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六题:应付天灾的应变计划
*****************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梁美芬议员的提问和保安局局长李家超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本年八月,强台风天鸽吹袭香港,造成广泛影响和破坏。当局接获近700宗塌树、八宗水浸及一宗山泥倾泻报告,过百人受伤送院救治。香港的本地及对外交通接近瘫痪。此外,台风吹袭期间的暴雨造成多个地下停车场水浸,有多部汽车损毁。关于处理自然灾害的应变计划,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有否评估未来三年台风及其他种类的自然灾害袭港的机会率;如有,详情为何;
(二) 现行法例有否规管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需具备的排洪能力;如否,政府会否考虑制订相关的设计指引,以避免新建地下停车场发生在暴雨期间发生水浸的情况;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 鉴于有科学家指出,全球暖化将会使极端天气更频密地出现,令自然灾害(例如山泥倾泻)更频繁地发生,当局会否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市民的防灾意识;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四) 当局明年会否检讨预防及处理自然灾害的整体应变措施,并检视《天灾应变计划》及一系列前瞻性工作的成效;如会,详情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发生的天灾,通常与暴雨引致的水灾及山泥倾泻,以及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影响(包括大风、大雨和风暴潮)有关。这些天气情况会影响交通和其他基本服务,甚至造成伤亡。政府一向重视市民的安全。政府制定了应付各种天灾的应变计划,并定期检讨和修订,以确保各部门及机构有充分准备。政府亦不断透过宣传及公众教育,提升市民应对天灾的安全意识。
经谘询香港天文台(天文台)、屋宇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等相关部门后,现就问题的各部分回覆如下:
(一) 如上文所述,香港发生的天灾,一般与暴雨及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影响有关。
就暴雨的影响,根据由一九八一年起三十年的实况观测,平均每年有大约四日的日雨量为100毫米或以上。至于热带气旋方面,根据由一九六一年起五十年的记录,平均每年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的热带气旋有大约六个。上述统计数字可以作为预测香港在未来三年的情况的参考。
至于热带气旋所带来的风暴潮,根据记录,在战后出现维多利亚港水位超过3.5米的情况有三次,而最近一次为二○一七年天鸽所带来的风暴潮引致。统计学上平均相隔三十年出现一次,但由于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所以不排除下次出现水位超过3.5米的情况会少于三十年。
除了暴雨及热带气旋外,地震和海啸亦是具破坏力的天灾。由于地理位置关系,香港受严重海啸影响的机会不大。香港于战后曾经七次记录得海啸,引发的水位异常较正常潮位高出最多0.3米。而地震方面,香港距离活跃地震带颇远,发生大地震的机会很微。
(二) 根据香港法例第123I章《建筑物(卫生设备标准、水管装置、排水工程及厕所)规例》(简称《规例》),私人楼宇(包括地下停车场)须设置由建筑物排出的所有地面水所需的喉管、排水渠及渠道。负责私人发展项目的认可人士会按照《规例》的要求,设计有关项目的排水系统,并拟备及提交有关排水系统图则予屋宇署根据《建筑物条例》审批。在审批时,屋宇署会征询渠务署,就该等排水渠接驳至公共排水系统的意見。而其他政府部门在设计相关建筑物的排水系统时,亦会参照《规例》的要求及准则进行。
(三)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越见频繁。为提升防灾意识,各部门一直以不同方式向市民作宣传及教育。例如天文台定期举办公众教育讲座及活动,包括联同多个政府部门及协作机构举办每年一度的「科学为民」服务巡礼。二○一七年「科学为民」普及科学讲座系列亦增设论坛,直接与市民交流,课题包括暴雨、山泥倾泻及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天文台亦经常到中小学讲解气候变化,又透过每年举办的天文台开放日和制作小册子及短片等,让市民加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为增进市民对台风威胁的了解,天文台在二○一七年特别制作「气象冷知识」台风专辑系列短片,于天文台YouTube频道和电视台播放。
屋宇署会定期发出通告函件,吁请注册建筑专业人士及注册承建商于台风季节期间加强注意棚架的安全,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免发生棚架倒塌的意外。此外,屋宇署亦会提醒他们于雨季期间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以确保建筑地盘的临时排水系统保养得宜和运作良好,以免对公共排水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发生水浸事故。
渠务署一直透过大众媒体播放关于防洪的宣传短片,并在公众和学校讲座、导赏团中加强宣传教育,以期提升市民的防灾意识。就水浸的主要原因及应注意事项,渠务署已编印相关小册子,提醒市民需适当准备,以避免因水患引致损失。
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的土力工程处一直积极加强公众宣传教育,以提高社区对山泥倾泻灾害的应变能力。土力工程处不时与其他部门和机构合作,把防范山泥倾泻的意识传递到不同的年龄层,例如:联同天文台到学校讲解气候变化与山泥倾泻灾害、协助天文台拍摄「气象冷知识」有关山泥倾泻的专辑、联同香港红十字会举办防灾活动,以及参与香港科学馆举办的香港科学节,通过讲座和考察,提醒市民气候变化会使暴雨等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以致山泥倾泻风险上升。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市民的防灾意识,土力工程处于二○一七年推出了全新一辑「山泥倾泻自救锦囊」电视宣传短片及电台宣传声带,教导市民应对山泥倾泻的自救方法。
保安局亦编印了一本名为「趋吉避凶简易守则」的小册子,为市民提供一些简易守则,希望市民在天灾或严重的意外威胁下,减少危险及更有效保护性命和财产。
(四) 于台风「天鸽」袭港后,保安局已邀请《天灾应变计划》中的各有关政府部门,全面检视其工作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并建议措施,进一步加强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效率。待收到部门回应后,保安局会与各部门跟进及商讨,有否需要对《天灾应变计划》作出修订,加入有关的强化措施。
另一方面,由发展局牵头的「气候变化基建工作小组」正在协调各工务部门有关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小组正积极进行研究,划一设计标准和加强工务部门的重要基建设施的抗逆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的影响。
完
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