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五题:微塑胶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
问题:
现时,有生产商在个人护理产品中加入直径少于一毫米的微胶珠,声称可达到洁净和去死皮功效。有研究发现多国的食水普遍含有微塑胶(即直径或长度小于五毫米的塑胶颗粒或碎片,亦包括直径或长度小至一微米的塑胶纤维)。有环保团体指出,依附及积聚于微塑胶表面的有毒物质可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当局于二○一五年四月回覆本会议员的质询时表示,本港有关微胶珠的资料和研究十分有限,当局亦没有统计在本港出售含微胶珠的美容及护肤产品的数量及有关清单,当局其后有否进行有关的研究及统计,以及有否评估微塑胶对本港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水务署会否考虑定期检测水塘水体及住宅食水中的微塑胶含量,并定期公布结果;污水处理厂现时有否采用去除污水中微塑胶的技术;渠务署有否定期检测经处理污水中微塑胶的含量;如有检测,自何时起进行及检测的结果为何;如否,渠务署会否考虑进行有关检测;及
(三)鉴于美国政府已于二○一五年立法禁止生产和销售含微塑胶成分的个人护理产品,而台湾及韩国等地方的政府已表示会尽快就此立法,当局会否尽快立法规管在港销售含微塑胶的产品?
答覆:
主席:
微塑胶是指其大小少于五毫米的塑胶,包括微胶珠及微胶纤维,按来源可被分为「原始」及「次生」微塑胶。「原始」微塑胶是指经工业制作的原产品,例如塑胶原材料或微塑胶珠。「次生」微塑胶则是指一般塑胶制品和废物,被弃置后经分解而成的产品。因此,微塑胶可能源于加入在个人清洁护理产品如牙膏、美容护肤产品等;也有可能来自被分解的衣物、地毡和塑胶制品等。
微塑胶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仍是国际间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主流关注一般聚焦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当微塑胶随着未经处理或未完全处理的污水排入封闭的水体(如湖泊),微塑胶会慢慢积聚,有可能被水中生物当作食物;另一方面则是微塑胶在流入水域或海洋后难于在自然环境中再进行分解及清除,其表面如依附或积聚有毒物质,再经食物链便对整体生态系统以至人类有可能带来影响。科学界仍在探索研究阶段,国际间目前还未能确定微塑胶在环境中的转移机制,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尽管如此,国际上普遍认为应尽早采取防范性行动,减少塑胶物料进入海洋环境。
就食水而言,水务署是按香港食水标准以监测食水水质,该标准采纳了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现时世卫并没有将塑胶纤维物质纳入与健康有关及有需要监测的参数,国际间对塑胶纤维物质的研究及其监测方法尚在早期研究阶段。水务署已聘请顾问就塑胶纤维物质这个课题收集资料及进行检讨对食水安全的风险。水务署亦密切留意国际间相关研究的发展,如研究发现食水中塑胶纤维物质对食水安全构成风险及能够订出有关准则值,水务署会与专家研究,并会谘询相关部门的意见,以考虑将该物质纳入监测和采取相应措施。
至于水环境中关于有毒物质方面,环境保护署(环保署)的监测资料显示本港的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的有毒物质水平属于偏低,符合本港及国际间(如美国、加拿大、欧盟、澳洲及日本)有关保护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的标准。
关于污水厂的微塑胶去除率,现时本港未有研究,我们亦没有微塑胶在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厂去除率的数据。由于微塑胶是悬浮固体的一种,当微塑胶连同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后,会被输送至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厂进行适当处理,当中包括沉淀过程。参考悬浮固体去除率为至少百分之八十而言,我们估计现时香港的污水处理设施应已能大幅去除污水中的微塑胶。
环保署透过不同渠道与海外相关国家或地区联系,一些国家或地区已表示打算立法规管个别含微塑胶产品,特别是冲洗式个人护理及化妆清洁产品,例如洗面奶、沐浴露等。一些国家或地区亦正鼓励消费者采用其他替代品如天然植物取代微胶珠,减少微塑胶进入海洋。
至于香港方面,本港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主要由外地进口。环保署初步掌握首十位进口的国际品牌占本港零售个人护理及化妆品市场约百分之六十;当中主要来自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品牌,部分品牌已宣称会在未来数年停产具微塑胶的产品。现时本港已有不含微胶珠的冲洗产品,而采用替代品的产品亦会陆续增多。
为更准确评核微塑胶在本地的影响,以及了解现时国际间在禁制含微塑胶个人护理及化妆品的具体详情和实施方式等,政府将会在数月内委托顾问进行研究,以制订适用于香港的建议方案。视乎顾问研究分析结果,政府会考虑将来在本港进行微塑胶的环境分析研究,范围可包括海水、沉积物、生物及污染源(如污水处理厂及雨水渠的排放)等。
环保署亦计划在未来联系业界,鼓励它们停售含有微塑胶的个人护理及化妆品,及鼓励消费者选购及采用其他替代品取缔含微塑胶的产品,以减少此类物质进入海洋而导致污染的风险。
多谢主席。
完
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45分
香港时间15时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