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会见传媒谈话全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八月二日)上午在行政长官办公室地下大堂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行政长官:早晨,各位传媒,我稍后会离港出访新加坡和泰国。我知道大家有些问题想问,所以选择邀请大家来到政府总部向大家说几句,无需大家在机场等候。首先,我今次出访新加坡和泰国是鉴于香港与东盟关系非常密切,今日东盟十国加起来是香港第二大的货物贸易伙伴。在过去几年,为了加强香港与东盟在经贸投资方面的关系,我们进行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商讨,我很高兴知道这个商讨大致上成功圆满结束,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能够正式公布并签署。作为新一届政府的开始,我作为行政长官,能够去一些东盟国家率先对于东盟国家领导对于我们今次自由贸易协定商讨给予的协助,都是一个适当做法,所以今次出访新加坡和泰国。
如果大家有留意,昨日我们作了一个新闻公报,我在八月还有几次离开香港公务访问,包括会去内地访问,一共有三次。在今个星期六从泰国回来后翌日,即是星期日就会出发去北京,拜会一些相关的部委,连同我去的将会有财政司司长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稍后在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会去上海,当然亦会拜会上海市的领导,但主要的活动是参加我们驻沪办为了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举行的一些大型活动。我亦会藉此机会去杭州,同样拜会杭州市的领导,希望看看杭州市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最新发展。到月底,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会联同香港运动员出发去天津参加全运会,亦藉此给香港运动员打气。
第二点我想说的,今日是八月二日,我们新一届政府上任一个月或有人称之为满月。这一种很努力、工作很充实,很多去接触各界朋友的工作,在过去一个月做了非常多,包括我们成功推出教育新资源,在即将的学年可以落实到;亦就一地两检方案作了公布;而针对在夏季流感高峰期,我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亦去过医院探访,其后陈局长亦去了另外三间医管局的医院探访前线同事,并了解现在我们在公营医院系统里承担的工作压力。
其他有关司局长的活动,屈指一数也有很多。他们出席了二十次在立法会的事务委员会会议、亦做了十多次落区探访与区议员座谈、有十多次的传媒聚会和接受超过一百次的传媒访问。我知道今日另外有两位局长亦相约了一些传媒在政府新闻处与大家有一个午餐聚会。
我们当然亦已经展开我首份《施政报告》的谘询,因为大家记得我将《施政报告》发表日期提前至今年十月十一日,所以谘询工作由我本人做,以及两位司长,即是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会见各界的工作已经进行中。为了更加早建立团队精神,我召开了一个与司局长的集思会,亦和接近一百位常任秘书长和部门首长作了一个研讨,希望在未来日子里,整个政府的问责团队和高层官员都能够落实、履行我的管治新风格,为市民做实事。
第三点想说的是昨天我们公布了在政治问责团队里的十位副局长和八位政治助理,正如我在新闻公报里说,这十八位人士都是有心有力、有承担,愿意在这个时候加入特区政府,协助我履行我在竞选里的承诺。每一位都是同意我的施政理念,以及我们的施政风格,亦会陆续上班,展开他们在局内的工作。
我留意到社会上对于特别是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博士的委任有一些不同声音或有一些关注或意见,但是其实我真的很难明白一个副局长的委任为何会提升到说是「开战」,说我和教育界「开战」,或我一手摧毁与教育界在这个多月建立的合作或互信。我在这里重申,在这一届政府改善行政立法关系,以及做到一个开放、包容、用人唯才,而不会以政治立场先行,是我的施政原则,慢慢大家会继续看得到在不同范畴,譬如委任一些人士进入政府的委员会,仍然会用这一种原则。在这次获委任的副局长和政治助理里,亦有来自政党推荐的人选,包括两位民建联人士、两位自由党人士,亦有一位年轻的政助属于民主思路。这些都是经他们推荐,我们的局长同意,然后建议给一个聘任委员会,再交给我去批准的。所以整个过程里,我们都很认真看过这些人选是否合适,而我在这里必须强调,所有人选都是由局长提名及推荐,并不存在有人强行将一些名字交给我,又或者我再交给一些局长来委任。我知道就蔡博士的委任,稍后教育局杨润雄局长及蔡若莲博士都会再见记者,如果大家有详细的问题,可以问他们两位。
接着,我想讲一讲,刚才我都说过这届政府仍然会秉承包容、开放去减少社会纷争,希望大家能够多为香港做实事,亦更有机会可以就着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议题建立共识。现在在我枱上便有两件这样的事,所以我都藉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两件事的看法。第一就是重开政府总部东翼前地,第二就是有关让网媒采访政府发布会及参与政府的传媒活动。就着这两件事,我的处理手法,或者我向相关同事给予他们所谓的引导(steer),都是用一个开放包容、积极正面的态度来做,所以在重开政府总部东翼前地,我无论在竞选期间或候任期间都说过,我的态度是正面积极,甚至我觉得纯粹从一个政府的尊严这个考虑,都是应该重开政府总部东翼前地,所以已经要求相关部门检视有关管理及保安的工作,在三个月内要向我提交报告,作出这个决定。
另外一件事就是网媒,其实在竞选期间我都很欢迎网媒来采访,但毕竟政府目前有一个政策,就是没有让网媒,即纯网媒的传媒出席我们的传媒采访活动。我亦要求新闻处处长在这方面要详细研究一个机制,亦可以用一个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处理。我早前自己亦亲自和香港记者协会讨论过这个议题,新闻处处长亦会将他们打算做的机制细节,再和传媒朋友包括记者协会沟通。希望两件事都是尽早能够圆满解决,不过其实两件事都现正进行司法覆核。一件是有关开放东翼前地,其实现在我在这里说话,高等法院正正在听审。所以我都有感而发,我记得终审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先生都说过很多次,法庭不是用来解决政治问题的地方。有些问题必须由政策或政治来解决,包括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如果放上法庭,法庭也只能以法律条文来处理这件事。所以我希望往后我们都尽量见到社会上有一些争议性的政治或政策议题,都是自己透过很主动、积极去聆听,来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一点,我想谈房屋。因为房屋问题是我们香港社会、市民最关心的议题。我看到很多调查问市民最关心是甚么问题、最想新一届政府处理甚么问题,都是房屋优先的。所以作为行政长官,上任一个月都没怎样谈过房屋问题,好像开始有些人关心其实房屋问题我如何看。我可以跟大家说,最近有三个数字很有启发性。第一,没错,政府公布了未来三至四年的潜在一手楼供应是高达九万八千个单位,是有这组数字以来的新高,这是因为上一届政府实在在开拓土地和出售土地方面非常努力,这些是私人市场的单位。第二个数字就是六月的私人住宅楼价按月上升百分之零点七,已经连升了十五个月。今年单单在上半年,楼价指数已经上升了百分之九点三,事实上薪金升幅无办法追上楼价升幅,所以上楼难真是一个必须立刻正视的问题。同样,第三个数字就是二○一七年第一季按揭供款与私人家庭入息中位数的比较,已经高达百分之六十六点一,即是一个普通家庭供楼,而且不是一间大的楼,大家都知道我们用哪种假设来计这条数,已经用了他们三分之二的家庭收入,我对于这个现象很担心,所以亦需要马上去做工作。过去一个月,我们在内部做了一些工作,在适当时候会向市民、社会交代。工作是两方面的──第一是土地供应,我说过,香港或许不是缺乏土地,是缺乏一个开拓土地、发展土地的共识,所以发展局局长已经筹备在这个月内会成立一个由专业领导,亦是由非官方人士领导的专责小组,在一段短时间,大概一年多的时间,便要完成在社会上进行这场我称之为「大辩论」──究竟未来香港土地的来源来自哪里,然后我们谋划出一个长远政策,为香港社会、经济、市民的需要提供土地。我希望在九月便可以召开第一次会议,小组需要很努力跟各界讨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广泛共识。
第二方面的工作是政策,即使有土地供应,大家见到刚才数字,都是因为增加了土地供应,多了一手楼宇的提供,但楼价仍然很高,所以是需要由政策方面来处理,如何可以解决置业难、上车难的社会问题,政策方面将会按我政纲里提出的几点来做。第一,就是如何可以调校香港的房屋政策,更加以置业为主导,即ownership。第二就是在资助房屋出售时的定价问题。第三就是当我们有房屋供应,如何设计这种「港人首置上车盘」,让今日他的资产和入息不能够受惠于我们的资助出售房屋的家庭,都能够有机会透过政府的协助可以置业。但是短期内租务市场都是我们关心的,所以我亦要求运房局研究如何可以让居屋,即是二手居屋无需要补地价,能够在市场出租或分租,从而可以解决一些现在居住环境比较恶劣的家庭的需要。我大体上想向大家说的便是这些,看看大家有没有甚么问题。
记者:想问委任蔡若莲那问题。刚才你说不是要「开战」,但为甚么有二万个反对声音你都仍聘用她?是因为你收到一些,或是杨润雄收到一些不可以推的「单」,抑或你要告诉人你是一个「好打得」的形象回来了?以及想问,你刚才也说到用人不计政治立场,但看到昨日那张名单大部分都是建制派。现时是否政府愿意用公帑帮建制派养一些人去做政府的接任班子?或帮他们养一些败部复活的人?
行政长官:我完全不同意你刚才那种说法。我用人的原则是用人唯才,是广纳贤能,是不计较他们的政治立场。这个无论在局长的委任和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的委任都已经体现出来,但这是一个要双方做的事。我在很早阶段,候任期间,已经邀请政党向我推荐,因为我很尊重这些政党,若你不问他们去找他们的人,好像新民党叶太会不太高兴,所以我要求各个政党推荐。事实上我没有收到泛民的推荐,所以这个问题可能你要问泛民的朋友,为甚么不愿意推荐他们的党员加入特区政府。但当然要加入特区政府也有底线,所有工作都有底线,就是他也要支持政府的工作,都要爱国爱港、要拥护《基本法》,才能够可以一起共事,所以这并不存在我偏帮某一些政党。
另一方面,我再重申无论在当时委任司局长或今次委任副局长、政治助理,都是由我们自己去做的。我们没有一个名单,我刚才已说过,教育局副局长的推荐是来自教育局杨润雄局长,是他向我推荐,我考虑过后接受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社会上很多人不喜欢一个人你都委任,即是你没有诚意改善关系,或是「撩交嗌、撩交打」。这个真的是不公道,因为香港是一个多元社会,不论对人,对事也有很多不同看法,怎么可能政府委任一个人要得到全社会一致意见才能够委任?自从有人揣测蔡若莲博士会成为教育局副局长,有很多人表示支持。我亦收过信、收过电邮,看到报章亦有人支持,认为她是一个多方面都适合的人才。所以我刚才也说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为甚么会说有一些人反对,政府就一定不能够委任。事实上,我客观地说一说,我留意到昨日政务司司长也说过,蔡若莲博士从履历方面是非常合适。她不但是教育专业人才,我不知大家有否看过?她有三个硕士,包括有教育硕士、文学硕士以及语言学硕士、她是教育博士,这个是她的履历。第二,她也有实践的经验。她曾教书,做过校长,在政府教育局做了十多年课程发展工作。私底下,她亦热心教育,做了很多有关优质教师或教师梦想的工作。我留意到今日报章有一些大家都很尊敬的教育界人士,亦为蔡校长抱不平,为甚么一个履历真的可以说相当亮丽的人,亦有实践、有前线经验的人,会受到这些无理攻击。
记者:其实在教育界的叶建源议员在帮你过那36亿的教育拨款的时候尽心尽力,但他给你意见的时候,即要求你不要委任她,但你都仍委任她,是否需要的时候便当叶建源是救火队,不需要的时候就把他的意见完全置之不顾?以及第二个问题就是……
行政长官:一个一个问题。我对于你这个问题很有反应,所以要立即回答。敎育新资源的36亿是我在候任期间亲自跟绝大部分的教育持份者讨论出来的,亦得到绝大部分、甚至是一致教育界的支持及认同。一套这样的建议,而且是政府一个这样大的承担的建议,得到立法会多党派的支持,我觉得都是理所当然。这个不是个别议员,包括亦不是个别建制派议员帮我(通)过的,这是我们自己努力,亦愿意承担的成果。
我留意到叶建源议员,以他作为教协副会长的身分,对于蔡若莲校长的委任发表了很多看法。我对他部分看法表示失望,譬如说她能力不高、说她在教育局里担任只是中层、说她可能对某些事有特别看法、说她是教联-一个有政治立场的组织的副主席,这些我觉得都是不尽不实。至于说她是一个在选举中落败的人,等于得不到教育界的支持,所以不被获委任,这个都是没有甚么逻辑性。选举一定有输有赢,我都经历了一场选举,我是胜出了,但都有两位输了的人,我对他们两位非常尊敬。我在三月二十六日胜出选举时,我第一件做的事便是多谢另外两位参选人令到这场选举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所以我不明白为何输了选举的人便不可以再有这份承担及热诚为教育界服务。事实上在今届我们公布的副局长们,另外一位都是曾参与选举的,亦是同一场二○一六年功能界别选举,就是陈浩濂先生,他输了商界(一)的选举,但我听不到胜出了的林健锋议员对于Joseph的委任有甚么意见,甚至他在私底下说这个年轻人很好的,你找到对的人了。这是香港想看到的包容,并不是因为一次选举就要一直去打压一个输了选举的人。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英文部分。)
完
2017年8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