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代表作名录项目包括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诞、中秋节——薄扶林舞火龙、正一道教仪式传统、食盆、港式奶茶制作技艺、扎作技艺、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和戏棚搭建技艺。此外,早前已被列入更高门槛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十个本地项目亦自动纳入代表作名录,分别为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斲琴技艺)、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有关二十个项目的简介,请参阅附件。
上述首十个项目由非遗谘询委员会从首份香港非遗清单上的四百八十个项目中,经审议后作出推荐。政府并于今年二月至五月期间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共收到二百多份公众意见,大多数赞成将这十个项目纳入代表作名录。
代表作名录甄选准则经非遗谘询委员会详细讨论并通过,详列如下:
- 项目已被列入香港非遗清单;
- 项目体现香港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或工艺等价值;
- 项目具有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
- 项目具有鲜明的族群/地区特色,或能显示香港一般生活文化的特色,且为其中的典型;及
- 项目在社区有重要的影响,具有维系社区关系的作用,为社区或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
政府一向重视保护非遗,并致力提升社会对非遗的认知及重视。政府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在二○一四年公布涵盖四百八十个项目的首份香港非遗清单,二○一五年成立非遗办事处,以及二○一六年在三栋屋博物馆设立非遗中心。
为进一步推展保护香港非遗的工作,非遗办事处会与有关团体和传承人保持紧密联系和合作,加强对代表作名录项目的教育、推广及传承工作。于二○一七至一八年度内,非遗办事处将举办专题展览,介绍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并举行工作坊、传承人示范及同乐日等活动,提升公众对代表作名录项目的认识和了解。民政事务局辖下的华人慈善基金将推出试验计划,拨款资助在社区层面推广非遗项目的活动,详情稍后公布。
完
2017年8月14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8时10分
香港时间18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