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下任教育局局长须具备的条件」议案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主席及各位议员,早晨。今天的议案是「下任教育局局长须具备的条件」,由于很多客观事实都在考虑的过程,所以我有责任,客观地将事实跟大家作简介。政府深信培育人才始于教育,因此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资源,提供优质教育及机会,促进青年人及社会向上流动,使香港得以持续发展。我们的抱负与使命是为每名学生,包括有多元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可以发挥潜能,为全人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刚才三位议员提到的背景,我想说一个事实。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排名,在教育范畴,香港在二○一二年排名全球第27位,但今年提升至第13位。由此可见,香港整体教育的表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上月底,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二○一六年世界人才报告》,香港更位列世界前10位,成为亚洲地区表现最佳的经济体系,而过往新加坡均为亚洲第一位。而且不少国际知名的教育家,例如全美教育经济中心会长Marc Tucker表示,香港的教育制度在推行教育公平方面表现显著。而根据报道,新加坡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放缓,排名下调五个位置。所以我特别想提及,我们在教育上的整体表现,如果大家客观地看,是别人告诉我们,而不是自己告诉自己,实在有这些客观的背景。
在四年多前,当现届政府开始时,我们清楚提及,希望在教育范畴,因为以往多年的教改,教育工作者已觉得相当疲累,所以我们希望能达到「适度有为」,「适度有为」才是重要的地方。大家听我的简介时,会听到很多部分,我们不但优化现有的过程或措施,我们有很多创新的环境及措施出现,希望达到「适度有为」。
教育是政府投资最多的政策范畴,占政府经常开支达21.5%。现届政府上任以来,教育经常开支已由二○一二/一三年度的604亿元,增至二○一六/一七年度的747亿元,短短四年内累计增加143亿元,升幅达24%。资助小学的学生单位投资成本由44,000元增加至二○一六/一七年度的56,000元,资助中学的单位投资成本亦由49,000元增加至本年74,000元,增幅超过50%。
在师生比的部分,小学的师生比由二○○五/○六学年的1:18.4,减至二○一五/一六学年的1:14.1;中学则由1:18.0下降至1:12.4,足见政府对教育的承担,亦是教育质素的彰显。
另一个例子,就是在二○一五/一六学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基金和自资专上奖学金合共向6 100名杰出学生颁发奖学金,奖学金及奖项总额约为1亿4,000万元,表达到我们继续鼓励学生,优化学生动机及表现。在学生资助方面,各项学生资助及贷款计划共发放约61亿元,约34万名学生受惠,我们希望同学上学或进修的机会不会因经济能力而受到影响。
在稳定教师团队方面,我们明白到学界普遍关注学童人口的短期变化对教育生态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在过去几年,为应对中一学生人数短暂下降的情况,教育局持续投入庞大资源,适时推出多项纾缓措施。
其中包括由二○一二/一三学年开始,把批核中一开班人数的准则,由30人下调至25人,即是26人开两班,51人开三班。在二○一三/一四学年,局方进一步推行了一篮子以「保学校」、「保教师」、「保实力」为目标的「三保」措施,看到这是重要的措施稳定教师团队,亦希望进一步稳定教师团队,以及照顾学生的学习利益。行政长官在二○一六年《施政报告》中宣布,在二○一三/一四及二○一四/一五学年因缩减中一班级而有过剩教师的学校,如有需要,可申请延长过剩教师的保留期至二○一七/一八学年。
另外,由今个学年起,学校可将「高中课程支援津贴」及「生涯规划津贴」转为常额教席,预计可提供额外约1 000个学位教师职位。两项津贴转为常额教席后能为教师提供更稳定的工作环境、职业前景和较优厚的福利。
刚才叶(建源)议员不断提及合约教师,在过去数年,合约教师的数目在我们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不断下降。在过去五年,即使整体中学学生人数累计减少了28%,教师人数只减少了11%,大部分属于自然流失,正好引证我们积极面对问题,果断作出快而准的措施,以稳定专业团队。
部分议员关注到我们的外访安排。正如过去我亦曾经指出,公干和旅游不能混为一谈,而我和同事的外访活动均严格遵守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以是基于工作需要为主要原则,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透过与各地教育官员、教育科研机构、学者、业界和学生等持份者的深入交流,我们更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良好做法和宝贵的经验,这都成为我们在制定近年主要新教育政策,例如优质幼稚园教育、职业专才教育和电子学习时作出实质的借鉴,让政策更有效建立及推行。
另一方面,我们也向国际教育界展示了香港教育的成就,并拓展和增强了香港与这些地方的教育联系与合作,巩固香港作为区域教育枢纽的角色,特别是学生交流实习的机会,以及学界的教研合作,促进人才交流。
局长亦不时应邀代表政府出席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性教育论坛或研讨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界人士、专家和官员等就教育政策进行交流,并探讨教育政策及教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至双边合作的可行性。
每次外访,我都与当地的香港留学生会面交流,关心及了解他们在当地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鼓励他们学成后回港工作,为香港的未来作出贡献。
此外,近年国家在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迅速,加上「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香港学生开拓更广的出路及更多发展的机会,例如刚成立的「粤港澳高校联盟」,为未来合作及拓展建立了有效的平台。所以,混淆外访与旅游实在是不公平的批评和误导。
幼稚园教育的新纪元是一个重点,现届政府其中一项重要目标,是推行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行政长官于今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政府会由二○一七/一八学年起实施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香港分别于一九七一年及一九七八年开始实施六年及九年的免费教育,直至二○○八年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明年九月开始,我们将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让香港的幼稚园教育发展踏上新的台阶、新的纪元。
最近很多讨论为何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不是百分之百免费。以往我们也曾提及,由郑慕智博士担任主席,为期两年的高阶专业「免费幼稚园教育委员会」已清晰说明,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免费。正如张(国钧)议员也提到,家长的选择很重要。就私营幼稚园教育体系而言,我们亦要尊重办学团体本身的取向,而很多个别的要求和取向,令百分之百免费的目标未能达到。举例来说,就算有个别办学团体希望参加新计划,但在私人物业的校舍租金每年500多万元,我们亦会考虑,在议会上,我们会否批出用公帑资助500多万元的租金?这就是背景。
在新政策下,预计届时政府投放在幼稚园教育的经常性开支将由四年前的27亿元增至现时今年的40亿元,明年实施时会再大幅增加至67亿元。教育局共接获约745所幼稚园,约96%的合资格幼稚园,申请参加新计划,这个数字是重要的,显示大部分幼稚园能纳入新政策。在本学年,约15%半日制幼稚园提供免费半日制服务,明年将大增至多于八成。至于全日制班级,在政府与家长共同承担的原则下,学费可处于低水平,约50%全日制幼稚园的初步预算学费是每月1,000元或以下,较本学年的约5%大幅增加。
全日制和长全日制幼稚园可获的资助额将较半日制分别多30%和60%。其他津贴还包括租金资助、校舍维修资助、炊事员资助、支援非华语学童的额外资助等,即使规模较小的幼稚园亦同样受惠。这就是推动新政策的决心及与业界合作的成果。
以取录90名学生的幼稚园为例,现时在学券计划下,无论提供半日制、全日制或长全日制服务,得到的资助均约为每年200万元作计算,在新政策下,半日制、全日制及长全日制幼稚园所获得的资助额,预计分别增加至约为290万元、400万元及490万元,增幅分别为约4成半、1倍及1.4倍。在资源大增的情况下,推行新政策的各方面均如期开展。
有关德育及公民教育及《基本法》教育,自二○○一年开始推行课程改革至今,德育及公民教育(包括国民教育),一直是学校课程的四大关键项目之一。全港所有中、小学均可以根据二○○八年公布的《新修订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配合校情和课程发展需要,透过不同方式推行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基本法》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加上《基本法》教育在学校课程的重要性等,均能看到,并无因为《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在二○一二年搁置而受到任何延误。
《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与香港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透过不同学科及阶段学习《基本法》,除了可以增进对《基本法》内容的认识,融入生活,亦可以提高明辨性思考能力,并增强法治精神、尊重他人、自由、和平、民主等正面价值观和态度,学生认识《基本法》是理所当然的。教育局会继续持续优化措施,包括师资培训、网上学习及学生主导活动学习等。
有关中国历史,现时所有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亦是初中核心学习课程,课程文件规定所有初中为必修学习领域,必须提供平均每周约两个教节的课时,即最少5%课时的分配。
为了与时并进,课程发展议会在二○一四年五月成立专责委员会,决定分两阶段至明年五月,检视现行初中中国历史的课程,包括内容古今并重、支援教材及师资专业培训,希望优化安排能在明年九月起逐步推行。课程采取以「学生为本」、古今并重的原则;透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学习重点将政治和社会史的演变、文化特色及香港发展的学习内容组织起来,令学习中国历史变得更切身、立体及有趣味。
主题学习为本的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及姊妹学校计划是重要的平台,因为要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经历,以及能够持续地加强这方面的基础,这是重要的。基于二○一五年《施政报告》建议资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最少各一次到内地交流的政策目标,教育局已从二○一五/一六学年开始,在原有基础上逐年扩展内地交流计划,期望能提供足够资助名额供学生参与。在二○一五/一六学年,教育局提供75 000个名额让学生参与内地交流计划。预计二○一六/一七学年资助名额会增至93 000个。
在行程方面,我们会继续配合学校课程筹办更多不同类型、主题和参访点的内地交流计划,例如「一带一路」、历史文化、创新科技、学生即场交流等;令学习交流更具趣味、更生活化。
另外,教育局于二○一五/一六学年开始,为每所与内地学校缔结姊妹学校的公营学校及直资学校每年提供12万元资助,支援促进姊妹学校活动多元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年间,香港与内地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数目可增加至600所。透过搜集及推广成功经验,提升姊妹学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进双方交流,以达到分享经验及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这是近几年的新猷,重要的地方是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一加一等如十一」,两所学校自己的网络、学生、教师、校长、家长以至校友会之间的交流,把整个平台全面扩展。
生涯规划教育亦是另一个重要的新政策,我们很希望同学能够在早阶段开始关心自己的未来,加强能力管理自己的未来。教育局鼓励学生按本身的兴趣及潜能去探索未来事业,并学习管理人生目标。有见及此,教育局自二○一四/一五学年起向合资格的学校发放津贴,用以加强支援学校推行生涯规划教育。同时,教育局亦致力鼓励更多工商机构及政府部门透过「商校合作计划」与学校协作,在课堂以外支援学生探索事业方面的兴趣,令协助同学规划未来成为学校文化及基因的一部分。过去一年,在约140个商界和专业团体协助下,共推行950项活动,超过275 000学生人次参与有关活动,对学生的未来影响尤深。
多元学习学生的需要亦是我们关注的地方,教育局重视多元学习需要的学生。为协助公营普通中、小学推行「全校参与」模式的融合教育,教育局一直为学校提供额外资源、专业支援和教师培训。二○一三/一四学年,我们将每所学校每年可得的「学习支援津贴」上限提升至150万元;往后学年按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而调整,让学校有足够稳定的资源在这方面多作努力。教育局由二○一五/一六学年开始推行为期三年的试验计划,向取录较多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及有经济需要学生的公营普通学校提供现金津贴,安排一名专责教师担任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统筹校内有关特殊教育需要的支援,以加强学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效能。教育局会因应试验计划的成效考虑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亦扩展「校本教育心理服务」,由教育心理学家透过定期访校,在学校系统、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支援学校照顾学生的不同教育需要。在二○一六/一七学年,服务已全面覆盖所有公营中、小学。同时,我们正逐步为录取有大量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校提供优化服务。
非华语学生方面,由二○一四/一五学年开始,教育局有一个新安排,在中小学实施「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这是近年的新政策,适切满足有关需要,亦是创新的安排,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帮助非华语学生解决学习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困难,期望促成他们衔接主流中文课堂。教育局同时大幅增加了学校的额外拨款至每年约2亿元,进一步加强支援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
很多人提到我们的同学在中学毕业后的发展和机会是怎样。高等教育方面,政府支持公帑资助及自资专上教育界别并行发展,致力为本港年轻人提供优质、多元及多阶进出的升学途径。在二○一六/一七年度,专上教育预算首次超越200亿元,达204亿元。
现时适龄人口组别中约46%的年轻人可修读学位程度的课程。即使只计算公帑资助学士学位课程,相应的数字亦已由二○○五/○六学年约18%,升至二○一五/一六学年约26%。连同副学位学额计算,现时修读专上课程的年轻人约有七成。政策目标基本上可以达到。
近年,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增加资助同学修读学士学位课程,包括:逐步增加教资会资助院校的高年级学士学位学额,至每年5 000名表现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可升读资助衔接学位;资助每届最多1 000名学生,修读配合本港人力需求指定范畴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推行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资助每届最多100名杰出学生在香港境外升读知名大学等。另外亦资助港生到内地指定院校进修,二○一六/一七学年共接获约2,300名学生申请。
经过本地及国际交流的标竿研究后,政府全盘接纳「推广职业教育专责小组」的建议,包括:正式推行职业及专才教育政策,这是另一个新政策,满足香港今日与明日的发展需要;全数资助中学提供应用学习课程,现时约有35至40个不同课程;延长「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持先导计划」;以及支持主要的职业专才教育机构举办大型技能比赛等,将整个职业教育专才的氛围提升,加强学习动机。我们希望致力在社会上推动范式转移,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在今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榜中,香港有五所大学跻身前200位,为亚洲地区之冠。上月底,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二○一六年世界人才报告》,刚才我也有提到,香港位列全球前十名,成为亚洲地区表现最佳的经济体,其中政府投资教育的决心及表现备受报告的认同。
对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约97%及95%的受访雇主分别认为学士学位毕业生及副学位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达中等或以上水平。毕业生普遍在工作态度、资讯科技知识、语文能力、人际技巧及数字运用能力的范畴表现较优秀,反映毕业生的能力得到雇主的认同。
学习动机亦是我们要加强的部分。我们在未来的阶段会针对各个研究调查,包括PISA(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提及如何加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因为学习动机为整体的原动力,是重要的。另外,有关科技教育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我们在二○一五年已正式开展在这方面的加强工作及课程更新及改良,亦已发表新报告,包括六个不同建议。凡此种种,我们希望能够配合世界趋势,努力追上这方面整体趋势的发展。我们去年已开始推行第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为期五年。在第一个阶段已达至最大成就,就是令学校在硬件方面,特别是设立WiFi无线网络的工作已大致完成,亦将整个氛围、老师培训及支援方面的模式加以改良。
考试文化亦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这不是香港独有的问题。其他地方亦要面对这问题。在我们不断沟通和交流下,以及学校的参与,尽量表达TSA(全港性系统评估)跟考试及功课的loading,即功课量,无直接关系。亦希望将这经验重新发放,希望社会人士能够真正认识功课的重担,共同面对这现实环境。去年十月,我已向所有学校发出文件,希望每所学校能与家长、老师一起每年检讨阳光下的家课政策,我们希望慢慢能看到这方面的发展。
主席,我希望以上的介绍可以让各位议员对本届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施政重点有全面的了解。在听取各位议员的发言后,我会再作重点回应。多谢主席。
完
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4时36分
香港时间14时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