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与传媒谈话内容
*****************
  以下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今日(八月八日)就中国香港—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及香港数码广播有限公司(DBC)申请退还声音广播牌照与传媒谈话的内容: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大家好,我刚刚从老挝万象回来,今次是前往出席中国香港—东盟经贸部长会议。此行收获比较多在意义上亦非常重要,是首次香港与东盟十国的经贸部长的会议,商讨(中国)香港—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并藉此机会推前及尽快完成自贸协定方面(的工作)。这个部长级会议非常成功,十国部长均同意指示他们的同事,即谈判专家,尽快完成(中国)香港—东盟自贸协定的谈判,务求在今年,即二○一六年完成整个谈判。大家知道,十个国家与香港探讨范畴甚为广阔的议题是相当不简单的,所以我在这里要多谢工贸署(工业贸易署)的同事,过往三年在这个谈判过程中充分与十个国家紧密合作,才有今日的成果。内地是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是我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十国,人口合共二十亿,经济总产值有十一万亿美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两个是很重要的。CEPA(《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及如东盟签署这个自贸协定,对香港的商机而言,是开放了一个很好的前景,所以今次我们很积极地与东盟经贸部长商讨进程,他们对香港亦非常重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方面,东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所以我亦利用这个时间,与多个国家的经贸部长进行双边会议,亦探访在老挝的香港人,以及当地的商会,所以今次的成果是非常好。

记者:DBC要退回牌照,是否反映广播政策失败或不够完善?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今日我们收到DBC退还数码声音广播牌照的申请。当然我们对于他们的申请表示惋惜,亦明白这是他们的商业决定。

  我想先讲讲一些数码声音广播的背景。其实在一九九○年代开始,已有许多广播机构进行技术测试,探讨数码声音广播方面的发展。直至二○○九年,我们见到许多其他的国家和地方,都分别推行数码声音广播。当时的雄涛广播(即DBC的前身)亦申请临时许可去进行有关的技术测试。我们因应巿场的要求,在二○一○年宣布,欢迎有关机构进行申请。有关的广播机构作商业评估之后,亦进行了申请手续,继而得到发牌。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亦予以很多支援,例如我们透过香港电台(港台),在发射站方面有相当的投资。我们共有七个主要的发射站,以及在钻石山(应为慈云山),再加上去年增加的两个补点(发射)站,其实覆盖率已经接近百分之八十五。在这方面,港台的投资已达九百万元。推广方面,其实在二○一二年年初、二○一三年年尾及直至二○一六年今年上半年,大家都见到,政府做了很多宣传的工作,例如(宣传)短片等。政府是尽量宣传这个新的广播技术。在这方面,政府耗资了八百五十万元。

  除此之外,在十一条政府隧道内的数码广播转播系统,共用了四千六百万元去安装设施。我们亦在这段期间,向引进汽车的商人解释,希望他们尽量吸纳这些新科技。虽然如此,我们仍要看巿场方面,例如我们的消费者和听众,他们的习惯如何。如果比对数码声音广播和数码地面电视广播,可以见到,巿场的反应是不同的。去年,凤凰优悦电台面对经营困难,亦申请退还牌照,所以我们表示要检视一下现在的环境,看看听众的情况、数码电台服务的发展和外国经验,以作出评估。

记者:刚才提到是听众的习惯问题,其实在数码电台推广的同时,模拟广播继续双轨运行,会否因为无正式用数码电台取代模拟电台,所以会这样?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其实我们推出数码声音广播时已经清楚说明,我们的政策并不是会去结束模拟声音广播,是大家互补,这个早在我们推出这个政策或接受申请时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不会强迫市民一定要听数码声音广播,而不可听FM(模拟声音广播),我们认为香港市民亦不会这样要求。

记者:但这情况看来,是否协助方面不足?你说不会强迫市民,及会看市场反应,但会否在协助安装广播系统方面不够通顺,覆盖率不足?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刚才我提到,我们花了很多资源在发射及引进器材方面,以及向有关的电器商及汽车供应商提到,希望他们尽量利用这个科技。在推广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在发射方面,在政府隧道方面,我们利用了我们的资源兴建一些设施,其实我们用了很大量的资源。我们要检视整体市场发展如何,我们亦要尊重香港市民认为喜欢接收的广播方式。多谢各位。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16年8月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2时4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