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三月二十七日)出席香港专业联盟午宴致辞全文:
PC(香港专业联盟主席刘炳章)、各位嘉宾:
大家好。我很高兴再次出席香港专业联盟的午餐会。
我在二月底发表了我的第八份《财政预算案》,至今已经过了一个月,除了最初几天之外,社会已经很少再讨论预算案的内容。这个现象在政治上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亦可见香港生活节奏急速,每日都有很多新的事情发生,旧闻很快便会被忘记。我这几天为了准备今天这份讲辞,重温了预算案的不同部分,竟然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陌生,也多了一份新鲜感。
大会建议我的讲题是「How to generate sufficient revenues to meet Hong Kong's long-term needs」,怎样可以确保政府有足够的收入来应付香港长远的需要。
以我过去八年的往绩,尤其是估算政府的收入,好似利得税、印花税或者是卖地收入,预算同实际数字的差额都是相当可观的。对于大会建议的这个题目,我的答案好简单,就是继续由我做财政司司长,继续为政府做预算,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不过,我相信对于交最多税,最有能力贡献给库房的朋友,即是在座各位,我这个答案可能不会太过受欢迎。
所以,为了保持会场和谐的气氛,减低用餐时撕裂的可能性,我今天只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比较高层次、原则性、方向性的看法,不会直接伤害大家的感情以及荷包,希望贵会明年会再邀请我来食一顿免费午餐。
预测政府短期收入绝对不容易,但是我们对于开支的预测,以及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一直以来都是颇为准确的。对于政府的长远承担,好似人口老化令到医疗、社福开支增长,以及政府收入会随劳动人口收缩而放缓,这些趋势的因果明显,预测会比较准确,而大家都清楚见到问题正在酝酿中。
简单来讲,如果政府的开支增长持续较收入增长快,结构性财赤迟早会出现。要应付这个问题,我们须要三管齐下:(一)控制开支增长、(二)作出适当的储蓄和(三)稳定收入。
控制开支增长主要的策略是提高政府使用公帑的效率,各部门有责任不断检讨服务,务求服务切合当前的社会需要。同时间,我们需要控制开支增长不会长期超越经济和收入的增长。在财政相对健康的时间,更加应该为人口老化、社会长远需要作出规划。
我在《财政预算案》中提到,政府正在规划和兴建更多医院,亦同时会改善现有医疗设施,增加额外二千八百张病床,涉及的工程开支达到八百一十亿元,这笔钱还未包括医管局恒常和人工的开支。
至于我为医疗融资预留的五百亿元,除了会用于推行自愿医保计划,亦会设立基金,让医管局利用投资回报,推行公私营协作,纾缓公营医疗系统的人手压力。
为了支持公营房屋的发展计划,我在去年亦将政府在二○一四年的二百七十五亿元投资收益,成立「房屋储备金」。往后在适当的时间,我会再投入资源,一步一步为未来的房屋计划作出准备。另外,我也预留了五百亿元,为改善有需要长者的退休保障作出承担。
上述的措施,是政府希望在财政情况相对充裕的时间,为一些已经可以预见的需要提早作出规划,未雨绸缪,若果我们不作出准备,将来这些需要真正出现,到时候政府的财政将要面对相当庞大,甚至难以承受的压力。
储蓄方面,不少朋友认为我们有八千多亿元的财政储备是太多。但是数字总是相对的,要跟现实情况比较,香港银行体系的资产总值十年前是七万亿港元,现时已经增长超过两倍半至十九万亿元;股票场十年前的值是七万亿元,现时已经增长大约四倍至二十六万亿元。
如果我们的银行系统或者股票市场发生了问题,需要用储备去应对,现时的储备水平便不算得上是一个大数目。
此外,大家或许未必记得一九九七/九八年度的财政储备,是大约相当于当年二十八个月的政府开支,属于较高水平,但在其后六个财政年度中,五个年度出现了赤字,消耗了近二千亿元,令到储备只剩下相当于十三个月的政府开支。短短数年间就消耗了超过一半的抵御能力,清楚证明在有需要时,充足储备的重要性。
充足的财政储备除了有助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信心,以及应付短期财政上的困难,它每年的投资回报亦为政府提供可观的收入,协助应付各种开支。
以今年为例,我估计我们会有四百五十亿元的投资收益,差不多是政府收入的一成。如果没有这份收入,而只靠增加薪俸税,每名纳税人便须要多交超过八成薪俸税。我今年成立的「未来基金」,主要目标正是推行一个较为进取的投资策略,增加财政储备的投资收益。
稳定收入方面,政府按年的收入波动性较大,但是长远而言,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其实是大致同步的。故此,要确保政府收入长期稳健增长,最重要是保持经济能够维持稳健增长,让社会有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各阶层市民都可以各展所长,改善生活。我觉得这方面的工作,和我教剑的方针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我在纽约读中学时开始迷上剑击,在八十年代返港之后一直在母校教剑,至今已经三十年。我认为要维持一队高水平的剑击队伍,最重要是不断提升队员的技术、体能和心理质素。要令香港经济可以保持稳健增长,这三方面都是同样重要的。
剑手须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突破自我。我们的产业,尤其是四大支柱产业,包括各位代表的专业服务界,也必须不断提升竞争力。香港四大支柱产业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成绩得来不易。它们好像剑队的主力剑手一样,是维持经济稳健的关键。
剑队的成绩长期维持在高水平,不能只靠主力剑手,还有给予有潜质的第二、第三梯队队员足够的机会,毕竟实力再强的主力,总会有受伤或者退役的时候。同样地,我们的四大支柱产业合共只占香港经济的六成左右,我们确实有足够空间发展更多产业,让经济更多元发展。我相信经过市场的洗礼,有潜力的产业会逐步发展成明天的支柱产业。
对剑手来说,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技术,是把握对方防守漏洞的机会,使出致胜一击。同样,我们也必须做好准备,把握经济新机遇,开拓新市场。我在今年的预算案中,建议香港应该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我相信这个新战略,会为我们的专业服务、金融业和贸易物流业,提供庞大的发展机会。
最近,国家为了配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而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是亚投行,得到不少国家,包括不少西方国家的正面回应。香港政府亦会积极研究加入亚投行,透过提供我们专长的金融和专业服务,为国家作出贡献,为香港开拓商机。
我正在计划尽快带同有代表性的商务团出访部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与当地政府启动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安排,为打开这些新市场做好准备。希望贵会到时能够积极支持,参加我的外访团。
好的剑手必须要有优秀的体能。我是一个重体能的教练,队员每次练习都会用颇长的时间练习基本功。若果体能未达到水平,剑手技术再好,表现也会受到体能条件限制。同样地,香港很多产业有竞争力、有市场、有需求,但是由于土地和人力供应等因素出现樽颈,限制了产业的发展,情况尤如运动员受到体能的限制,未能发挥应有的水平。
土地供应短缺,是现时商业、住宅楼宇价格、租金持续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相信大多数市民、企业都有切肤之痛。政府虽然已经积极增加土地供应,但是在规划过程中却遇上不少阻力,事倍功半。
人力供应的樽颈也在不少行业出现,业界长期面对劳工不足,青黄不接,令行业发展受到限制,阻碍经济增长。我们联同培训机构跟建造、护理、钟表、汽车、印刷、零售等出现人手紧张的行业,推出「先聘用后培训」课程,吸引生力军入行,我期望这些计划能够尽快见到成果。
社会最近正在热烈讨论的机场三跑道系统,其实也是香港发展的樽颈问题。众所周知,香港机场是全球最佳机场之一,一直以来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标记,是香港连系世界各地的大门,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依赖机场提供的客货运服务。由于双跑道系统升降量快将饱和,若果我们不能够及时扩建,很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有关发展三跑道系统,当前最重要的争论,相信是到底珠三角空域挤塞问题是否已经处理好。很多持质疑态度的朋友,一直是以「零和游戏」的框架,把空域问题看成简单的分配问题。要在「零和游戏」中争取较大的份额,要对方牺牲去成全自己,当然会是困难重重。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其实在空域的问题上,可能会找到大家都得益的「双赢」办法,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再说回剑击。在技术和体能之外,剑手的心理质素对于比赛胜负,从来都会发挥决定性的影响。同样地,市民的心态对于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有关键性的作用。香港社会近年在很多问题上,都走进「二元对立」的思维,这情况令我感到担心。
我在预算案中提到「心中富有」。有人曾经问我,当社会开始追求「心中富有」,是否就等如不再追求「物质富有」或者不再需要发展经济?我认为这是过分简单地将两个本来不是对立的东西,放在对立的位置。其实两者存在不少兼容空间,追求「心中富有」之前,亦要先解决一些现实需要。如果我们每天仍然需要为温饱等基本问题烦恼,很难想像我们会有空闲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想。
近年,我们在开发土地、推动基建时,不少反对者常常以这种「二元对立」思维作出质疑,令到政府同事的工作非常吃力。这些朋友往往认为,香港过分侧重经济发展,忽略环保和保育,而且经济发展只有财团受惠,一般市民无从分享成果,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反对发展。
这些朋友的质疑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我们确实需要细心聆听不同持份者的关注,处理他们关心的问题。但如果这些朋友认为过往的发展模式过于极端,完全否定经济发展,则是另一个极端。
政府有责任为市民争取现在以及将来最大的利益,在不同的政策上取得合理的取舍和平衡。「二元对立」思维本质上是「零和」,我希望这些朋友可以跳出这种框架,透过取舍和平衡,尽量达致「双赢」。
各位,我相信只要我们摒弃「零和」的对抗心态,通过对话寻求「双赢」的空间,努力解决土地和人力的容量樽颈问题,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把握新机遇,香港的经济一定可以持续优质的发展,政府就可以有足够收入应付社会长远的需要了。
多谢各位!
完
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5时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