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第二节)辩论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今日(二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第二节:土地、房屋、交通、环境及保育)辩论的致辞全文:

代主席:

  多谢三十多位议员的意见。我现在综合回应。

  楼价高、租金贵、住屋难,在不断困扰我们的社会,造成民怨。其实一些海外大城市例如伦敦、悉尼亦一样面对「可负担房屋」(affordable housing)的重大挑战,但香港的处境更为尖锐。

  香港的住屋问题是复杂的,既有长期供求失衡、内部需求刚性,更有外围经济因素包括全球超低息及信贷宽松的大环境。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肯面对现实情况,增加供应,加快建屋,完善房屋阶梯。

  在当前私人楼价租金高企下,公营房屋的角色尤为重要。解决基层住屋问题的出路在于公屋,而回应中下阶层置居需要的出路在于资助出售房屋。当然绿置居先导计划的反应良好,是有助公屋租户置居,应该考虑应否恒常化,但若我们不肯承认存在供不应求,或者处处拖延公营房屋的兴建,这样「可负担房屋」的问题不会得到解决。不过,在增加公营房屋比重的过程中,不宜急就章,妄顾现实的复杂性。

  在供应偏紧下,贸然实施租金管制、大规模重建公共屋邨等手段不单无助增加供应,而且可能会有反效果。麦美娟议员提到政府应该规管劏房,其实在二○一三年长远房屋策略委员会在公众谘询时亦曾提出用这个方法,但当时得不到社会上的支持。有关问题,我已于去年十二月七日立法会议案辩论中详细讲述,在此我不再重复。

  现届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及公众谘询后,在二○一四年十二月公布《长远房屋策略》,确立「供应主导」的策略,每年根据客观的需求推算,订定逐年延展的十年房屋供应目标,并且按此目标寻求所需的房屋用地。同时确定公私营房屋新增供应为「六四」之比。

  要落实未来十年46万总房屋供应目标,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觅得所需的大量土地。不过,在公营房屋方面,假设至今所有已觅得的土地能如期顺利推出作建屋之用,仍然只够兴建23万6千个单位,跟28万个单位的供应目标有显著落差。政府相关部门当然会继续努力觅地,但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肯就土地的不同用途作出取舍。我认为全社会应聚焦讨论如何切实增加可用土地,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有土地,有社会共识,就事事可能;没有地,没有社会共识,就事事难行。

  目前,兴建一座40层高的公营房屋一般需时约三年半,与私人发展项目相若。但房委会获批的土地,大部分并非「熟地」,仍然须要先进行土地开发和土地用途改划,以及必需的前期工作。在地区谘询、技术研究、法定规划程序、以至收地及清拆、提供及重置设施、平整地盘、提供基建等各个环节,我们经常面对不少挑战甚至阻力,需较长时间去处理各样诉求,有时更涉及法律上的挑战。若公营房屋项目涉及政府出资的工程,例如道路改善工程,更须寻求立法会拨款,过程有长有短。如果上述的流程由于种种因素而不断延长,必然导致一些房屋项目落后于计划。

  公屋需求近年持续上升。自本届政府于二○一二年中上任以来,申请公屋的宗数增加了四成半。由于供应速度追不上需求增长,平均轮候时间在不断延长,情况之严峻已经响起警号。

  面对供求严重失衡,这几年厉行的「供应主导」策略仍然需时间才能见到全面效果,而且楼市泡沫风险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要维持多项需求管理措施,以遏抑炒卖及外来需求,限制投资需求,优先照顾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置居自用需求、稳定楼市。我明白石礼谦议员所讲,任何政府的力量都不可能抗衡大市场的力量,只能够因势利导,但任何政府都不能够对市场因为种种内外因素而出现的扭曲视若无睹,这就是施政的现实。

  (代)主席,运输方面,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公共交通为本、铁路为骨干;减少依赖私家车,善用道路资源,减少挤塞;并推动绿色运输、促进易行及「单车友善」的环境。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研究已经第七年把香港的基建评为全球第一。政府会继续积极投资大型运输基建。观塘线延线和南港岛线(东段)已在去年通车,现正全力推展沙田至中环线,预计「大围至红磡段」可提早于二○一九年年中通车,而「红磡至金钟段」则维持以二○二一年为通车目标。届时铁路网络会涵盖全港逾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区。

  有人表示担心铁路垄断公共交通,不过,另一方面,不同的地区都在争取政府多建铁路,将铁路开(通)至他们居住的地方,这是颇为矛盾的现实。政府已先后邀请港铁公司就北环线及古洞站、屯门南延线、东九龙线,以及东涌西延线及东涌东站四个铁路项目提交建议书,以陆续推展《铁路发展策略2014》内的建议。

  中环及湾仔绕道和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都全速推展,但面对一定的工程和工期上的挑战。将军澳-蓝田隧道工程于去年底进入施工,预计于二○二一年落成。我们稍后亦会就落实大型的中九龙干线争取立法会拨款,以期今年内展开工程,希望于二○二五年通车。

  因应新界西北的长远发展及人口增长,除短期尽量增加西铁及轻铁的载客容量之外,我们将展开十一号干线的可行性研究,以连接新界西北地区和市区,及提供往来大屿山及机场的第三条通道。我们亦会配合《香港2030+》规划研究,展开跨越二○三○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当中包括探讨大屿山、新界西北和新界北部等地区发展所需的大型运输基建,包括铁路。但我要指出,运输基建项目的规划程序和推展流程,并不比房屋项目轻易,特别是就成本效益、走线、设站、环境的影响、收地和清拆等,都是经常会存在地区上的争议。

  跨境运输基建方面,位于内地水域的港珠澳大桥主桥工程,预计于今年十二月完工,而香港段工程亦会于今年年底完成。经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工作委员会最新评估,港珠澳大桥整体工程力争于今年年底完工,并因应跨界通行政策落实措施等因素,期望早日三地同步通车。

  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工程(高铁)进度稳定,我们正为其营运做好准备工作,配合明年第三季通车的目标。我们仍然致力与内地相关部委商讨在高铁西九龙总站实施「一地两检」的法律安排,一有最终结果会向立法会和社会交代。

  公共交通方面,我们自二○一四年年底进行《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检视重铁以外各类公共交通服务的角色及定位,优化公共交通的布局。在过去两年,我们已就八个专题(注一)作出研究,并优先完成检讨公共小巴服务,建议增加公共小巴的座位上限。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我们正进一步拟定个人点对点交通包括的士服务的改善方案,同时运输署亦已适当地放宽出租汽车的审批制度。整项《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我们预计于今年年中完成。

  除致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我们也会改善候车及候船环境,推行实时到站资讯,提升公共交通交汇处和码头的设施,并继续推广无障碍运输。专营巴士预期可于今年内全面采用低地台巴士,只有极少数行驶大屿山的路线受地势所限而除外。同时亦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三条医院路线(注二)引入低地台新小巴车款作测试。

  代主席,道路交通挤塞情况日益恶化,政府正按部就班推行交通谘询委员会早前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包括于今年展开泊车政策检讨以优先考虑及配合商用车辆的泊车需求,并研究限制车辆增长,以及就在中环及其邻近地区推行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进行深入研究,以拟定具体的执行方案。同时,我们会研究就三条过海隧道合理分流的整体策略,于下一个立法年度把隧道费调整方案提交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讨论。我们亦会加大力度打击违例泊车。

  在公共交通为本的政策下,政府继续推展「人人畅道通行」计划的各区项目,并鼓励市民「行多两步」,或在合适地点踏单车,连接公共交通,推动绿色出行。为此,我们展开「香港好‧易行」计划,缔造较舒适的步行环境,并同时继续在新市镇及新发展区推广「单车友善」环境,及研究如何协助团体以非牟利方式营办社区单车服务。

  (代)主席,交通运输持份者众多,有不同业界,亦有不同地区的诉求,因此政府在决策和行事的时候,需要寻求合乎整体公共利益的平衡,但当然我们不会固步自封,亦要追上时代需要及科技创新。我谨此陈辞。

注一:包括专营巴士的服务水平、校巴服务、公共小巴座位数目、的士供应、的士燃料附加费、公共小巴数目的限定总数、渡轮服务及公共交通服务无障碍设施。

注二:三条拟作测试的路线包括途经玛丽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以及圣德肋撒医院的专线小巴路线。



2017年2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6时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