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死亡个案检讨委员会发表第三份报告(附图)
**********************
下稿代儿童死亡个案检讨委员会发出:
儿童死亡个案检讨委员会(检讨委员会)今日(八月三十一日)发表第三份有关预防儿童死亡事故的报告。检讨委员会分析了在二○一二年及二○一三年发生,已向死因裁判法庭呈报的儿童死亡个案,并提出四十五项建议,以预防可避免的儿童死亡事故。
在今日举行的简报会上,检讨委员会主席许宗盛表示,儿童应享有生存的权利,并于爱、欢乐及满足中成长。儿童死亡为他们的家人带来极大悲痛、失落和哀伤。他希望检讨工作能帮助防止这些不幸事件再度发生。
这次检讨涵盖了二百零六宗十八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包括死于自然(一百三十一宗)及非自然(七十五宗)因素。报告显示,在死于非自然因素的个案中,最多儿童死于意外(二十八宗),其次是自杀(二十宗),遇袭致死(八宗)及复杂医疗因素(一宗)。有见与婴儿同床而睡、不恰当睡眠安排及隐瞒怀孕而导致儿童死亡个案有上升趋势,检讨委员会就此作了专题检讨,重申成年人与婴儿同床而睡有致命风险、须提高照顾者的儿童睡眠安全意识,以及提醒公众隐瞒怀孕可能会有致命的后果。
在二十八宗致命儿童意外个案中,有九名儿童死于交通意外、死于气管阻塞及遇溺的各有六名儿童、五名从高处堕下死亡、其余两名儿童死于火灾和被物件击倒。为预防交通意外,检讨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建议,包括提醒照顾者在横过马路时切勿使用手提电话,与儿童同行时尤须紧记;考虑立法规定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适当的束缚设备;加强宣传骑踏单车的安全守则及提醒汽车司机应谨慎驾驶,顾及他人。此外,委员会提出有关家居安全的建议,例如切勿独留儿童不顾或在家;注意妥善安排幼儿睡眠及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装置等。
在二十宗死于自杀的个案中,十四名儿童╱青少年从高处跃下丧命,当中最年幼的仅十一岁。分析显示学业问题、忧虑未来,以及与家人和男女朋友的关系问题为儿童╱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死于自杀的儿童在实际行动前都曾以不同方式透露死念,检讨委员会认为,及早察觉儿童有自杀的意念和及时提供专业介入,有助防止他们自杀。委员会就此提出十五项建议。
此外,有八名儿童遭受袭击而丧生,其中七宗个案的施袭者是儿童的父母。检讨委员会提出了十一项建议,防止此类惨剧再度发生,包括提醒家长在处理涉及双方关系的问题时,不应把子女当作谈判筹码;重申提高新生婴儿父母或准父母的产后抑郁意识,并鼓励他们寻求协助;透过公众教育,使精神病患者的家人更了解精神病,从而能鼓励患病家人积极面对;以及培训专业支援人员,使他们对个案中的高危机因素提高警觉。
检讨委员会亦为一宗死于复杂医疗因素的个案提出三项建议。除了重申凡含有可待因的咳嗽抑制剂不应给予12岁以下儿童服用以外,委员会亦认为向病人处方多种含有效成分本质相同药物的做法并不恰当。
许宗盛衷心感谢相关机构、专业团体及政府部门曾经协助,亦对参与检讨工作的前线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及管理层表示谢意。
社会福利署(社署)署理助理署长(家庭及儿童福利)马秀贞感谢检讨委员会作出的努力,并认同检讨儿童死亡的机制,有助促进改善和优化现行的保护儿童及儿童福利服务系统。她表示社署接纳检讨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并会继续促进跨界别及跨专业的合作,以保护儿童。
她续称,为鼓励市民(包括儿童),当面对困难时保持正向思维及心态,及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员寻求协助,社署今年初制作了「凡事有多面 正向新视线」电视宣传短片及电台宣传声带,并制作海报,宣传有关正向思维的信息。除透过宣传及家庭生活教育鼓励大众以积极态度面对逆境外,各区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亦会为家长举办针对性的活动,装备他们以支援子女面对人生挑战,提高子女的抗逆能力。
为预防儿童因袭击致死,社署亦与劳工及福利局、教育局、卫生署、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共同推行「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服务」,希望能及早识别高危孕妇(包括滥用药物或吸食毒品者)、患产后抑郁的母亲及有社会心理需要的家庭等,并转介他们到相关的服务单位接受服务。
马秀贞强调,社署会继续与相关的伙伴和持份者紧密合作,提供全面的福利服务,以维系和加强家庭凝聚力,建立关爱的家庭关系,协助个人和家庭预防及应对问题。
检讨委员会第三份报告全文(英文版)已上载社署网页(www.swd.gov.hk),供公众参阅。
完
2017年8月3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