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二十二题: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之间经济合作的准备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周浩鼎议员的提问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的书面答覆:
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涵盖11个城市,总人口超过6 600万。据报,大湾区在二○一五年的本地生产总值为11.2万亿港元,超过美国三藩市湾区两倍。国务院总理在今年三月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有评论指出,大湾区发展规划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对本港未来长远经济发展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香港政府应把握时机,做好各种规划工作以配合未来大湾区发展,以及就大湾区规划对本港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前瞻性的探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当局表示会就香港在大湾区中的角色进行研究,当局会否根据研究结果,尽早制订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在基建及专上教育课程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配合香港发挥该角色;如会,详情及时间表为何;
(二)鉴于现时大湾区内城市分属三种不同的司法制度和三个独立的关税区,而粤港两地的航空网络、货柜码头、机场建设等亦存在互相竞争的情况,政府有否计划向中央人民政府、广东省政府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设立恒常的沟通机制,以解决因该等情况而起的问题;政府有否计划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豁免或宽减跨境到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工作的港人在当地须缴付的个人所得税;及
(三)鉴于有评论指出,现时粤港两地之间的通关安排不够顺畅,例如每逢节日假期本港各陆路出入境管制站(管制站)及内地口岸均出现旅客需长时间轮候过关的情况(轮候时间往往超过一小时),而且现时各个管制站当中,只有落马洲管制站全日24小时开放,对经常往返粤港两地的人士造成不便,政府会否研究改善通关安排(例如增设更多全日24小时开放的管制站)?
答覆:
主席:
就议员的提问,现综合回覆如下: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大湾区发展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港澳专章》内提述的重要区域性发展规划。就香港特区而言,大湾区发展规划须反映及履行香港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的独特功能定位,包括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融资、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并支持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以及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此外,「十三五」规划亦支持香港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内地与港澳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合作走出去。
香港特区不但是大湾区城市间最国际化的城市,更同时拥有「一国之利」、「两制之便」,在大湾区当可充分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香港特区政府会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与广东省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携手协力,共同参与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大湾区发展规划工作。
特区政府会继续就大湾区发展规划征询业界及相关委员会的意见,并向国家发改委作出全面反映,为其草拟大湾区发展规划时,提供有用参考。例如,行政长官在今年四月下旬率领代表团到大湾区六个城市考察,代表团成员包括行政会议成员及策略发展委员会与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此外,行政长官刚于六月十四日主持了一场跨界别谘询会,出席人士除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策略发展委员会及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外,更包括工商、金融和专业界别人士,及青年团体和智库组织代表,亦有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代表等,进一步深入征询社会各界就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意见。业界和与会者一致认为,大湾区内城市应凭借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透过建立和发挥有效的合作机制,达至互惠共赢。持份者特别就如何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城市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及香港如何在不同合作领域发挥独特优势,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协调发展,共同走出去,提出不少具体建议,其中包括建议改善税务制度,提升港人到内地工作的诱因,以及推行便利港人和车辆进入内地的措施等。
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征询和吸纳社会业界就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意见,并向国家发改委反映。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将在短期内提出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并将正式征询广东省、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三地政府,届时香港特区政府会通过各相关政策局,充分谘询业界和谘询委员会的意见。
完
2017年6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