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二题:从内地来港定居的少年人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珮帆议员的提问和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的书面答覆:

问题:

  关于从内地来港定居的少年人(即10至19岁的人士),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五年每年从内地来港定居的少年人数目;

(二)该等少年人现时在港的数目;

(三)过去五年,各政府部门有否就该等少年人面对的各种适应问题(包括文化差异、心理健康、归属感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四)现时各政府部门有否向该等少年人提供特别支援,包括协助他们解决适应问题的支援,融入香港社会;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多年来,特区政府各相关决策局和部门(局署)会按其政策范畴为内地新来港人士,包括青少年,提供切合他们需要的各类支援服务。就议员的提问,经谘询相关局署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根据保安局的统计资料,过去五年年龄介乎10至19岁持《前往港澳通行证》(下称通行证)来港定居人士的数目(注)如下:
 
数目   数目
二○一二 5 716   二○一五 5 197
二○一三 5 215   二○一六 10 538
二○一四 5 208      

(二)政府统计处没有过去五年年龄介乎10至19岁持通行证来港定居人士的现况的统计数字。然而,政府统计处的二○一六年中期人口统计搜集内地来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的数据(包括分龄资料),有关统计数字将于今年年中备妥。

(三)及(四)各局署为内地新来港青少年提供的支援服务如下:

融入社区
----

  民政事务总署(民政总署)为内地新来港人士(包括青少年)提供协助他们融入社区的支援服务。主要服务包括推行「地区为本融入社区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在内地新来港人士聚居的地区举办各类认识社区活动及设立互助网络等;透过「大使计划」,安排与内地新来港人士背景及经验相近的过来人担任大使,主动接触内地新来港人士,介绍各类公共服务,及如有需要,转介个案给社工跟进;在内地推行「期望管理计划」,为正在申请通行证的人士举办活动,让他们多了解香港的实际情况;对内地新来港人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服务需要,并把季度调查结果上载民政总署网页供有关局署、非政府机构和本地团体参考;以及统筹各有关局署和非政府机构,定期更新及出版「新来港定居人士服务指南」等。

教育支援
----

  教育局协助新来港的学童融入本港社会及克服学习困难。家长可选择让他们入读主流学校前修读全日制的「启动课程」,课程为期六个月,内容包括中文、英文、学习技巧及社会适应。至于选择直接入读主流学校的绝大部分新来港学童,他们就读的学校亦可运用「校本支援计划津贴」为校内新来港学童举办校本支援活动,如开设补习班、筹办迎新活动及辅导活动等。教育局亦资助非政府机构在周末或晚上开办60小时的「适应课程」,协助已入读主流学校的新来港学童认识社区、了解本地文化及掌握基本学习技巧。此外,学校亦可灵活运用教育局提供的各种资源,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及协助他们融入学习生活,全方位协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需要。如他们在学业、社交、行为和情绪发展上遇有困难,可向驻校社工或学生辅导人员寻求协助。社工及辅导人员会按学童的需要提供协助,在有需要时将个案转介其他服务单位,安排适切的服务。

就业培训
----

  15岁或以上的内地新来港青少年可按需要及兴趣,报读雇员再培训局(再培训局)提供的约700项课程,例如「青年培育计划」。再培训局亦有为内地新来港人士提供一项全日制就业挂钩及四项半日或晚间制通用技能培训专设课程。这些课程内容涵盖个人素养及求职技巧、基础广东话及英语、认识繁体字及社区资源等,帮助新来港人士认识本地就业市场,提高学员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协助他们掌握求职技巧和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此外,新来港人士可使用再培训局专门设立的「起步站」兼职空缺转介平台服务,以及位于多区的「ERB服务中心」和「ERB服务点」所提供的各项培训及就业支援服务。

  劳工处推行「展翅青见计划」,为15至24岁学历在副学位或以下的离校青年人,提供全面的职前及在职培训。为照顾有特别就业需要的青年人(包括新来港青年人),劳工处于「展翅青见计划」下推出特别项目--「职场特训班」,透过提供个人化的就业辅导、别具弹性的职前培训及配套服务,协助这些青年人认识自我和职业志向,以及提升就业竞争力。

福利服务
----

  社会福利署(社署)及非政府机构营办分布全港各区的65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及两间综合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市民(包括内地新来港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一系列预防、支援和补救性福利服务,包括辅导、家庭生活教育、亲子活动、义工训练、支援/互助小组及转介服务等。社工会全面评估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并透过及早识别及介入、整合服务和与其他服务持份者保持伙伴关系等策略,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服务。

  此外,社署与非政府机构合作,透过在邻舍层面设立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在社区上提供不同的青少年服务,包括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服务等,协助和培育青少年成为社会上成熟、有责任感和有贡献的成员。现时,全港共有138间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为青少年(包括新来港的青少年)提供辅导及支援服务、培养社会责任及发展个人潜能等活动。由于青少年的需要多样化及不断转变,营办青少年服务的非政府机构除提供发展、支援及教育活动外,更透过跨界别及跨部门协作,制订工作计划及服务优先次序,提供及时的支援和介入服务,照顾儿童及青少年的需要。

  社署亦资助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国际社)提供跨境社会服务,协助因地域分隔而出现个人及家庭问题的人士,包括内地新来港青少年及其家长、中港婚姻家庭的在港子女等。国际社在罗湖管制站及入境事务处人事登记办事处,主动接触新来港人士,向他们提供综合的社会服务资料及主流服务转介。国际社的「抵港一线通」与社署热线联系,如有需要,新来港人士可透过社署热线联络国际社的社工,以便社工提供适切的协助及跟进他们的服务需要。
 
  各局署为内地新来港青少年提供各类适切的支援服务,并不时检讨和改善服务。在筹划这些服务时,相关局署会进行合适的政策和服务需求分析和研究。

注: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六年,每年年龄介乎10至19岁持通行证来港定居人士的数目由4 396人至18 675不等。
 
2017年5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