方法,从多方面及从不同角度回应香港的贫穷问题。根据外国的经验,社会创新是回应社会问题的一种崭新和有效的方法。因此,获奖券基金拨款五亿元的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或简称社创基金,已于去年九月正式成立。

  扶贫委员会辖下的社创基金专责小组认为,社创基金应优先考虑三个范畴的工作,包括(一)研究、(二)能力提升和(三)创新计划。专责小组希望透过研究能更了解世界各地的最佳做法,以作为于本港发展社会创新的参考。在能力提升方面,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利于社会创新的生态系统,当中包括令公众对社会创新及创业有所认识和理解、改变社会固有思维并认同以创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建立有利的相关基础设施和加强可提升知识技能的因素。至于创新计划,基金将会提供资金资助以创新意念来解决贫穷问题的项目。

  专责小组已于今年第一季以公开邀请方式招聘首批协创机构,负责设计、管理和推广能力提升和创新计划这两个工作范畴。社创基金预计可于今年年中之后透过协创机构公开接受个别创新项目的资助申请。

  胡志伟议员刚才建议政府放宽综援受助人目前豁免入息的限额以鼓励就业。我想在这里指出,社署其实已朝一个方向推进,我们透过关爱基金在今年四月一日已推出综援受助人就业的奖励计划(「自力更生综合就业援助计划」),这是一个为期三年的试点计划,目的是希望能够探讨以奖励金去提供诱因,进一步鼓励失业的综援受助人可以就业,从而脱离综援网。计划的运作是这样的:一个负责营运的非政府机构把参加者超过综援豁免入息限额的工作收入作一个帐目的记录,由关爱基金根据拨款作为一个奖励的金额。当这个奖励金额在计划期内累积到一个特定的水平──我们基本说的是综援资产上限的两倍的水平──有关受助人便可获发全数的奖励金额,从而脱离综援网。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工作和建立工作的习惯和意欲,这点最重要。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 962个综援受助人已经参加奖励计划。我期望这些参加者能够透过这个计划真正能够迈向自力更生,脱离综援网。

  胡志伟议员刚才亦提及,很多议员都说可否以社区照顾带动就业机会,答案绝对是可以,我们亦在这方面做工夫。事实上,我们有两个项目想简单与大家说一说。第一,在社区褓姆方面可不可以加大力度提供多一点服务,我们正正在预算案拨备了钱,亦会在今年加强邻里支援幼儿照顾服务。第一,我们会将社区褓姆照顾小朋友的年龄由六岁以下提高到九岁以下,以及增加各区服务名额,最重要是我们提高营办机构可以获得的拨款,可以提供多些社会工作的支援予这些社区褓姆。

  另一个试点计划亦会在本月月底推出,就是护老者津贴。我们希望透过这个为期两年的试点计划惠及两千个护老者,为这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合资格护老者提供一个生活津贴,正正体验一个创新、关顾的社会,希望真的能够帮助有需要的基层家庭。

  主席,正如今年《施政报告》很清楚带出,本届政府决心处理贫穷问题,我们没有回避,我们面对贫穷问题,勇敢去面对。扶贫政策的主轴是鼓励青壮年人通过就业自力更生,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一定要在合理及可持续的基础上聚焦帮助一些不能自助的人,发挥一个安全网的作用。处理扶贫问题政府责无旁贷,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做好扶贫工作。但工商界、社会人士、民间团体及非政府机构的参与也不可或缺,让我们一齐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携手共建一个关爱、共融、互助和自助的社会。

  主席,我谨此陈辞。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