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一题:港珠澳大桥、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及青屿干线
***************************
以下是今日(一月三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谭文豪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港珠澳大桥(大桥)预期可于本年第二季通车。然而,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连接路)因施工困难而未能如期于本年内完工以配合大桥通车,该工程项目预计最快要到二○二○年才完工。青屿干线(由青马大桥、马湾高架道路和汲水门大桥组成)是目前唯一进出大屿山的车辆通道,因此在未来数年需承担大桥通车后带来的额外汽车流量,交通挤塞情况预料会恶化。另有报道指出,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钢圆筒结构海堤的部分钢圆筒近期不寻常地快速沉降,而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可压垮位于钢圆筒下方的连接路海底隧道。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青马大桥的设计容车量为何;
(二)过去三年,青马大桥早上繁忙时段东行、早上繁忙时段西行、傍晚繁忙时段东行和傍晚繁忙时段西行的平均每小时(i)行車量及(ii)行車量/容車量比率分别为何(以表列出);
(三)按政府估计,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至连接路通车前期间,青马大桥早上繁忙时段东行、早上繁忙时段西行、傍晚繁忙时段东行和傍晚繁忙时段西行的平均每小时(i)行車量及(ii)行車量/容車量比率分别为何(以表列出);及
(四)有否评估上述沉降问题会否导致连接路工程项目进一步延期完工;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现时,就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日期,三地正加紧完善口岸通关条件,并将报请中央确定大桥开通的时间,有定案后会尽快公布。至于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走线见附件一),正如路政署于二○一七年三月的新闻公报所指出,南面连接路最快可于二○一九年上半年完成;而北面连接路最快可于二○二○年完成。
(一)及(二)青马大桥东行及西行方向的设计容车量均约为每小时4 700架次。根据运输署的资料,在二○一四至二○一六年,青马大桥平日早上及傍晚繁忙时段(东行和西行)的每小时行車量及行車量/容車量比率分别载列于附件二。由于运输署仍在整理二○一七年的交通统计数据,暂时未能提供青马大桥二○一七年的行车量及行車量/容車量比率。
(三)在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立项时,当时已预计北面连接路的完工日期会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两年后才完成。而根据当时的交通流量预测,假如在没有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的情况下,青屿干线在二○二一年于早上繁忙时段(东行和西行)的行车量/容车量比率载列于附件三,显示情况可以接受。因此,我们相信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至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通车前的期间,青屿干线应不会出现挤塞情况。无论如何,当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政府会密切留意交通情况,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交通运作畅顺。
(四)另外,就早前有报道指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钢圆筒出现不寻常沉降,甚至可能会影响钢圆筒下方的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海底隧道的猜测,路政署表示,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地并没有出现不正常沉降。报道提及的钢圆筒是用作海堤及填海施工阶段所需的临时结构。一般钢圆筒的沉降速率,于建造海堤及填海的施工期间会较快,但当海堤及填海工程完成后,沉降速率便会缓慢下来。根据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的顾问工程师的评估,永久海堤的沉降与填海地的沉降,均合乎沉降标准,即在填海工程完成后的50年内剩余沉降为500毫米。
在设计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时,为了配合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海底隧道走线的设计,顾问工程师就位于该隧道上方用作建造海堤的两个钢圆筒,采用了与其他钢圆筒不同的安排。该两个钢圆筒不会与其余83个钢圆筒一样坐落于冲积层,而其底部需要位处于较浅而有碎石桩的淤泥层,以保持与隧道最少五米的安全距离,以便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海底隧道钻挖机能经过钢圆筒底部下方进入香港口岸人工岛。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的顾问工程师已预计了该两个钢圆筒于填海施工阶段和填海工程完成后的沉降,与其余83个钢圆筒相比,会有较大一点的沉降。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的顾问工程师亦已确定现时有关钢圆筒的沉降情况,不会影响永久海堤的结构及安全。
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的顾问工程师亦已就该两个钢圆筒沉降速率及情况作出详细分析。根据该分析结果,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的顾问工程师认为有关两个钢圆筒的沉降并不会影响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海底隧道的结构及安全。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的顾问工程师亦已检视所有钢圆筒,并没有发现任何钢圆筒的沉降有不寻常的情况。
正如上文所述,按照目前情况,路政署预计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北面连接路最快可于二○二○年完成。
完
2018年1月3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