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四日)立法会会议上易志明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的答覆:
问题:
交通谘询委员会(交谘会)于去年十二月发表的《香港道路交通挤塞研究报告》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检讨泊车政策、发布空置泊车位实时资讯,以及探讨如何向非路边商业停车场的营办商寻求合作,提供停车场泊车位空置情况的资料,使驾驶者无需因寻找泊车位而在路面兜圈及等候,引致交通挤塞。当局在上月宣布将会分阶段推展报告中的各项建议。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本人得悉,香港理工大学研发了一个获国际发明展奖项的先进车辆停泊导航平台,驾驶者得以透过手机程式获悉附近停车场的剩余泊车位数目,但现时只有少数私营停车场支援该系统,政府会否考虑在政府停车场安装支援该系统的设备,并鼓励更多私营停车场效法;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当局在去年七月一日关闭中间道多层停车场前,有否就尖沙咀区内泊车位的供求情况进行研究;如有,详情为何,包括区内泊车位的短缺情况为何,以及当局有何纾缓措施;如没有进行研究,原因为何;及
(三)会否考虑检讨《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有关泊车设施的标准与准则,并重新展开有关泊车位需求的研究,因应车辆数目的变化而规划泊车位的数量;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在答覆易志明议员的具体提问前,让我先阐述政府就车辆增长和泊车方面的政策方向。
政府对目前私家车增长趋势十分关注。交通谘询委员会(交谘会)去年底向我提交《香港道路交通挤塞研究报告》,当中指出,目前私家车占领牌车辆总数约七成,而其数目在二○○三年至二○一三年间总数增加了四成,占同期领牌车辆总数增长近九成。如果任由车辆数目继续以现时趋势增加,十年后全港车辆总数会达100万架,其中70万架会是私家车。
由于建造新道路有地理、工程和环境等方面的局限,公共道路的增长不可能追上车辆数目和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而市民亦关注路面交通造成对空气质素的影响。因此,政府认同有需要采取多管齐下措施处理道路挤塞问题,包括管理私家车数目的增长,并同时提升较具道路使用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容量,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就泊车需要问题,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政府目前提供泊车位的政策是尽量优先考虑及配合商用车辆的泊车需求。商用车辆(特别是货车及旅游巴士)负责客货运输,在日常运作中对泊车位有实质的需求,在物流业、旅游业以至整体经济方面担当重要角色。
相对于商用车辆,私家车多作私人用途。政府一直采取以公共交通为本的政策,维持覆盖面广、高效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大部分情况下私家车并非必要的代步工具。现时每天有九成乘客人次使用公共交通服务,达1 200万人次。
在优先考虑商业车辆泊车需要及公共交通为本的政策前提下,政府仍会在整体发展容许之下提供适量的私家车泊位,但希望不会诱使原拟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转用私家车。如何拿当中的政策平衡,既基于政策大原则,也要看具体地区情况。在有新发展项目或是重建项目并提供机会增加私家车泊位数目时,我们在考虑增加泊位的同时,亦需顾及就土地或楼面面积其他用途的需要。
就易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现答覆如下。
(一)政府运输政策其中一项目标是积极利用最新科技以更有效管理道路交通。我们认同若驾驶者可参考实时停车场空置泊位资讯,可减少他们在路面兜圈寻找泊位而导致交通挤塞的情况。
现时运输署及房屋署辖下的停车场所提供的时租泊位占全港时租泊位数目约百分之三,其余均由商业机构拥有和营办。我们会考虑成本效益、所需资源及示范作用等因素,检视应否在政府停车场安装实时泊位资讯系统。与此同时,运输署会联系并鼓励商业公众停车场营办商,多利用网上科技发布其辖下停车场空置泊位的实时资讯。
(二)就中间道停车场的重建计划,政府曾委托顾问就尖沙咀区的交通及泊车位情况进行交通影响评估。按顾问建议,政府已要求发展商在项目重建后,除提供发展项目所需的72个私家车泊位外,须额外提供345个私家车泊位,共417个车位,预计足以应付该区长期需求。在重建期间,区内其他公众停车场应能大致应付短期泊车需求。此外,尖沙咀区的公共交通运输网络相对完善,市民可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前往该区。
(三)除了建议管理私家车数目,交谘会在报告中也提出,政府应检讨泊车政策,就泊车位的供应量定出合适水平。
政府认同交谘会的建议,计划适时开展泊车政策的检讨,并优先考虑及配合商用车辆的泊车需求。现时政府除了在工业大厦内提供指定数目的商用车辆泊位外,主要是透过路旁泊位及短期租约停车场以回应需求。运输署会因应将来检讨结果,研究改善措施,考虑是否需要更新《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及以其他方式提供商用车辆泊位。
运输署亦会继续监察地区上各类车辆的泊车情况,并在不影响道路安全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前提下,在适合地点增设泊车设施。
完
2015年6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