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九题:对民间文物保育工作的支援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沛然议员的提问和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的书面答覆:
问题:
香港医学博物馆(医博馆)是一所独立自资营运并开放予公众参观的博物馆,馆藏逾2 000件有关香港医疗与健康科学发展的文物。最近有文物保育专家反映,医博馆的大部分文物因有破损而不适宜展出,但该馆欠缺复修该等文物所需的资金。关于政府对民间文物保育工作的支援,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参考外国做法,设立文物保护资助制度,以不同的方式(包括拨款、贷款及循环基金)资助私营博物馆进行文物研究、购置保存收藏文物的设施、保护和修复文物,以及支付博物馆所在建筑物的维修费用和博物馆的营运开支;若会,具体的安排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会否考虑提供经济诱因(例如税务优惠),鼓励团体及公众人士捐款予私营博物馆;
(三)除了第(一)及(二)项所述的支援外,政府有否考虑以其他方式协助医博馆保存大量珍贵的医疗文物;
(四)会否参考外国做法,寻找一套合适的方式,全面支援民间文物保育工作;及
(五)会否全面检讨现时的公众教育和推广工作,以期提高市民对文物、古迹及博物馆藏品的认识及兴趣,以期增加(i)博物馆的入场人次,以及(ii)市民对民间文物保育工作的支持?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推动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从文化政策角度而言,博物馆是一个让广大市民能够接触和欣赏文物的平台。现时,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辖下设有14间公共博物馆;同时政府欢迎社会各界团体营办博物馆,与公共博物馆相辅相成,集合民间力量促进香港博物馆的多元发展及鼓励更多市民参观博物馆,感受香港丰富多彩的历史及文化艺术。就陈议员提问的各部份,我现回覆如下:
(一)及(二)文物汇集及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不同范畴的博物馆都会因应各自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去制定其保存、研究及展示藏品的途径和方法。政府一贯的政策是尊重私营博物馆的自主及独立性,让其维持经营的弹性,政府会视乎个别情况,考虑向不同形式私营博物馆提供协助和意见。
发展局于二○一六年成立保育历史建筑基金,以资助公众教育、社区参与和宣传活动,以及学术研究,并正式将政府现时有关历史建筑保育的部分措施和工作,包括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和维修资助计划,纳入基金的资助范围。在新成立的基金下,发展局优化了维修资助计划,包括由二○一六年十一月起将每个项目的资助上限由10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并将涵盖范围由私人拥有已评级历史建筑,扩展至由政府拥有并出租予非牟利机构的法定古迹和已评级历史建筑。香港医学博物馆的馆址前身是病理检验所,是政府拥有的法定古迹,换言之,香港医学博物馆亦符合资格申请维修资助计划。
在支援民间文物保育工作方面,巿民或团体可透过向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信托)申请拨款资助,以进行与文物有关的计划。信托在一九九二年成立,旨在保存及保护香港的人文遗产,资助项目可包括研究、修复和翻修遗迹、古物和古迹等。除了提供拨款资助外,信托亦会举办活动,提高市民对香港文物的认识和兴趣。
政府亦十分鼓励私人、团体或商营机构对博物馆作出捐献。然而,如果要为此提供各种不同的经济诱因,则必须经过审慎的考虑及广泛的谘询。
(三)及(四)政府一直致力协助博物馆业界建构不同的网络及平台,就藏品管理、文物保育工作、普及文物修护知识等不同专业范畴促进业界交流、沟通及经验分享,提升博物馆服务质素。例如康文署曾于二○一四年主办「国际文物修护学会会议」,让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文物修护专家及学者聚首一堂,交流专业知识及有关文物修护的最新资讯。在二○一七年六月,康文署将会举办「博物馆高峰论坛」,邀请国际知名博物馆代表出席,例如故宫博物院、罗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协会等,积极促进博物馆人员的专业交流及经验分享。
在普及文物修护知识方面,在过往两届的「香港博物馆节」,康文署的文物修复办事处均举办「珍藏上医馆」,为市民携来的文物提供修护意见,并传授保存和修复的技巧,以及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各类文物的特质和讲解保存文物的要诀。康文署亦不时与不同团体或机构合作,提供文物修护方面的意见。
(五)康文署一直透过举行展览及多元化的教育和推广活动,例如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培养市民对文物古迹及藏品的认识。以二○一六年为例,康文署博物馆的入场人数达465万,举行超过二万一千节的教育和推广活动,参与人数逾88万人次,反应理想。此外,康文署过去15年透过「文物修复义工计划」积极推动民间参与文物修复工作。二○一六年,文物修复义工人数共175人,全年服务时数接近一万三千小时。借鉴计划的成功经验,康文署将在二○一七年内推出全新的「文博义工计划」,以扩展义工服务范围,进一步推动民间参与文物修复及博物馆的其他教育和推广工作。
完
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