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六题:防止廉政公署的机密资料外泄
*******************
问题:
有政党成员于去年七月举行记者会,表示收到廉政公署(下称「廉署」)相当高层人员的消息及有三名廉署消息人士向他们透露,廉署的一项高层人事任命与该署正进行的一项调查有关。该政党的其中一名成员近日又向传媒表示,在一宗涉及前行政长官的案件原审后至重审前期间,廉署曾邀请一名银行家就该案件落取口供但遭拒绝。有市民向本人反映,为了保护受调查人士的声誉和恪守调查的保密性,廉署不会就个别案件作公开评论,因此他们难以判断该等政党成员所言是否属实,长远或会动摇公众对廉署恪守调查工作保密原则的信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是否知悉:
(一) 鉴于《防止贿赂条例》第30(1)条订明,任何人在没有合法权限或合理辩解的情况下,披露正在被调查涉嫌触犯该条例中有关贿赂罪行人士的身份或调查细节,即属犯罪,过去三年每年涉及该条文的检控及定罪的个案宗数分别为何;该类案件近年有否上升趋势;若有,有否制订对策;
(二) 过去三年,廉署有否检讨内部保密程序,以加强防止机密资料外泄;如有检讨,详情为何,包括采取了甚么措施提升廉署人员的警觉性,避免他们向外披露涉及调查工作的机密资料;及
(三) 有否评估《防止贿赂条例》的相关条文,有否禁止任何人披露包含机密资料的廉署内部消息的行为;若有评估而结果为有,过去三年的检控个案宗数及详情为何;若有评估而结果为否,有何措施防止有人披露廉署内部消息,动摇市民对廉署恪守调查工作保密原则的信心?
答覆:
主席:
一直以来,廉政公署(下称廉署)明白市民大众对廉署人员的诚信和操守有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处理与投诉和调查有关的任何信息或其他机密资料时严谨的保密程序,更是市民信心之所系。因此,廉署十分重视建立一套清晰及可靠的资讯安全制度,无论在管理、调查人员训练,以至内部调查及监察方面,都能够有效地保障所有机密资料和信息的隐密和安全。
在内部管理方面,廉署一向奉行「按需知密」(need to know)的原则,即所有机密资讯只会提供予在工作上有需要知悉该项资讯的人员。加上一套清晰的利益冲突申报及回避制度,两者相辅相成,确保所有机密资讯都是在有必要和适当的情况下发放和使用。
在员工训练方面,每位廉署的调查人员,在入职培训时已经需要熟习所有相关的法例、内部规定及工作指引,包括《防止贿赂条例》第30条有关披露受调查人士等资料的罪行,以及《廉政公署常规》当中有关廉署对员工的诚信、操守和资料信息保密的规定、指引和要求,以至违规后可能需负上的纪律或刑事责任等等。此外,在职期间,各级人员亦会参加不同的训练课程,重温有关的内容。
在内部调查及监察方面,廉署设有独立的「内部调查及监察组」处理有关廉署人员被指怀疑在不当情况下透露机密资料的投诉 。如果个案牵涉违反《防止贿赂条例》第30条,「内部调查及监察组」会依法及根据既定程序进行刑事调查,向律政司索取法律意见,以及向独立的「审查贪污举报谘询委员会」汇报结果。至于涉及违反内部守则或工作程序的非刑事投诉,「内部调查及监察组」会进行纪律调查,并向独立的「廉政公署事宜投诉委员会」汇报结果。
上述措施和制度一直行之有效,「廉署保密,密密实实」是廉署对香港社会和市民大众一个恒久不变的承诺,希望各界人士继续信任和支持廉署的工作。
对于葛珮帆议员的三点提问,我会一并答覆如下:
《防止贿赂条例》第30条订明,任何人士若无合法权限或合理辩解,向公众披露正在受廉署调查人士的身分,或该受调查人士正受调查的事实,或该项调查的任何细节,便属违法。条例亦列明在哪些情况下作出上述披露不属违法,或属有合理辩解。必须注意的是,这条例规管所有人士,包括公众人士及廉署人员。
过去三年(二○一五年一月至二○一七年十月),共有五名人士因违反条例第30条而被检控。其中二○一七年被起诉的三名被告,案件仍在审理当中。至于其余两名被告,则已被定罪及被判处社会服务令。此类个案虽然时有检控,但由于数量不多,并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廉署会密切注意有关发展,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相关的调查策略或措施。
另外,廉署不会就个别人士的言论或个别案件作公开评论,但对于任何涉嫌违法违规的个案,廉署必定会严肃依法处理,以坚定市民对廉署调查工作的信心。
如之前所述,廉署一直以来都从管理、员工训练和调查监察三方面维持调查人员对保密原则及相关事宜的警觉性。廉署调查人员在处理各类机密资料时,都十分小心和严守规定。这个制度经过长时间的试炼,从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无论如何,廉署会不时留意现行的制度和措施是否有调整的需要,务求与时并进,精益求精。多谢。
完
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51分
香港时间15时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