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出席智经研究中心十周年晚宴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Charles(智经基金监护人何柱国)、Donald(智经研究中心主席李国栋)、Norman(智经研究中心创会主席陈德霖)、殷晓静副主任、各位政府同事、各位嘉宾:
大家好。我今日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出席智经研究中心十周年晚宴。
二○一一年十一月花园街路边摊档失火,燃烧着旁边的住宅大厦,演变成四级大火。这座楼宇里有用作货仓的单位,亦有一些住宅单位分间成「劏房」, 一场火下来,结果是九死三十四伤。这场火之后,我到过附近的大厦,看过附近的大厦,亦有一些「劏房」,应该说这些「劏房」的火警隐患是严重的。
之后,我上任,担当行政长官这个职位。有时候晚上辗转反侧时,就是想着在「劏房」里,尤其是在工厂大厦「劏房」里的居民的安危。
二○一三年十二月一个早上,北角五洲大厦里改装成一些细小宾馆的住宅单位起火,二十五人受伤,后来有一位外籍女游客身亡。
不久前,牛头角道和元州街相继发生两宗火警。牛头角道大火,火场是间得密密麻麻的现代仓、迷你仓,我们有两位消防同事不幸殉职。之后,在元州街的工厂大厦火警中,我们亦发现有「劏房」,而居住在「劏房」里两位十多岁的少年人由两位消防员救下楼时险象环生。这四个人要在中途、在氧气筒短缺氧气的情况下,要在其中一个角落藏身,要呼救下面的消防员上去把这四个人救下来。这座工厂大厦里面的「劏房」亦是间得密密麻麻。
香港是世界上十分安全的城市,但在我们这个安全城市当中,最大的安全隐患相对来说就是火警;而火警的隐患就是「劏房」,尤其是工厂大厦里的「劏房」。
政府统计处去年调查,在较旧的私人住宅楼宇和商住楼宇内,我们估计「劏房」的数目是89 000个。这个还未计算我们没有统计数字的工厂大厦里的「劏房」。我们不断去巡查香港的工厂大厦,发现里面有「劏房」,但是总数到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不知道。
刚才我向大家描述的四场火警,反映了在我们这个现代化、安全、发展程度高的社会里,土地短缺、楼房挤迫的问题。除了我们住宅的楼价贵、租金高,大家住的环境挤逼之外,香港的写字楼贵、铺租贵,亦窒碍了香港人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青年人的创业。因此土地供应不足所造成的问题不单是「劏房」问题,更加是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肘。
香港的公立医院服务相当好,我们的医护人员为病人提供在我们今天的条件底下最好的医护服务,但比起我在外国,无论是亚洲国家或者西方国家见过的医院情况,我们的医院显得十分挤逼。我去过很多私人安老院,很多时候有点时间自己可以走上去敲门、推门进去看两眼,我们的私人安老院在商住大厦的楼墩,二楼三楼的地方,亦由于租金贵、楼价高,所以很多有自主活动能力、应该有较大活动空间的老人家,他们一天,基本上二十四小时的生活空间就是自己一张单人床,旁边有一个床头柜,再旁边有一张单人沙发,然后就是邻居的单人床、邻居的床头柜、邻居的单人沙发;而床尾的另外一边,就又是一排、一排的单人床、床头柜、沙发,两列床中间就是衣柜,作为少少的间隔,这个亦凸显了香港土地不足造成的问题。
经常说土地问题的时候,社会上有些朋友为我们提一些主意,就是说香港的工厂已经搬去大陆,丢空的工厂是否可以拆建、可以改建,拿来做种种用途去满足我们生活上和经济发展上的需要。但是在这里要向大家报告一下,去年年底我们工厂大厦的空置率只有百分之五,大家知道楼宇空置率不可能是百分之零,因为总需要有一些空间,让你搬去我的地方,我搬去你的地方。百分之五的概念是什么呢?工厂大厦百分之五的空置率是低于商业楼宇百分之七点七的空置率,是低于写字楼百分之八的空置率,只不过是稍为高于私人住宅楼宇的百分之三点七的空置率,亦即是说,工、商、住、铺,这四个主要用途的楼宇当中,以空置率计,工业楼的空置率是第二低。原因已经很简单,因为当住宅、写字楼、铺位租金高的时候,有很多本来应该在商业楼、写字楼或住宅楼的用户、住户就搬进工厂大厦。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将工厂楼改建,来满足社会上对楼房,包括对住宅楼的需求。亦都因此,我们最后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新辟土地的供应。香港过去三、四十年,将很多四、五层高的旧楼拆卸,然后建数十层高的新楼,增加供应,满足新增的需求,但现在这些几层高的旧楼都基本上全部重建完成,即我们不能够拆旧楼、起新楼来增加供应,我们必需有新的土地。我们这届政府多管齐下,增加短、中、长期的土地供应,各个各个短、中、长期的土地供应提供超过三十四万个公私营单位。过去三年多,我们检讨土地用途,这些土地用途包括把一些绿化地、绿色地带等,把它转成建筑用地,包括住宅用地。我们已经物色到大概有两百幅短期和中期可以用的住宅用地。如果改划成功,可以提供超过二十五万个住宅单位,但前提是「如果」。
为甚么我们不敢讲肯定呢?因为在我们的制度下,我们要通过区议会那一关,要通过城规那一关,有些时候我们还要通过法庭那一关,因为有人在政府改划用途的过程当中去法院申请,以司法覆核的方式来反对将土地用途变更。
过去四年,我们的工作有得有失,有顺利,亦有阻滞。每一个我们能够得到大家同意改划成功的个案,使香港人住得其所,我们都要感谢地区居民的理解、配合和支持。私人住宅楼宇的供应量,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成绩,未来三至四年的一手楼宇-三至四年的意思是那块土地已经由业主,一般来说就是地产商,他申请、入则,屋宇署批了则-由那时候开始到他取得「入伙纸」,施工期大概是三、四年的时间。
在这三、四年里,仍未卖出的单位、没有以楼花方式卖出的单位的供应量大概是九万三千个单位。这个是自从二○○四年起,即是十二年前,政府公布相关数字以来的新高,较本届政府上任时的六万五千个单位高出大概百分之四十三。所以应该说过去十年的工作是见到一些成效的。由于特区政府的决心以及政府上上下下同事的努力,由于我们的坚持,社会上少了人说「地产霸权」。《地产霸权》曾经是一本在香港一纸风行的书,现在大家少了说地产霸权。九万三千个单位,如果以钱算是甚么概念呢?如果由于我们供应增加,楼价没有持续上升,反而回落了一点点,如果九万三千个单位的价钱一来一回,每个单位便宜了一百万,在未来三、四年买这九万三千个私人住宅单位的香港居民,一共省下930亿元。930亿元,这个就是我们的决心。今日的楼价较高峰时回落,将来如果这个持续的低息环境结束,如果利息上升导致楼价下跌,我们不能够就此满足,不能够就此说因为楼价下跌,所以政府和社会便可以满心欢喜,因为即使楼价因加息下跌,我们供应不增加的话,香港人住屋的质素仍然是不会得到改善的。所以解决房屋问题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要增加土地供应,增加楼房供应。
香港有1 100平方公里的地方,已经开发的土地面积比例非常小。香港每一块地都可以建屋,只要我们香港人说可以便可以。我们有钱、有技术,在半山区,甚至乎在山顶一些很陡峭的斜坡上面,我们建数十层楼都是豪宅,质素非常好,所以我们有技术,我们有钱,为甚么我们有这么多地不用来建屋呢?为甚么我们仍然有土地短缺、有房屋短缺,为甚么大家要如此辛苦才可以储够钱付首期,还要如此辛苦每个月去供还给银行的贷款呢?因为我们在供应土地的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不同的阻力。特区政府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我们遇到阻力,我们要有决心去克服这些阻力,我们要分清楚甚么是大道理、甚么是小道理,香港人要住得其所,要有瓦遮头,要买得起、租得起可以负担得起的楼房,这个是大道理,在这前面,所有其他事情都是小道理。香港人要有瓦遮头,我们亦要知道在规划土地的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块地或是一种用途,或是另一种用途,不可能在同一面积的土地上面有两种用途同时存在。如果大家不准特区政府建一些所谓「插针楼」,不准建「屏风楼」,不能够碰一些绿化地,我们如何面对工厂大厦的「劏房」住户呢?
有些地区认为,如果我们增加某地方的发展密度,便会引起交通问题,但是在特区政府来说,我们当然会安排好地区的交通运输,但是塞车是方便问题,但是不能够上楼,要住在「劏房」里面,尤其是工厂「劏房」,就是安全问题,甚至乎是人命问题。甚么是大道理,甚么是小道理,我们要衡量清楚。乡村有些寮屋说要「不迁不拆」,如果我们没新地发展,「劏房」的住户,他们大概都不会迁,我们都不能去工厂大厦里面拆「劏房」了。特区政府下去会继续迎难而上,决心增加土地和房屋的供应,我们要为全香港的市民做实事。
我还记得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发展局陈茂波局长他去新界,去主持一场新界东北发展计划的公众谘询论坛。这个论坛快将结束的时候,有人向台上扔一个装满水的水樽,猛力的去扔这个水樽,差点扔中茂波,或者他身边的发展局同事。特区政府不怕这些暴力,我们也不怕阻力。我们尽力争取居民的支持,争取大家的配合,争取大家的谅解去推展计划。
四年下来,我们现在预计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可以在七年后欢迎第一伙人搬进去。我们做这个工作不能够单靠政府,还需要全社会的理解、谅解、支持、配合。我希望社会各个地区、各个阶层还有各个界别,以全香港市民的福祉为大前提,特别是基层和中产家庭他们的住屋需要为大前提,支持政府每一个增加土地房屋的工作。
香港在这个时候是十分需要务实、理性、科学、客观、持平和可行的意见及建议,十分需要民间出现的thought leadership,十分需要好像智经研究中心一样高水平的智库。我在此祝贺智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感谢智经在过去十年的贡献,亦期望智经能够继续作不懈的努力,为香港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出谋献策。
多谢大家。
完
2016年9月23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22分
香港时间21时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