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水域红潮报告
********
********
政府跨部门红潮工作小组今日(二月十九日)公布,过去一周在本港水域发现共九宗红潮,而早前于吐露港至大滩海一带主要由米氏凯伦藻组成的红潮则已消退。
二月十三日发现两宗红潮,地点为黄竹角海至澳背塘(包括往湾及澳背塘鱼类养殖区)及大潭湾。
二月十四日发现四宗红潮,地点为粮船湾海(包括粮船湾鱼类养殖区)、沙头角海至印洲塘(包括沙头角、鸭洲及吉澳鱼类养殖区)、深水湾泳滩及深水湾。
昨日(二月十八日)和今日分别发现一宗和两宗红潮,地点为蓝塘海峡至鲤鱼门(包括东龙洲鱼类养殖区)、大滩海及牛尾海。
深水湾泳滩的红潮已消退,其余八宗红潮仍然持续,期间并无相关鱼类死亡报告。
小组发言人说:「最新记录于大滩海的红潮由夜光藻及六异刺硅鞭藻组成;蓝塘海峡至鲤鱼门及牛尾海的红潮则由血红赤潮藻、夜光藻及六异刺硅鞭藻组成。其余地点的红潮由血红赤潮藻组成。血红赤潮藻及夜光藻常见于本港水域,六异刺硅鞭藻则较为少见,全部不含毒素。」
渔护署已加强监察全港的鱼类养殖区,并已提醒渔户留意鱼排情况。
红潮的出现为自然现象,渔护署实施的浮游植物监测计划将继续主动监测红潮出现的情况,以减低对本地海鱼养殖业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响。
完
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