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长与传媒谈话内容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日(十一月七日)在接收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提交的最终报告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
教育局局长:各位传媒朋友,早晨。我非常感谢叶兆辉教授和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各个委员及辖下的工作小组各成员。他们来自不同界别、专业及部门,特别是很多位老师和校长等教育界的人士,在过去数月辛勤工作及积极参与,召开了超过十次会议,又与不同的持份者和团体会面,听取有关意见,并详细分析学生自杀的可能成因,检视现行有关的服务,并提出预防学生自杀的针对性建议措施。
今日,我很高兴能够亲手收到委员会的最终报告。报告的内容和建议十分专业,展示了委员会努力的成果。据我了解,委员会成员就本地及国际相关数据和情况进行多角度讨论,分析不同因素与学生自杀的关系,当中显示学生自杀是多个国家及地区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在亚洲比较先进的经济体系中,有关年龄介乎15-29岁人士的自杀率:日本为每十万人有18.4人;韩国为每十万人有18.2人;而香港则为每十万人有10.9人;其他地方例如新加坡,在二○一五年的自杀率,平均每十万人有8.43人。
数据亦显示学生自杀行为由多个复杂因素互相影响造成,包括精神健康问题、心理因素、家庭和朋辈之间的关系、家庭/学校适应问题及学业压力等,而大多数个案在轻生前是有先兆的,情况与国际的研究结果相若。
最终报告提出的建议很具体,涵盖面亦很阔,能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普及性」、「选择性」及「针对性」三个支援层面及19个预防和介入的策略,整体分为五大类别的建议,务求建立多层防护网,照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报告亦能针对本地情况,提出填补现有相关服务空隙的建议,提出改善措施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此,我一再感谢委员会及各工作小组成员付出的努力。
委员察觉到一些独特的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例如在二○一五/一六学年,涉及中一和中四学生的自杀个案有所增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鼓励学校在特别为中一和中四学生而设的衔接课程内,加入促进学生精神健康的元素。有关资料很全面,是我们日后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
除分析学生自杀原因外,最终报告亦循精神健康、家庭、学校、媒体,以及青年/大专院校等不同方向进行分析讨论,详细检视现有服务的不足,而提出多项的建议。
教育局在今年七月,当收到委员会的进度报告后,我们没有等待最终报告出现,已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在全港中小学于二○一六/一七学年开始「好心情@学校」计划,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强化关爱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对精神健康的了解,并加强求助的意识及减低对精神病的标签。直至目前,今个学年学生自杀的个案比上个学年同期有所减少。短期内,教育局会为老师提供有系统的「守门人」训练,加强及早识别及介入高危学生的工作;亦会进一步发展评估工具和资源,以协助学校识别高危学生,尽早为他们提供支援及适当的转介。医护界与教育界之间亦会加强沟通和合作,令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获得适时和合适的支援及治疗。
除此以外,由食物及卫生局牵头,与教育局、医院管理局及社会福利署合作,亦在二○一七/一八学年(应为二○一六/一七学年)开展一项为期两年的「医教社同心协作先导计划」,设立一个包括医护、教育及社会福利等专业界别专业人士的校本跨专业平台。
除这些外,虽然经实证分析的数据并没有显示学生自杀的成因是源于教育制度,但委员会建议,要检视教育制度的有关部分,适当地支援和处理学生及年轻人的发展及不同需要。事实上,近年教育局已致力精简和优化课程内容和考评制度,提倡减少功课量及去除机械式操练,以消除学生的升学压力,增加学生的多元化升学机会,亦鼓励大学取录在学术以外有卓越表现的学生等。我们会继续检视有关工作。
我今日收到报告后,会与教育局同事详细考虑有关建议,并会与相关部门及各持份者保持沟通,研究如何尽快落实有关建议。
大家最近应该在媒体上看过或听过以「拉阔角度 放开心情」为题的短片及声带,我们十分希望透过简洁的信息,向年青人宣传以正面思维面对生命;而我亦相信,在政府、非政府机构、学校、家长及师生等共同努力之下,委员会的建议将能减少悲剧的发生。多谢大家。
记者:在检视教育制度方面,其实局方的具体想法为何?
教育局局长:大家看到,虽然在整个科学化分析及各方面的讨论下,学生自杀与教育制度未必有直接关系,但我们不会因此停下来,因为学习压力等都有提及,所以,正如我刚才提及,我们已开展一系列工作,因为教育制度很广阔,甚么都放进去,我们不希望失去机会聚焦几个部分。例如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尽量简化,尽量配合教师专业发展。例如在考评方面,在学生功课压力,去年十月底我们发出文件予所有学校,而最近几个月,传媒都很帮手,有报道二百多所(应为十多所)学校在这方面尽很大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功课压力,亦加强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和态度,例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都是我们处理的范畴。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处理,我们觉得最能有效聚焦处理。
记者:局长,你是否接纳检讨教育制度这部分?有甚么具体措施针对检视教育制度?是否包括取消小三TSA(全港性系统评估)?
教育局局长:刚才我提及,若只谈教育制度,层面实在太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部门,我们要聚焦哪几个部分。虽然报告已指出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不会因此停下来。事实上,学生有提及学习压力是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看,课程是否太过重复、太繁重?这个我们正在做,把它简化或优化。例如,家课是否真的很多,使同学没有机会休息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去年十月底,我们已发出文件予所有学校,要求他们检视一个周年、高透明度、家长参与的、学校整体的家课政策。而根据最近传媒报道,事实上,有很多学校已经做得很好,有一些特别优秀的做法处理这个问题。据我理解,有两百多所(应为十多所)学校已开展有关工作,凡此种种都是一部分。大家提及TSA,因为稍后基本能力评估及评估素养统筹委员会正撰写建议书,我希望当这个委员会作最后建议时,我会即时与大家分享。
记者:具体如何简化现时的课程及考评?另外你刚才提及的通告其实是上年对应TSA的争议,现在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提交了最终报告,局方有甚么新措施跟进、简化或减少功课量?
教育局局长:刚才我提过,一个教育制度有很多层面,任何一个动作或一个措施都不是单一目标,而是有很多方面的目标。去年底给学校的文件是有关整体家课政策,而不是针对某一个试或评核工具,所以我要特别在此强调。第二部分是,以新高中课程为例,已经推行了几年,从短期、中期的检视已经下了很多工夫。例如「校本评核」的安排,由最初24科都计划包括,后来简化了变成在12科实施。这些例子说明,个别课程的检视是经常性进行,而不是因为一个报告进行,显示我们的机制能产生的功能,多谢各位。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完
2016年11月7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7时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