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九题:中小学生的家课与测验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郑松泰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教育局于二○一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向全港中小学发出更新版的「家课与测验指引——不操不忙 有效学习」通告,申明有效益的家课能协助学生巩固和延展学习,因此家课的质比量更为重要。然而,近日有市民向本人反映,部分中小学给予学生的家课所载题目刁钻,与现实脱节,可能窒碍学童的心智发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教育局会否抽查中小学给予学生的家课的质与量是否合适,以免家课窒碍学童的心智发展;

(二)过去三年,教育局有否研究学校在全港性系统评估和香港中学文凭试的表现,与其给予学生的家课的质与量及测验次数多寡的关系;如有,结果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过去三年,教育局透过甚么实质措施确保中小学不给予学生过多家课及测验?

答覆:

主席:

  就郑松泰议员的提问,现答覆如下。

(一)及(三)家课是学校学与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透过不同形式的家课巩固课堂所学,激发思考,加强对课题的理解,建构知识。有效益的家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并探索日常生活问题,延展学习及让学生在过程中培养自信,故绝不等同补充练习、强记硬背及过量的机械式抄写和操练。学生在家课的表现亦能回馈学与教,以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而家长也可以透过子女在家课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育局在二○一四年和二○一七年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和《中学教育课程指引》,进一步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全人发展理念,重申学校应以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为大前提,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同时,避免给予过量的家课、测验和考试,确保学生有空间发展个人兴趣、参与各种体艺活动,与家人、同侪和朋友建立良好关系,并有充足的时间休息。课程指引亦清楚指出,学校须因应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制定适切的校本家课和评估政策,协调各科教师,就家课和评估的次数、数量、类型、内容质素定期进行检视,善用家课和评估资料回馈学与教,更应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以确保家课和评估安排合适,配合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和求知精神。
 
  在校本管理精神、透明和有效沟通的原则下,学校和家长应透过恒常渠道就家课和评估事宜加强沟通,以确保学校制定及落实适切的校本家课和评估政策。家长可就其子女家课和评估事宜,直接向学校表达他们的意见及改善建议,完善校本家课和评估政策。而教育局会透过校外评核、重点视学、学校发展探访、学校课程探访和日常接触等,了解及敦促学校制定合适的家课和评估政策,并提供专业意见、支援,以及有助改善学生学习的具体建议,促进学校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如接获家长有关个别学校家课问题或过度操练的投诉个案,教育局会作出跟进。教育局每年均为校长、课程领导及教师举办与家课有关的不同专业发展课程,如强调学校在订定家课种类和数量时,须考虑家课质与量的平衡,亦须适时进行检视,并就家课和测考安排与家长沟通,以期优化学校整体家课政策等,达致提升学与教质素。
 
  教育局于二○一五、二○一六及二○一七年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即使在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相同的课业安排下,学生每天做功课的时间有很大差异(由不足半小时至超过三小时不等),这反映功课量并非主要及唯一决定学生完成功课所需时间的因素,而影响学生对于家课会否感到压力的背后因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学习有成效,家校合作至为重要。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校会)积极向学校及家长推广《快乐孩子约章》。家校会在二○一六/一七学年的工作重点包括提升家长在培育子女方面的效能,协助家长及早识别子女的情绪问题及提升子女的正向思维。
 
(二)教育局没有就家课的质与量及测验次数多寡与全港性系统评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文凭试)表现进行研究。学生的学业表现受众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包括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策略等,故不宜以单一的统计数据,以过于简单的方式表达家课的质与量及测验次数多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教育局希望公众明白全港性系统评估/文凭试成绩不应被视为衡量学与教效能的唯一准则,亦不赞成任何人为任何的评估,包括全港性系统评估及文凭试,让学生作过度的操练。



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