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和工业贸易谘询委员会委员与传媒谈话内容
*****************************
  以下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今日(九月四日)出席工业贸易谘询委员会会议后,联同工业贸易谘询委员会委员李秀恒博士和苏绍聪博士与传媒的谈话内容: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多谢新闻界朋友。经过改组后的工业贸易谘询委员会今日召开第一次会议。首先我要说,这个委员会一向以来是政府与工商界或企业之间的一个最重要和代表性最广泛的委员会。新一届政府尤其重视「一带一路」及大湾区的工作,我们希望透过改组后的委员会,作为一个最广泛的平台,谘询各行各业对香港经贸政策的意见,尤其是「一带一路」及大湾区这两个重要的国家及将来在国际经贸社会上会有很大机遇的课题。

  改组后的委员会,特别加强了各商会及企业的代表,亦特别加强了专业界别的参与,亦有较年轻的企业家。我希望这个平台会成为政府就重要经贸政策谘询各界的一个最好的平台。我们将来亦可能会视乎需要,继续邀请不同界别的人士加入。

  委员会在今日的会议谈及了两个相关且非常重要的课题,一个是特区政府如何连同商界一起做好「一带一路」这个政策,另一个是大湾区发展,我们就规划谘询大家。虽然这两个政策分属两个不同的政府部门,一个是我们商经局,另一个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但我们亦是以「一台多用」的方式,透过这个平台征询大家的意见。今日我特别邀请了其中两位成员一起会见传媒,一位是李秀恒会长,代表商界企业;另一位是香港律师会苏绍聪会长,是专业界别的代表。今日的会议上,就「一带一路」及大湾区,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意见。我综合了大致的方向,就「一带一路」及大湾区,大家都觉得这是香港难得且必须重视及掌握的机遇,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委员都觉得,无论是政府、企业、专业团体,均需要一起做多些工作。

  第一个大方向,是如何将一些政策由国家的层面转到香港特区的层面,由政府的层面转到企业的层面,加以落实。这包括如何与中央的不同部委,例如发改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相关部委,有一个直接对口联络,把香港能够发挥的地方清楚订明,然后与相关部委相互合作接触,以至包括省市的层面,都能够有一个互通、对接及沟通的方式。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合订方略,就大湾区及「一带一路」这些政策,与企业及专业界别订定方向性的策略,例如如何「走出去」。举例说,「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哪些地区需要先做,或透过甚么方式去做;哪些专业范围我们是优于其他地方,要特别发展;或者相反,哪些地方我们需要加以补足,这是如何制订策略、方略方面。

  第三方面,大家都提到,因为「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地方可能差异很大,六十多个国家,可能发展水平、法制等都很不同,所以必须留意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只是个别企业要做,在大环境下,例如区域风险,以至不同国家及个别项目的风险,可以分工合作去做。如大范围方面,我们可以透过向国家外交部了解区域情况,我们亦可以就不同地区,例如贸发局(香港贸易发展局)做了个别国家的评估;到个别项目时,其实是一个商机,有些专业团体专门做这些项目的风险评估,目的是希望将风险减到最低,并将机遇扩至最大。

  第四项很重要,今早大家在另一场合亦听到,是项目对接。我们必须掌握项目直接转为商机时,当如何与企业及专业合作。

  接下来第五项是汇财融资及专业合作这两方面。汇财融资是指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在汇集资金、集资融资,以至发债等财金工具方面,香港有独特优厚的条件,正正可以帮助及补足国家在「走出去」时这些项目的发展,并涵盖其他专业,包括会计、法律、保险,以至我们在会上提到的,如知识产权保护及检验检测这类的专业。这亦有助于香港企业与内地企业合作时用一个国际标准,让我们的专业可以「走出去」。

  第六和第七项,在处理这些项目时,有专业团体建议,香港有一个优厚条件,就是将这些项目在香港成立公司立项,作为「走出去」的条件,令这些项目能够获得香港的法律专业保障。在共同推广方面,作为一个国际城市,香港本身有优势。另外,我们在品牌、设计、创意等等,也有一定的条件可以加以推广这些项目。

  最后两项是人才培训和汇集。很特别,会上二十多位委员,很多人发言提及香港需要为「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发展多些培养人才。这正正反映出,大家从不同专业范围和企业范围看到,香港面对商机时极需要多些人才。这些人才除了长远在教育方面培训,亦可汇聚全世界的精英,用香港本身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来港,因为这类的专业要在世界水平之上。所以,人才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努力。

  最后,今日谈到可以帮助香港立足于湾区而顺势拓展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工作,一方面巩固香港固有的条件,甚至扩大香港本身的能力和经济实力,人才的财富,亦能连接世界,掌握国家「走出去」的机遇。

  这大致上是今日委员会给予政府的意见。我们会按照这几个方向做原先已提出的工作,例如从国家层面,我们希望签订双方的合作协议,亦会和相关的中央部委,尤其是以发改委牵头作为对接的单位,并继续联同所有商会,透过刚才所说的委员会、贸易发展局、其他机构和专业团体多做这方面的推广工作,尤其是向年轻人、年轻企业家、年轻专业人士,这方面都是委员会希望政府可以多做一点的。我说到这里,看看两位有甚么补充。

李秀恒博士:作为业界代表之一,我们觉得今届政府相当重视如何发展经济。以往社会好像沉迷政治,争拗亦较多,这个委员会可以集合各个政策局和各个不同界别的人士,我相信对香港的经济、未来的发展,绝对是一件好事。

  我第一次见到几个政策局一起参与,包括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实际上,在很多事情上大家都息息相关,所以希望各位局长和同事可以了解,方便日后执行。

  各个不同行业在委员会均有代表参加第一次会议,除了工业界,亦有银行金融界、专业人士,以及很多不同界别的人士,实际上一环扣一环,大家都是息息相关,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

  另外,最令我们关注的是,目前我们有两大机遇,一个是「一带一路」,第二个是大湾区,如何发展呢?就「一带一路」来说,实际上跨越很多个国家,有些国家我们很熟悉,但这些国家实际上关上了门,它们很多政策不开放,很多事情不透明。跟随着国家政策,香港政府亦和个别国家商讨,希望它们为我们打开大门,让我们商界可以进入这些国家。

  往这些国家投资,有与会人士担心语言会否不通,文化是怎样,宗教亦是关注点,特别是一些伊斯兰国家,它们的金融、人口和市场相当庞大。香港在这方面,投资向来集中大国如欧美、日本这些很成熟的市场。但现在大家看到,中国也很重视金砖五国,实际上未来的经济要有大增长,都是靠这些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商界期望有这些机会一同去发展。

  在此我分享一下,我近期除了到过中亚三国,亦刚到过乌克兰,我们对这些国家感到相当陌生。我过关时拿着香港特区护照,虽然不用签证,边检人员还是摸不着头脑。香港人甚少接触这些国家,但这些国家有人才,大学生相当多,他们的工资相当低。另外,这些国家亦有很多传统金属的技术、炼钢技术、机械技术、发动机技术,诸如此类,相当成熟,正好补足我们工业界。我们很多时都渴望达致高增值,做多些科研工作,我相信这方面会有机遇。

  大湾区方面,虽然广东省发展成熟,我们希望透过政策,政府和发改委制订很多政策,如何将香港的优势突显出来,不用大家恶性竞争,大家资源互补互用,互相有利发展,我相信这对我们今后再进一步投资内地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苏绍聪博士:首先多谢香港政府和局长今次把委员会成员的组成涵盖很多其他业界,包括专业界别。香港律师会本身就「一带一路」做了两年的工作,当时我们自己单打独斗,现时有政府支持,多些这类委员会,当然对我们有帮助。「一带一路」方面,过去我们都做到一些较大型的项目,在六十五个沿线国家中,我们与大约二十多个国家有协议,可以吸纳当地的律师来香港。国家的定位,已把香港定为提供法律、仲裁和解决争议的中心。所以,在这个发展大方向,我们必须吸纳多些这方面的人才来香港,提供服务。就这方面,我们很有信心日后可以透过这个委员会的讨论,可以把大政策落实为小政策,再针对性地让大家更清晰了解政策真正可提供的机会。

  就大湾区方面,我本人认为这对香港来说更加密切,因为地理原因和文化背景的关系,对香港的整体益处可能更显著。就这个课题,我们曾经提出,整体来看大湾区的设计,其实是希望大湾区作为一个平台,将来在国际平台上竞争,这一定会牵涉那九个城市与香港、澳门的融合。在融合方面,人才的融合是必然的。由于国内对香港的专业界别的能力和水平非常欣赏,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透过大湾区的发展方向,能够有多些渠道可以容许香港的专业界别,包括律师、会计师等,到大湾区参与建设。就这方面,我们需要香港政府帮忙向国家表达意见,例如人才交流、资历互认,怎样容许更多香港的专业人士在大湾区执业,透过执业,他们可以为大湾区发展进一步贡献他们的专业能力。

记者:局长,刚才你提到很多关于工商贸易的大计,但现时在眼前,简单如摩天轮的营运都出现问题,政府明知旧营办商不能继续经营,新营办商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可以重新兴建摩天轮再营运,既然是这样,单单你说两个新旧营办商要以大局为重,而没有任何其他实际措施确保没有真空期或交接顺利,政府这样做是否失职?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今早我就这问题已说得很清楚,在工作范围内,发展局一直有与新旧营办商协议。从旅游方面,我们亦有参与协作。问题的症结在于新旧两个营办商能否做到无缝交接,现时看来是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正本归源处理这个问题,我今早会见传媒时已说得很清楚,亦吁请两个营办商,一方面当然要尊重合约或条款的精神,但亦要以香港整体的利益,以及他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互相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两个营办商可以商讨,但政府是否有角色,例如是否可以用公帑购买相关的硬件或地基,让他们的交接期可缩短?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我认为要多方面去做。就这个工作,我知道发展局一直和两方面一同合作,各样的方式都要做,但当然要尊重我刚才所说的条件。
 
2017年9月4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1时27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