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九题:葵青货柜码头运作及发展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易志明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近日有多间国际货运船公司以货柜船需时轮候进入货柜码头令营运成本上升为由,向付货人收取「香港港口拥挤附加费」。有货运业人士向本人反映,香港的货柜码头拥挤情况日趋严重,而原因是货运模式已经改变,包括(i)越来越多货主改用较便宜的水路运输,以致供内河船停泊的泊位不敷应用、(ii)转口货量增长但港口后勤用地未能满足因此增加的货柜调动及贮存需要,以及(iii)装卸货物的时间因货柜船越来越巨型而增加。他们又指出,如果政府未能有效地纾减货柜码头拥挤的问题,码头的运作效率只会日益下降;即使预计在二○一五年年底挖深葵青货柜港池及相关航道的水深工程完成后,负载18 000个标准货柜的超级巨型货船能够入港,货柜码头亦未必有能力处理日益增加的货运量。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货柜船(i)抵港后等候进入货柜码头停泊的平均时间及(ii)在码头停泊的平均时间,在过去三年分别的升幅;过去三年,货柜船因香港的货柜码头过于拥挤而改往邻近地区的货柜码头装卸货物的数目和所涉及的货柜数量,以及香港因而蒙受的经济损失为何;

(二)有何短、中及长期的措施改善货柜码头的运作和设施,包括提供更多后勤用地以增加堆存货柜的处所和货柜车的泊位方面;及

(三)鉴于香港货柜码头商会早前向政府提交有关改善葵青货柜港竞争力的文件,当局有否跟进该文件所载的一系列改善建议;若有,进展为何?

答覆:

主席:

  就易志明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现答覆如下。

(一)根据海事处的资料,过去三年于葵青货柜码头靠泊的船只的平均停泊时间分别为11.5小时(二○一一年),11.8小时(二○一二年)及13.1小时(二○一三年)。

  船只停泊时间的延长主要是由于货柜船的体积和载货量持续提升,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装卸货物。根据统计数字,于葵青货柜码头靠泊的货柜船,平均每艘船涉及装卸的货柜已由二○一一年约1 350个标准箱增至目前约1 700个标准箱。目前香港货柜吞吐量,以逐年比较来看,一直维持于稳定水平,大致平均为2 300万个标准箱左右。至于货柜船抵港后等候进入货柜码头的时间,以及因等候时间过长而转往其他地区的货柜码头的货柜船只数目和相关货量,政府未有备存数据。但业界向我们反映,从二○一四年一月至十月间,估计约有9%的货柜船只未有靠泊葵青货柜码头,相信其中大部分是基于港口拥挤原因。

(二)及(三)政府致力推动香港港口和海运发展。运输及房屋局与香港货柜码头商会(商会)及其他持份者就葵青货柜码头的运作及发展事宜一直保持紧密联系,以探讨可行的改善方案提升货柜码头的运作效率,维持香港作为区内主要枢纽港的地位。我们积极跟进商会于早前向政府提交的建议文件,而文件中的主要建议,即增加货柜堆场及驳船泊位等,已在刚完成的「香港港口发展策略2030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中获得充分考虑。

  该研究报告建议采取一系列改善措施以提升港口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包括将昂船洲公众货物装卸区升级为现代货柜处理设施,供远洋轮船或内河船只使用,从而改善营运效率;将现时实际环境能够容纳远洋轮船的内河码头泊位发展为远洋及内河两用设施;于葵青货柜码头提供更多驳船泊位,以纾缓河运货柜吞吐量增加所造成的挤塞;以及善用码头周边的土地及其他设施,以提升营运效率和应付未来转运量增长。当局正与有关部门商讨推动及落实有关措施的可行性和相关安排,以及当中涉及的技术问题,亦必需考虑受影响人士的意见。

  当局亦正检视葵青货柜码头附近一带以短期租约出租的港口后勤用地的使用和管理事宜,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土地支援货柜码头和港口的有效操作,包括增加适量土地作堆存货柜之用。我们会于稍后提出建议,谘询业界。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货柜码头一带土地的使用率,当局于今年六月初步物色了一幅位于葵涌现用作港口后勤用途的土地,并已委托顾问研究在该处发展一个主要供货柜车及中重型货车停泊的多层停车场的可行性,以释放该区现时多幅用作露天停车场的短期租约土地,改为作支援货柜码头及港口后勤之用。有关研究预计于明年年中完成。



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