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出席2016福利议题及优次会议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七月二十日)出席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主办的2016福利议题及优次会议致辞全文:
 
海伟(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各位机构主管、各位社福界同工、各位服务使用者、各位同事:
 
  每年我必定亲自出席福利议题及优次会议。一来这是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社会福利署(社署)、社联和整个社福界共同建立的重要沟通平台;二来,藉此与社联及其超过400间会员机构--当中网罗超过3 000个服务单位--的代表,面对面直接就福利议题作交流。
 
  我选择以「社区协作 同迎挑战:共建关爱共融社会」,英文为Community Partnership in Challenging Times: Co-building a Caring, Compassionate and Cohesive Society作演讲的主题。当中的副题点出,我们--即特区政府和社会的不同持份者,包括社福界,要共同建立一个体现关爱共融精神的社会。一个以人为本Caring、互相尊重Compassionate、助人自助Empowering和具有凝聚力Cohesive的社会,与社福界同工抱持的人本精神一脉相承。这既是政府的施政理念,也是劳福局、社署及社福界的共同目标。
 
  会议于社联举行,有团结各方的寓意。社联这名字有将社会,特别是社福界联系起来、connect together的意味,并作为政府与界别间的桥梁。联系是为了让大家携手协作,避免分化,共同解决困难。团结,让我们更有能力和力量应对挑战。
 
  特区政府深深明白,香港刻下正面对不少挑战和困难。例如人口急速老龄化、劳动力萎缩、贫穷问题、家庭结构转变、社会流动、青年抗逆能力问题等。我们不会低估,亦不会逃避这些问题,更会迎难而上,勇于面对和寻求解决办法。在这方面,政府需要社会各个界别的朋友,包括社联和社福界的同工,与我们携手协作,共同面对挑战。
 
  由于我们明白任务的艰巨和对社会的重要性,本届政府上任四年至今,在推进社会福利发展上一直默默耕耘,从未松懈。我们对福利发展的重视,不论资源投放、服务的质与量的改善、软硬件的增加、试点计划的突破性和扶贫、安老、助弱、培幼政策举措的推展方面,也是竭尽所能。
 
  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社会福利拨款高达662亿元,占政府经常性开支19%,仅次于教育。与本届政府于二○一二至一三开局之年的428亿元比较,开支增加55%;比较二○○七至○八我刚刚上任劳福局局长时的340亿元,更大幅增加了95%。
 
  在发展福利服务的方针上,劳福局及社署一直重视与社福界的合作。社署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用于资助非政府机构服务协议单位的预算资助额,连同向私营机构和非政府机构购买包括合约安老院舍、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等福利服务的预算开支为157亿元,相比本届政府开局时,即二○一二至一三年度的110亿元,增幅达到43%,相比我开始担任劳福局局长时,即二○○七至○八年度的73亿元,更大幅增加了115%。
 
  政府亦不时因应业界的需要和社会变迁,在资源上作出较有弹性和适当的配合。例如,就政府库务科推动所谓「0-1-1」节约方案,劳福局和社署明白社福界对「0-1-1」措施的关注,并曾与业界就有关课题进行讨论。在考虑过不同因素,包括劳福局和社署的整体财政状况后,我们没有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向受整笔拨款津助的社福机构实施第一个1%的拨款扣减。
 
  现今,市民对福利服务的诉求和期望正不断提升。《最佳执行指引》的出现,既是社署和业界共同努力的成果,亦标示着社福界与时并进,透过致力提升机构管治,更佳地回应与日俱增的社会诉求,更好地照顾服务使用者的需要。
 
  除了社会诉求与期望的与日俱增外,香港正面对人口急速老龄化的挑战。香港现时65岁或以上长者人数是112万,大约每七个人有一个是长者。二十年后这数字将上升至228万,差不多每三个人有一个是长者,平均每年增加六万个。与此同时,香港人口的预期寿命正持续延长。根据推算,男性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将上升至二○三四年的84.3年,并进一步上升至二○六四年的87.0年。同样,女性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则上升至二○三四年的89.9年,并进一步上升至二○六四年的92.5年。
 
  为全力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出现及进一步保障长者的福祉,安老服务提升为本届政府的施政重点。现时,政府投放于长者身上的各项公共开支,占经常性总开支约两成,即我们每十元的经常性开支中,接近两元用于长者方面。
 
  我们致力促进积极乐颐年,努力构建长者友善社区,同时以「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的政策目标,推进安老政策,更致力于硬件配套、软件、人才培训和加强监管方面多管齐下,全面增加、改善和强化安老服务。
 
  劳福局于本届政府上任不久,推出了长者生活津贴,现时惠及约43万名长者,占长者人口约四成。我们亦推出了广东计划,向选择移居广东的合资格香港长者,每月发放现金高龄津贴。现时,居住于香港的65岁以上的长者中,约七成三,即83万人获得社会保障。我们更将两元乘车优惠计划分阶段扩展至绿色专线小巴,以鼓励长者和合资格残疾人士多于社区走动。

  在这些前提下,政府仍然认同我们需要做更多工夫,加强对有需要长者晚年生活的保障。因此,虽然退休保障是一个复杂和富争议性的议题,政府仍然有决心为长者谋福祉,有勇气面对过去十八年也未有触及的「老、大、难」议题,委托扶贫委员会全面探讨如何改善本港的退休保障。经过六个月的大型公众谘询,香港退休保障的前路不论方向为何,一定会向前迈进,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惠。
 
  在寻求突破和挑战固有思维方面,劳福局正尝试在传统方式以外,开拓更多提供资助安老服务的新模式,为长者提供更多选择。继我们于二○一三年在社区照顾服务试验「钱跟人走」的资助模式,开展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后,我们于二○一四年委托安老事务委员会(安委会)研究将相同模式引入长者院舍住宿照顾服务。经过两年的工作,安委会已完成研究并向政府提交报告,建议可推行院舍住宿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以为长者提供更多选择,增加其购买力,鼓励院舍提供更高质素服务,以及缩短服务轮候时间。而按长者经济能力作出资助,可以让公帑用于最有需要的人士身上和鼓励服务使用者共同承担责任。社署正积极进行筹备工作,预计最快于今年年尾或明年年初开展试验计划。
 
  在服务规划方面,政府已于二○一四年委托安委会在两年内,筹划安老服务计划方案,以加强安老服务的中、长期规划。
 
  在扶贫方面,政府破天荒制订了贫穷线,提供清晰的数据基础让社会监察,同时帮助政策制定更加到位,政策成效更加透明。这些是勇气和承担的表现。劳福局更于五月三日,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低津),向没有领取综援的低收入在职家庭,特别是有儿童的家庭,提供财政支援,以鼓励自力更生,纾缓跨代贫穷。低津计划最近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面及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计划能鼓励就业,增加劳动力,协助在职基层家庭。
 
  在康复政策方面,政府近年不断增拨资源加强康复服务,建立一个在硬件、软件以至文化思维上,也体现出平等、共融精神的无障碍环境,帮助不同年龄层的残疾朋友全面融入社会,发挥个人所长。我们投放于康复服务的整体经常性开支已由二○○七至○八年度的166亿元增至二○一五至一六年度的286亿元。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有关的经常开支将进一步增加至301亿元,较二○○七至○八年度,增幅达81%。
 
  在其他助弱、培幼的工作方面,政府于二○一三年六月向关爱基金注资150亿元,继续透过基金发挥「补漏拾遗」作用,援助经济有困难人士,特别是未纳入社会安全网或已身处安全网但有特殊需要而未获照顾者;并发挥先导和识别作用,协助政府硏究有哪些措施可考虑纳入常规资助及服务范围。基金至今共推出35个援助项目,惠及儿童、长者、残疾人士、病人、新来港人士及少数族裔等。
 
  在跨界别合作方面,劳福局亦继续透过携手扶弱基金、儿童发展基金、社区投资共享基金等,鼓励民商官跨界合作的政策平台,持续帮助弱势社群,构建社区资本。
 
  全赖社联和社福界的积极响应,劳福局于二○一三年推出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特别计划),可望于五年至十多年内,提供一系列的福利设施,特别是增加安老和康复服务供应,粗略估算涉及约17 000个名额。政府已向奖券基金转拨100亿元,确保有足够资源推行计划。这不但有助纾缓殷切的服务需求,更透过福利硬件的提升和服务名额的增加,为业界同工开拓崭新而庞大的就业及晋升机会。
 
  人口老龄化,既带来挑战,亦带来银发市场的机遇,需要政府、社福界和不同的持份者合力应对,共同开拓。
 
  另一方面,香港于二○一八年起将持续出现劳动力萎缩的情况。按推算,撇除外籍家庭佣工,香港劳动人口将从二○一八年的顶峰约365万人逐步下跌至二○三八年的343万人。
 
  劳动力萎缩的挑战意味着,香港每一位青年人在推动社会发展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简直是「一个(青年人)都不能少」。因此,政府、社福界和教育界等持份者,必须群策群力,缔造环境让香港的每一位青年人也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潜能,积极贡献社会。
 
  此外,社福界同工于协助政府全面释放不同弱势社群--如残疾人士、妇女、少数族裔、新来港人士等--的劳动力方面,亦可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要福利政策发展与转变中的时代和社会诉求一起驱进,政府与社福界需要加强合作,起动跨界别的社会资源,采取灵活、崭新的思维模式,以服务使用者的福祉为依归,共同为建立一个关爱共融的香港而努力、努力,再努力。



2016年7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