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出席「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在「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的致辞全文:

姚(祖辉)会长、郑(国汉)教授、各位嘉宾:

  我十分高兴出席今日的「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与大家一同讨论「金融大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我特别高兴看到主讲嘉宾中有不少老朋友,好像郑杨主任来自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跟我们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常合作,从方星海主任在职时已每年开会,并一同参与推广人民币国际化的路演。而林毅夫和郑国汉教授是我在科技大学的同事,林教授在北大培养了不少推动国家改革开放的专家学者,今日能跟大家同台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们都知道,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资金自由进出,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在香港经营业务,多年来香港与其他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及新加坡等既有竞争,亦有合作互补。

  过去三十多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为香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两地的经济发展愈见紧密。到了一九九三年,首家来自内地的H股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两地的交流从实体经济走进金融领域,自此H股市场在香港不断壮大,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数目不断增加,到了今天已经有共900多家内地企业(包括H股、红筹股和其他民营企业)在香港交易所挂牌进行交易,总市值超过15万亿港元。到了二零一五年九月底,以市值计算香港已经是全球第七大以及亚洲第三大的股票市场。如以首次集资金额计算,香港在今年首三季全球排名第一,并已连续十二年排名世界前五位。

  自二零零四年,香港银行开始为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人民币国际化亦正式启步。随二零零七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开始发行,二零零九年推出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二零一一年落实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等,香港每一步都作为国家金融开放试验田。到了今年九月,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及存款证总额已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850亿元,人民币债券累计总发行量有约6,605亿元。在今年首九月经香港银行办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总值五万二千亿元,香港人民币清算平台参加行数目已有218家。同时,已有79家香港金融机构获批RQFII额度,发行共94只交易所买卖及非上市零售基金,管理资产达538亿元人民币。今年七月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RTGS)系统每日结算量首次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并已超过港元每日的结算总量。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统计显示,九月份人民币在世界最常用的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五位,国际上七成的人民币结算都经由香港处理。RQFII计划在香港顺利实施两年后,现已扩展到全球13个市场。在过去十年间,香港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效率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另一方面,上海金融业在过去20年同样发展迅速,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九九零年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新区,成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同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从一九九零年底只有8家上市公司共发行30种证券,以及25家会员,发展到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已有上市公司1,071家,总市值达29万4,597亿元人民币,以市值计算已为全球第四大,二零一五年首三季首次集资金额更排名全球第二。而上证综合指数也从一九九零年的100点,上升到上周五的3,630点,见证了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快速成长。

  在股票市场以外,上海亦是中国金属、粮油商品期货交易的集中地,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一九九九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有交易商200多家,为共14种期货合约进行交易,为内地主要的期货交易所之一。

  到了二零一三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提出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先行试点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等,并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合资格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显示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推动经济改革的决心。刚刚郑主任介绍了上海市场的最新发展,让我们看到上海的金融市场如何掌握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机遇,并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总括而言,在过去20年香港掌握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发挥了与国际接轨的优势,在企业融资与人民币国际化等开放政策中均扮演了试验田的角色,在过程中发展成国家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及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与此同时,上海亦充分掌握了国家资本市场改革的机遇,发展成内地重要的金融中心,为改革开放及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沪港通在去年十一月落实有深厚的意义。沪港通通过直接连结两地交易所,在同一个时区内让两个资本市场得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连接起来,跟不同时区交易所的连结有根本上的差异。沪港通是内地迈向资本市场全面开放踏出的重要一步,贯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决定。

  过去沪港两地的股票市场分隔,可说是各自各精彩。沪港通的安排一方面来自政策上的推动,一方面亦满足了市场发展的需要。沪港通在保持和尊重两个市场原有交易规则及制度的情况下,透过两地监管上的合作,奠定互信的基础,提供了交易上的便利,日后更可以此为基础朝多方面发展。

  另外一个互联互通的项目,便是今年七月,香港与内地基金的互认安排开始实施,在香港或内地注册及成立的基金,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简易的审核程序获认可在对方地区销售。基金互认安排除了可以扩大两地基金产品市场的规模,增加两地投资者的选择,亦能帮助提高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在内地股市的参与程度,有助股市长远的健康发展及提高市场质素。沪港通及基金互认安排得到成功落实,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沪港两地互助互补的关系,贯彻了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总体政策。

  往前看,随人民币踏上加入国际货币基金会「特别提款权」篮子的进程,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实,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角色将不断增加。而内地A股亦有希望在短期内被纳入具影响力的海外股票指数,离岸投资者对A股的需求亦将大大提高。凡此种种均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持续的改革及开放,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将有助大中小各种企业进行融资,为个人及企业的财富增值,以及让人民为退休开支做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将继续把握内地开放带来的机遇,在「十三五」规划的框架下,继续稳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使用人民币融资及交易的效率,并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提供融资及相关的专业服务。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快,随人民币结算行在世界其他金融中心各地投入服务,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人民币的流通量亦将大大增加。我们应善用香港与国际接轨的优势,提高服务质素及影响力,发展合适的金融产品,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推进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以及香港成为内地企业及个人走出国际的重要桥头堡,参与国家双向开放的建设,为国家的金融开放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亦会因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断转变。以往因为市场的限制,香港和上海在实际上分别专注于离岸及在岸市场,然而这主要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而不是政策主动设计的结果。随内地继续开放,沪港两地分工的形式亦会不断改变。

  随内地开放改革的程度不断提高,内地包括上海市场将变得更国际化,人民币亦将完全自由流通,内地进一步开放将给香港带来一些过去没有的机会,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分隔亦会变得模糊,沪港两地市场将会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个过程将会是动态和不断演变的,受外围环境及内地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也不会有固定的轨道。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内地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释放的改革红利是巨大的,新政策带来的空间与机遇可以惠及多个地区及城市,机会一定会比过去更多。

  因此,香港将继续以国际金融中心为定位,发挥简单税制及低税率的优势,监管上维持国籍中立的原则,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欢迎不同地区包括内地的企业参与我们的市场,保持国际化的程度。业界亦应不断检视市场发展的变化,时刻保持最高的竞争力,好好把握眼前包括沪港通、财富管理、基金互认等机会,以及「一带一路」及「十三五」规划所带来的发展空间,才能让两地市场发挥应有功能,互补互利,为两地带来益处。

  谢谢!



2015年11月24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6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