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梁国雄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本人最近收到少数族裔学生家长(家长)就其与学校沟通及其子女接受教育事宜提出的意见。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有家长表示,由于学校简介只有中文本,而且没有列明该等学校向非华语学生提供的支援、该类学生修毕课程后可报考的公开考试、校内华语与非华语学生的比例等资料,所以家长难以为子女选择合适的学校,当局会否促请学校向家长提供该等资料,以协助他们选择学校;
(二)有否计划促请全港的学校招收少数族裔学生,并将有关安排列入学校的教学大纲;
(三)有否制订少数族裔学生中小学中文课程的适用书目表;如否,会否制订;如会,何时进行;如否,原因为何;
(四)鉴于有家长批评学校提供的课后中文延展学习活动(补习班)的质素参差,而有关安排欠缺透明度,政府有否监察补习班的质素及安排;如有,如何监察;如否,原因为何;
(五)鉴于有家长批评教学助理的职责不清晰,而且他们不受教师尊重,但中文补习班多由教学助理兼教,政府会否厘清教学助理的职责,并透过学校通讯向家长解释清楚他们的职责;长远来说,政府会否安排曾受专门培训的教师教授非华语学生的中文补习班;及
(六)鉴于有家长经常投诉学校发出的通告只有中文本,因此他们不理解通告内容,而教师亦不大愿意以英语与他们沟通,政府会否向录取少数族裔学生的学校增拨款项以聘请翻译员,让学校可向家长发出中英文通告,以及协助教师与家长更有效地沟通?
答覆:
主席:
政府致力鼓励及支援非华语学生(注)(特别是少数族裔学生)融入社会,包括帮助他们尽早适应本地教育体系和学好中文。二零一四年《年施政报告》公布一系列措施加强支援非华语学生的中文学习,包括在中小学实施「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学习架构」),帮助非华语学生解决学习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困难,以期促成他们衔接主流中文课堂,同时增加额外拨款,协助学校实施「学习架构」和建构共融校园(下文简称加强支援措施)。政策旨在鼓励非华语学生家长尽早安排子女入读提供沉浸中文语言环境的学校,帮助他们学好中文。政府确保所有合资格儿童(包括非华语儿童)有同等机会入读公营学校,同时鼓励学校积极与非华语家长沟通,透过家长与学校协作,共同支援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提升学习成效。
就梁国雄议员的提问,现谨覆如下∶
(一)为鼓励非华语家长让子女入读提供沉浸中文语言环境的学校,帮助他们学好中文,由二○一五/一六学年开始,教育局向每名非华语学生派发英文版《学校概览》,以便家长掌握所有公营学校的基本资料。学校一般会在学校特色范畴内之学生支援、教学规划等项目扼要列出有关资料。教育局会鼓励学校继续丰富英文版《学校概览》的内容和学校网页的资料,让家长掌握更多资讯。
制订加强支援措施时,持份者一般认为不应公布个别学校录取非华语学生的情况(例如数目、与华语学生比例等),避免非华语学生过分集中在部分学校,以及对个别学校造成标签效应。因此,《学校概览》不会提供相关资料。
在加强支援措施下,学校不可预设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目标,包括日后报考的中文公开考试。教师应在每学年采用与「学习架构」紧扣的《中国语文校内评估工具》,按个别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进度和学习表现,提出实证为本的建议,让非华语学生可根据其能力和意向选择报考香港中学文凭(中国语文)考试,或报读应用学习中文(非华语学生适用)课程及/或考取其他国际认可的中国语文资历,衔接多元出路。
教育局一向鼓励所有家长(包括非华语家长)选校时须考虑子女的志趣和需要。为让非华语家长和学生了解加强支援措施以及其他入学相关资料,教育局提供了非华语学生教育服务专题网页,支援学习中文的措施及其他相关资料备有以主要少数族裔语言的翻译本(详情见附件)。此外,教育局亦为非华语家长举办专设的简介会,会上设有即时传译服务。我们亦鼓励非华语家长积极与学校联络,参加由个别学校和地区家长教师会联会筹办的学校参观,进一步了解学校情况,以便选校。
(二)按小一及中一的学位分配机制,所有公营学校均有同等机会获派任何学生(包括非华语学生)。至于录取插班生以填补学额空缺,教育局已向学校发出指引,提醒学校须订定收生准则,确保准则符合香港相关法例(包括《种族歧视条例》)和让有意申请的家长/学生知悉准则,公平和公正地录取学生。有关指引亦适用于幼稚园。
事实上,学校会就支援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作出准备。学校参与为协助学校实施「学习架构」多元培训的资料显示,不少过往没有非华语学生入读的学校均有派教师参与。
(三)一般来说,中国语文课程提供中央课程架构,包括课程宗旨、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范围等,教师可依据课程架构和因应学生(包括非华语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课本或发展校本学习材料。
由二○一四/一五学年开始,教育局在中小学实施「学习架构」。我们已知会书商可以参考「学习架构」开发课本,可按现行程序将课本送审。成功通过评审的课本会列入适用书目表以供学校选用,惟教育局至今尚未接获任何有关课本评审的申请。「学习架构」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清楚列载不同学习层阶的预期学习表现,教师可按此订定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进程及预期学习成果,选取学习材料,发展校本课程,从而帮助非华语学生透过小步子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效能。就此,教育局制作中国语文第二语言学习套系列,涵盖中小学课程,已用课本形式派发全港学校及学生,并上载网页,供教师参考使用。学校亦可因应校情,选用全套课本,或参考学习套内容,发展校本学习材料。
(四)自二○一四/一五学年实施加强支援措施后,为非华语学生提供的课后中文延展学习活动(一般称为补习班)主要分为两类,即由个别学校运用教育局拨款筹办的补习班和由教育局委托大学营办的学习中文支援中心。在善用公共资源的前提下,学校须就额外拨款的运用提交校本计划及周年报告(包括补习班的运作模式和资源调拨等)供教育局审阅。教育局亦会进行督导访校,确保补习班的质素。
二○一四/一五学年教育局委托大学营办的学习中文支援中心共有24个,中心(除一个外)均设在个别学校。中心与学校紧密合作,鼓励有需要的非华语学生入读,并藉此深入了解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进度,制订适切的课程。受委托大学每年须向教育局提交中期及终期检讨报告(包括出席记录),教育局亦会进行观课,与大学定期举行进度会议,了解参与非华语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提供专业意见,提高服务质素。教育局亦会于课程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非华语学生的意见。
此外,根据「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学校须向校董会/法团校董会报告各项支援措施(包括补习班)的进展。教育局亦鼓励学校增加透明度,加强家校合作,多与非华语家长沟通,让他们知悉其子女学习中文(包括补习班)的情况。
(五)按校本管理精神,公营学校须为不同岗位的教职员订定清晰明确的职责范围,然后纳入雇佣合约或聘书。一般而言,为支援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而聘用的教学助理主要负责协助教师制作教材、设计活动和进行不同模式的中文学习活动(例如参观、讲座、专题研习、课后中文延展学习等),以及记录非华语学生学习进度、收集相关数据等文书工作。学校亦会因应校本需要和个别教学助理的背景和资历安排工作,例如让少数族裔教学助理协助联络非华语家长,有需要时在中文课堂及课后提供翻译以协助个别非华语学生等。
在学与教方面,所有教师均为合资格教师。实施「学习架构」的同时,教育局持续举办多元及深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确保所有教授非华语学生的教师(包括教学助理)有足够培训机会,实施「学习架构」。此外,教育局透过语文基金于二○一四年推出「教授中文作为第二语言专业进修津贴计划」,提供津贴鼓励在职中文科教师修读课程,提升他们教授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专业能力。
(六)教育局一再提醒学校应积极与非华语家长沟通,包括提供英文版学校通告,教育局亦已将学校常用通告的英文范本上载网页,供学校参考。此外,学校可按需要调拨加强支援措施所提供的额外拨款和整合其他资源,聘请少数族裔助理或购买翻译服务。学校亦可采用其他方法,例如邀请其他家长/学生协助、善用民政事务总署资助营办「融汇─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CHEER)」的少数族裔语言翻译服务等。有关详情已载于《学校行政手册》和上载教育局网页。教育局现时没有计划为录取少数族裔学生的学校增加或提供单项拨款聘请翻译人员。
注:规划教育支援措施时,「家庭常用语言不是中文」的学生均归纳为非华语学生。
完
2015年12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