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记者会答问全文(三)
********************

记者∶特首,你好,其实看这份《施政报告》,其中一个重点可以说是创新科技,因为我们计过差不多有50亿投放在那里,而你第75段亦说了香港的科研力量集中在大学,但我们看这几十亿,似乎没有甚么钱是直接给大学的,即使那20亿是给创科局。创科局用那些投资收入去资助院校,如果用外汇基金的per cent计,可能每年都只有二点几个per cent,即是几千万。反而第71段,说国家科技部,给国家重点实验室,那些每年就会有一亿。看上去好像有点「大细超」,我想知为甚么那个资源分配,那几十亿是会这样?是会如此少给本地大学呢?是否你自己也觉得本地大学已经够钱用?以及,既然你《施政报告》都已经这么长,为甚么不写多句,呼吁商界捐钱给大学、搞一些创新科技呢?

行政长官∶吴先生,你或者你电视台有钱捐给大学,我今日立刻介绍你捐给哪间大学,好不好?

行政长官∶就这个创新及科技研发的资金来说,我们除了《施政报告》说的之外,我们还有现有的包括ITF(Innovation Technology Fund)创新及科技基金50亿,所以不只是我们这里说的才有。确实我们的大学拥有香港绝大多数的科研力量,我们跟其他的社会不同,我们不要跟美国比,或者跟德国比。美国和德国有大量的一些企业,他们自己有力量去做科研工作。即使是新加坡,他们也有很多工业,他们自己的科技企业有力量去推动科研,有科研的研究力量。香港我们这类企业非常少,有的话规模也比较小,这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我们主要的研究力量,正如我《施政报告》第75段所说,在大学那里,因此你可以放心,我们一定会全面配合,用好这些钱,配合资助大学他们的科研工作。

  我担心的并不是大学够不够钱做。我们有足够的钱给他们做,我担心的是过去大学比较专注,一直以来的环境都是这样,做一些基本的、学术的、非应用型的研究,会不会有了这个习惯呢?下去即使我们推动,我《施政报告》第75段那个标题,说是「向下游出发」,我们鼓励他们,给钱他们去下游做一些,用英文说translation research。他们仍然是专注做学术研究,他们的兴趣点仍然在国际的权威学术刊物那里发表他们的科研报告,这个我是比较担心的一点。我过去一段时间也有跟大学的校长和他们的同事讨论这件事,我很愿意给钱他们做,很愿意配合他们做,社会人士如果有人愿意捐款给大学做这些工作,我第一个赞成。

记者:特首你好,都想问「一带一路」的问题。其实「一带一路」这个字我们刚才都听了很多,但行出了这间房,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带一路」的意思是甚么,它的内涵是甚么?我相信政府做政策或者决定要成立办公室前,都做了很多研究等等。其实可不可以向香港人解释一下,好处你已经解释了很多,「一带一路」对香港有甚么坏处?

行政长官:我看不到有甚么坏处。如果我们不能够坐言起行,不失时机地掌握这些机遇,将这些机遇化成成果的话,那个会是坏处,那会是唯一的坏处。

  我完全理解为何不是我们720万市民当中,每一个人都明白「一带一路」的重要性。虽然这个倡议已经出台两年,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报告,或者在内地、在国家层面的论述,不是每一个香港市民都感兴趣,大家生活都很忙碌,这个是理解的。但作为政府,作为政府,我们必须回应这个倡议。

  正如我刚才所说,这个并不只是我们特区政府觉得有这个需要,新加坡政府都正在做,外面有很多,尤其是东盟―我们最近和东盟十国往来比较多,大家都对「一带一路」有期盼。我在很多在香港举行的一些大型「一带一路」研讨会,我都有发言。参加的时候发现很多外国驻港的总领事,有很多外国在香港企业界的代表,说明大家都对这件事关心。现在大家需要的是甚么呢?就是政府要有一些比较具体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我们先做甚么,甚么后做,这个是重点。

  在这里我也向大家报告一下,日后我们的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我们开展工作之后,会不时向大家分享和报告我们最新的工作进展。基本上60多个国家当中,具体数字没有的,并不是我不记得是60几多个,而是「一带一路」的60多个国家,大概60多个,到底多哪一个、少哪一个,我们现在不去深究。

  在这60多个国家当中,香港作为一个720万人口的城市,我们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我们的资金比较多,我们的经济力量,或者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不等于我们可以兼顾到60多个国家,因此这60多个国家当中,我们必须有选择取舍,不可以60多个一起做,我们可能有缓急先后要取舍。

  接,香港有很多的产业。金融、贸易物流、航运空运、专业服务、创意产业等等,我们亦不可以万马奔腾一样,这么多个产业一起冲向这60多个国家,因此我们都需要一个策略。我们做的时候,我们先行「民心相通」,抑或是先行另外的「四通」?这是个选择。我们现在选择了先行「民心相通」,我们认为应该要建立好我们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人民之间的关系。

  因此除了做教育之外,我会建议香港的各个民间团体,我们有青少年制服团体,我们有商会,亦有其他的青年团体。我们有很多专业团体,还有妇女团体、公益团体等等。他们每年都办很多活动,一是接待外面来的朋友,一是他们去外边办一些交流活动,我们希望香港能够形成一个策略。甚么团体在未来的一年去甚么国家举办一些活动,争取和人家去建立一个层次比较高、比较紧密的关系。接我们其他的「四通」,我们能够在后面接去。

  另外一些我们可以考虑去做,譬如说这个《施政报告》里面,亦都提出我们支持港铁公司建立一个学院。港铁公司在海外的业务发展得不错。前年我到瑞典斯德哥尔摩访问时,参观了它们在当地为斯德哥尔摩管理的地铁系统,做得不错。当地人都认为我们做得不错,已经有几年历史这个管理。

  我在伦敦(去年)十月份访问的时候,在伦敦参观了欧洲最大型的一个基建项目,叫Crossrail,超过100公里长,其中一段穿过伦敦市中心的地底。二○一八(年)局部通车,二○一九(年)全面通车,是由港铁公司管理的。

  因此港铁公司,这是欧洲最大型的一个基建项目,港铁公司的管理水平是相当高,而且受到外面重视的。斯德哥尔摩(也)好、伦敦(也)好,这些项目不是他人说与香港关系好便给你做的,是我们经过竞争,争取回来做的,人家对我们有信心,我们对自己应该有信心。

  与「一带一路」有甚么关系呢?大家知道现在国家铁路的输出是一个重点的一个方面,包括高铁的输出。我们没有做机车、动车的能力,我们亦大概不会去外国帮人家起铁路。但是在起铁路的过程当中,车站的设计,大家都知道香港地铁车站的设计做得不错,尤其是「铁路加物业」这个策略是相当成功。香港很多价值相当高的房地产,就是在地铁的沿线或者上盖。这个我在外面,譬如向东盟国家领导人介绍时,他们十分感兴趣。我将会安排港铁公司去一些国家做一些路演,如果我们与国家配合,设施联通这个问题,国家输出铁路的技术,我们输出设计和管理的技术,包括「物业加铁路」这个大的政策,我觉得我们可以和国家一起「走出去」。这也是为何我们这次这么重视「一带一路」这个倡议。

  在这里也可以向社会通过媒体报告一下,我在二月初,我会带一个商贸代表团到印度访问,这个也是为了落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和印度之间共同发展的机遇。

记者:你好,想问房屋的问题。你提到现在楼价和租金都开始回落,但仍远超쥝民的负担能力。你心目中有无一个想法,楼价回落至甚么水平才算是合理水平?还有,早前你出席一个中学生的辩论比赛时提到,如果未来三至四年,八万多个私营单位推出时,政府一些措施可以令每个单位便宜一百万元的时候,都要很大的政治勇气去做,想问你有没有这样的政治勇气去做?还是等下届连任才可做到呢?另外,楼价回落至甚么水平才有「减辣」空间?

行政长官:我们的勇气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房屋问题仍然困扰广大쥝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家庭。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坚决地去解决,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我没有一个将楼价降低到甚么水平的目标。我们有建屋的目标,而且正如我今早在《施政报告》向大家报告,我们的目标是做到的。私人楼在未来三、四年的建屋数量(是)八万七,还是我们有统计数字以来最高的一个数字。说明解决房屋问题其实是很科学化的问题。你努力去,即使面对很多阻力,大家记得陈茂波局长,出任局长后第一个大型活动就是就新界东北发展的谘询,在新界某个大空地进行谘询。临完场前,有人用一个装满水的塑胶水樽扔向台上,差点扔中他。扔中他的话,真的会受损伤。

  面对这些阻力,我们努力去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土地供应增加,楼房供应,尤其是楼花的供应增加。这是非常科学的,因此,我们见到楼价回落。如果有人说楼价回落是因为加息、因为经济似乎发展会放缓。我可以告诉大家,在楼价回落的同时,租金回落。租金回落的意义是大于楼价回落。为甚么?因为租约是不能炒、租约是没有预期的。楼(价)呢?你可以有个预期的价格,你买楼花,或者你买现楼。至于租约,你今日签,大概下个月一号你便要交租,不论是否搬进去住。所以,租金是供应和实质使用需求的一个很好体现。当租金回落的时候,说明我们的供应确实增加了。所以我们做这些工作开始见到曙光,下去要坚持做,不能够由于现在楼价已跌了百分之七也好、百分之十也好,我们就放弃,不能够半途而废。过去我们半途而废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没有一个楼价或租金要回落多少,我们才改变今天增加供应、遏抑炒卖、投资和投机需求……炒卖、投资以及外来需求的决心。但可以说的是,今日的楼价仍然远远超出香港쥝民的负担能力,租金一样如此。所以下去这个工作会继续做。

记者:梁生,我想问,去年的《施政报告》你在开首的引言里面点名批评了《学苑》,即是说要警剔他们的主张,而今次这份报告似乎看来是回归正途,因为你其中一个主题是「促进和谐」,以及在结语都至少有三次提及和谐。我想问其实你这样做法,即很强调和谐,是否想跟社会示好、修补关系,为你争取连任铺路?

行政长官:去年说的警剔不只在政治上,我在引言里亦有说到在经济问题上,我们有机遇,我们也要有警剔。争取社会和谐,我本人和特区政府愿意主动创造一些和谐条件,一直是我们施政的方针和理念。今年我们的《施政报告》,由于政改已经过去,我在政改于立法会投票后第二日,我就说政改既然已经过去了,我们下去的工作就是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有了经济发展就有能力去改善民生,经济发展起来,能够改善民生,社会就和谐。当然我们亦要在社会上我们避免出现一些政治上各个方面的争拗。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也不讳言,在社会上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是甚么呢?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几个,与劳资关系有关的,或者与社会福利、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再分配有关的问题,但是希望大家能够本一个互让互谅、将心比己的立场,能够做到各有所得,因为现在资方和劳方都各有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甚么我们不可以做到各有所得,做到香港社会和谐呢?这是这份《施政报告》所涵盖的一年时间里面,我们工作的重点。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记者会答问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6年1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