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共享空间计划」记者会答问全文(一)
********************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创新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卓永兴、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冯程淑仪、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通讯及创意产业)利敏贞及发展局副秘书长(规划及地政) 何珮玲今日(十月二十七日)下午就「青年共享空间计划」举行记者会。以下是记者会答问全文:
 
记者:司长,我想问少少刚才说十个业主,其实有没有一些是免费提供楼面出来?另外,因为有两个现在已经做了一些co-working space,即是已经有一些年青人已经进去工作,他提供的楼面出来又是可能以一些较优惠的租金,会否与他本身租出来可能用一个市值租金较贵,会否做成一些不公平的地方?第三个问题,便是你们都希望之后有第二批,其实现在首批是近九万的平方呎,其实你们会否再与其他业主商讨,其实再有多少楼面可能在之后、可能明年提供出来?有没有数字?
 
政务司司长:或者第二条我就回答,第一条技术问题,我交回给Betty 回答。我们现在第一期约有九万,第二期其实也有好几万,有些陆续都处理中,最低限度有几万平方呎,我相信在第二阶段应该可以推出来。但有些程序上还要完成,所以一做完这些程序应该问题不大。我们有信心,今日这个记者会亦有十位企业代表,我常常形容他们为十大企业青年,因为他们是很有心的企业家,加入为青年做点事,所以十大杰出青年全部在此,我们杰出企业为青年做事。今次这个效应,我相信会有很多其他业主会受到感动,会提供一些楼面给我们。所以我们有信心,我们是乐观的,应该会有更加多人会支持这个计划。
 
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就第一个问题,刚才在我的介绍中也有提到,如果有营运机构处理的一些空间,我们相信营运机构会有一个甄选机制,就着他们希望能够受惠的一班青年创业者或者艺术家,他们会有一些评审准则。而业主自己处理的两个空间,据我们了解,业主其实也很明白,同一个楼面,有一些地方会以较优惠的租金租给青年人,他们要拟定一套准则,特别是哪一类青年人会受惠,尤其是我们现在想推动的几个行业,包括创新科技、创意产业。这些可能他们会有一些准则,譬如现时的租金是十元,三分一的租金可能是三至四元,他们一定要有一套准则去拣选青年人,业主都有这个计划去做这方面的甄选。
 
记者:刚才说过业主至少要提供物业六年,在这六年,如果业主或营运机构要加租,是否需要政府批准,或要通知政府?现时估计平均呎租大约是多少?另外,想问问会否提供税务优惠给业主,提供诱因让他们提供更多活化工厦的地方作为co-working space?推动创科及创意艺术的发展需要一些配套,政府会否投放资源在这些co-working space让他们买配套?抑或让营运机构自己处理?如何防止变成一般的common room或working space?如何确保会有相关的设施及配套?
 
政务司司长:Betty。
 
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在这六年,当然我们知道香港的租金会上升,我们不是一刀切不容许业主加租或营运机构加租,但我们希望维持原则,即是巿值租金的三分一和二分一,就算是有调整都会按照这大原则,不可以高于三分一和二分一,否则难以有一个准则计算。第二,每半年他们需要向民政事务局交代营运状况,租金、租户使用率这些数据我们都要掌握,我们会适时与营运机构或业主索取这些资料作监察。配套设施方面,其实我们刚才提及过现时委托的五个营运机构,当中有很多都是非牟利机构或慈善团体,我们相信他们在营运方面都富有经验,特别是我们提议的数码港、艺发局,他们一直都有做这些工作,他们提供的配套、增值服务非常丰富。我相信另外三个机构包括保良局、香港工业总会及香港创新教育基金,他们都是以非牟利的模式帮助青年人,所以他们利用的地方,我们都希望尽量能拨出来让青年人做创业或创作,亦有足够的地方让他们做一些需要的事情,例如开会有会议室,或有公共空间作尝试,例如,在艺发局他们很有心思,如艺术家需要清洗油墨,他们都有这类房间让艺术家使用,这些设施以功能性为主,而比例我们会交给营运机构与业主商讨。
 
记者:司长你好。有两个问题想问。第一就是因为今次是首批计划,之后你亦会继续去增加,但其实现在市面上有不少工厦,业主已经正出租、以正常市价出租,甚至出租的功能可能不只限制于你们今次这几种。以后再去吸引其他业主加入会否有困难,在与市场竞争方面?第二,想问的是在这些租用空间的功能上,其实除了让他们可以做工作间、艺术室之外,他们可否用来办一些展览、办一些演出之类?因为之前都有新闻说过,有乐团想在工厦的楼上空间演出,但因为人流、安全问题被制止。今次这个计划有没有这类配套?谢谢。
 
政务司司长:首先多谢你的问题。我们这个是新尝试,我们都要一直观察整个计划的运作,适当时候我们要调较,但我相信与市场上那些空间有些不同地方──第一,这个计划是有提供支援的,我们说的是一些软件支援,不只是硬件,这是重要的一点,不只是给他们一个地方去做。第二,亦由于我们有些机构的介入、有非政府机构介入,自然在支援、跟进会比任何的私人地方会好,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相信我们这一类是不一样的共用空间。所以这个我觉得我们会有一个特别的品牌和我们会有一个市场,可以这样说。至于你问这些地方会否让他们做一个演出?这个与我们的目的有一些偏离的,因为这些不是做表演场地,但当然有些地方较小的可以做展览,不是太多人的话,我们不可说不让他办。但你说作一个音乐会,这个有很多要求,例如消防等等,这些是不容易,亦不是我们出发点。所以这些地方基本上是一个工作坊,是让他们有机会与大家沟通、建立网络,以及真真正正做一个基地,就不是用来做演出的。这个大家要明白到出发点。
 
记者:不好意思,可能我问得不清楚。我刚才的问题是想问现在的工厦业主本身自己已经可以租给普通不同的用家,赚的钱其实更多,因为他不需要有限制(以)三分一租(金)租出去。你如果以后要再扩大这个计划,是怎样吸引工厦业主加入你们的计划去给你们用楼?我的问题是这样,不好意思。
 
政务司司长: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他的爱心、他的企业社会责任。因为像现在我们十位企业家,他们已经可以这样做,为甚么要走过来特别这样做?就是给机会予我们的年轻朋友。正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有心的企业家、有心的业主、有心的发展商,不是只追求利润,都希望我们青年人有一个向上流动机会。大家不要低估我们这个计划,受益的青年数目是不少的,给他们机会起动。我与你分享一个感动的亲身经验。我昨日去黄竹坑的创协坊,其中一个年轻人做艺术的,他做陶瓷和设计那些。他住在新界,住公屋,未去到这里(创协坊)之前,他要待家人都睡了,凌晨在清理客厅后,才可以开工,六点钟要收工,因为家人起床要吃早餐,家中小孩子要上学。现在他可以在黄竹坑有个地方,两千多元租金而已,业主包了管理费不用他付,这些就是爱心表现。业主其实是牺牲三分二的租金,他以三分一(市值租金租)给营运机构,营运机构只靠那十多个per cent差额去营运。整件事是为社会公益,是我们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努力、携手协作,为我们青年能够闯出一个新天地,为我们香港创意、创业发展走一个新台阶。这届政府我们很重视三件事──如果在经济来说,第一就是创新,第二是科技,第三就是创意产业,艺术发展也是重要的,年青人很多艺术发展的出路等等。这个计划是一个很大的动作,是「民、商、官」一起的突破,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是真真正正用心去回馈社会,所以我借这机会多谢所有业主。
 
(待续)
 



2017年10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