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出席儿童政策圆桌会议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Jasper(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兼香港愿景计划召集人曾钰成)、吕汝汉教授(东华学院院长)、各位朋友、各位关心幼儿福祉的专业人士:
今日非常高兴出席以下四个机构合力主办的儿童政策圆桌会议,与大家分享一些看法。这四个机构包括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愿景计划、中大亚太研究所、东华学院及香港保护儿童会。四个其实不是完全性质一致的机构走在一起,表示香港社会各界都是非常关心我们香港儿童的福利。
我今日和大家的分享,既是我本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所以我也是一个照顾儿童的过来人,也是我在特区政府的公务生涯里起码有三份工作可以说是直接与儿童福祉有关。早于九十年代,我在政府的卫生署工作,当时就是推动香港的学生健康服务,当然亦包括强化我们在母婴健康院的服务,以及在儿童测试方面的服务,希望能够透过加强基层的医疗健康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到二○○○年后,我担任了三年多的社会福利署署长,就更加走在最前线,透过由社会福利署本身和NGO提供各方面的工作服务儿童。在上一届政府担任政务司司长,我亦是兼任扶贫委员会的主席,扶贫的工作往往最有效都是由儿童方面入手,如果我们看到有儿童处于一个比较不幸的环境,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扶贫政策。
在每一个工作岗位,我都是深深体会到儿童要健康成长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特区政府是责无旁贷,这个亦是一个原因为甚么我在去年竞选行政长官时有少许突破思维。因为希望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一个儿童事务委员会,长期都有这个诉求,但去到竞选时,这个或许都是选举的文化,大家都要答应一些东西,就要有一些破格的思维,所以我亦提出了我如果成功当选,将会尽速成立一个儿童事务委员会来聚焦处理有关儿童健康成长各方面的问题。我更加进一步在我的政纲内有关社会政策那一环节这样说:我的社会政策包括民生政策的理念是要爱护儿童、支援家庭、鼓励就业、尊重选择。英文是「pro-child, pro-family, pro-work and pro-user」,这几个原则现在都渗透在我们的社会政策、民生政策,希望大家将来看的时候,都可以明白我们每一个政策都有一定的理念在背后支持着。
为甚么要成立一个儿童事务委员会?因为儿童的工作其实是分散在很多很多部门,你可以说每一个部门都很关心儿童,但有时候由于大家都只是看一个范畴,未能够全面、全人地照顾到儿童的需要。简单来说,当然最重要由出生开始,或者未诞生时候都要关注儿童的医疗健康问题,所以在这方面起码有医院管理局、卫生署作为一个重要的提供服务部门。教育是儿童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有教育局在这方面担当这项工作。社会福利署在儿童方面的工作,我刚才已经提到。还有一些在这三个重要的、比较民生系统以外而与儿童福祉有关的,其实也包括以下几个,一个就是城市发展,我曾经做过发展局局长,我可以告诉你我做发展局局长五年,我都很关顾儿童,就是怎样在城市规划方面能够可以回应到儿童的需求,亦包括在我们设计休憩空间,无论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公园,或者是一般的休憩空间都能够提供一些更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设施,譬如最近我也听到有些人说我们康文署的公园很沉闷,家长们都不喜欢带同子女前往,亦没有甚么启发性,又可能因为怕他们跌伤,滑梯很矮、水池又没有水。所以如果要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负责城市规划,或者这些休憩空间、花园、游乐场的设计部门,都应该在将来的儿童事务委员会内参与。
另一个部门,就是我们的法律系统。儿童是需要保护的,因为他们称为minors,儿童是需要保护,究竟在目前本港的法例里,或者其他涉及到法律的事宜,怎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儿童的福祉?譬如是赡养费的追讨,亦是一个与儿童福祉直接有关的议题,所以律政司以至民政事务局,甚至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处理平等机会或者种族歧视的部门都是相关的。我屈指一数,这里也有约八个、九个、十个这类相关局和部门,正正是需要有一个儿童事务委员会把这些工作聚焦来看,而且是要从儿童福祉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
正如刚才曾钰成所说,这个儿童事务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在去年九月成立了一个由我自己主持的筹备委员会,当儿童事务委员会在今年年中正式成立时,我就会委托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但我会继续关心这个委员会的工作。这个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我们举办了一连串公众的参与活动,我希望今日也是一个对儿童事务委员会筹备工作非常有积极作用的一个活动,我们举办了一共有几场公众参与活动,更特别的是为儿童举办了三场专场,即是这三场论坛是由儿童自己来参加,告诉我们这些大人究竟他们现时怎样看他们自己各方面的生活情况。
在这短短的七个多月担任行政长官,我现时手上已经有一连串有一定迫切性的儿童问题要处理。
第一,就是有关儿童的健康。当然,预防胜于治疗,所以怎样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预防性的医疗工作非常重要,例如近日都很困扰着家长、校长及老师的流感问题。怎样能够可以提升疫苗的注射比率来保障我们的儿童,是一个我们现在即时很关心的议题。因为这个流感并不是一次过,冬季流感后,下一个冬季又会有流感,现时大家都担心可能今个夏季亦会有一个流感的出现。另外,在今年年底,即是第四季的时候,首间儿童医院将会投入使用,就是在启德现在已差不多兴建好,相当大规模的儿童医院。怎样能够发挥好这间儿童医院来保障儿童的健康?特别是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病症的儿童,亦是现时很多有关儿童科的医生正在关心的。
第二个问题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座如果有参加我们在二○一五年利用奖券基金试验推出为学前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都会知道,这个试验计划将会完成。我们已率先提供额外的常规性资源,把这个试验计划归纳为一个常规的服务,而且名额将会大幅增加,由试验计划的三千个,分两年提升至七千个,希望做到「零轮候时间」的目标。如果七千个名额不足够做到「零轮候时间」,我可以向大家承诺,一定会继续增加位置。因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有特殊需要,黄金期是很短,我们必须要及早识别,以及即时介入,帮助他们可以健康成长。但现时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我们现在处于这间东华学院,我对校长是有些期望,希望你能针对性地看我们的学前康复服务人手的需求,例如在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或护士方面要增加培训。
第三个议题,近日有一些事件令到大家很伤心,就是儿童被虐,甚至被虐致死。如何在香港社会防止儿童受到伤害,亦是现在一个劳福局积极跟进的工作。是否单靠增加在学校,包括小学、中学,或现在有提出在幼稚园增加社工的人手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跟大家说,劳福局局长正亲自研究,亦正与专业人士商讨,如何能够在学校的层面,及早可以察觉一个小朋友有些问题,需要专业的介入。
第四个问题是幼儿服务。因为现时我们已进入人口极速老化的社会,劳动力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比较可以短期纾缓劳动力不足的方法,就是释放妇女的劳动力。因为香港妇女劳动力的比率,即劳动参与率是有增加的空间,相对亚洲其他类近的城市是有一个增加的空间。换句话说,可能透过政府一些适当的政策,可以让更多的妇女,无论是双职父母家庭,或是单亲,都能够释放这位女士进入劳动市场,这个是需要很有策略性,甚至很大幅度去增加幼儿服务。同样,劳福局局长现正进行一个「幼儿照顾服务长远发展的研究」,希望他尽早有一些研究的成果,让我们可以付诸实行。
第五个工作就是强化家庭的功能。我相信今天的讨论亦有家长的代表,或很热心于家长教育的代表。儿童要健康成长必须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最健康的环境就是有一个健康的家庭,一个开心、愉快、富满足感的家庭。因此,如何可以强化家庭的功能亦是要大家全方位的努力。
第六就是因为很多是双职父母,如何能够推动家庭友善,让雇主明白如果要有高生产力、投入性强的雇员,他必须要照顾雇员家庭的需要,平衡工作及家庭对于这位雇员的要求,所以我们已举办多年这个「家庭友善雇主奖励计划」。近年都见到越来越多企业乐意参加这个计划,透过一些政府都未能想到的家庭友善措施,去让它的雇员有一个更加好的家庭环境。
最后就是为学生减压,亦包括为家长减压。最近谈这个议题最多当然是小三的全港性系统评估,TSA或者BCA。不知是甚么原因,现在亦很难分析。总之TSA或BCA与操练文化画上了等号。即是说如果没有了TSA就不会操练,不会操练就没有压力。我觉得这个看法可能比较简单,不过我亦与教育局局长说,既然社会上已累积到这个情况,就是把全港性系统评估等同操练文化,教育局联同检讨委员会找的方向必须要打破这个等号,去尽量减低,或最好消除这些操练的文化,让学生、家长、老师及校长都有一较宽松的教与学的环境。今天我未能公布我们的方案是如何,但可以告诉大家,无论这个TSA或BCA是操练文化的源头也好,是一个代罪羔羊也好,既然大家都有这种观感认为是它,我们都会想办法去破除这个操练文化。
但即使我成立了儿童事务委员会,我说了短短几个月我已经梳理出一系列要处理的问题,我最后想说,父母的角色是无可替代。儿童健康成长,父母一定是最重要的第一责任人。现在很多人说第一责任人。我作为行政长官,差不多所有事我都是第一责任人。我觉得儿童的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一定是父母,所以我自己作为两子之母,虽然现在两个都是成年人,我也有少许可以与大家分享。我觉得父母在让儿童健康成长中要做到以下的三点:第一要让孩子感受到爱。这个其实很简单,但不知为何实行起来又好像不是很简单。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在父母的身边、在家庭中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他长大。
第二点,是要让孩子发挥他的想像力及好奇心,要让他们勇于尝试。失败了,再去尝试。这样,这个孩子才有那种毅力去面对他们日后在成长过程中必会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第三,就是要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不要将我们作为父母的事加诸于我自己两个儿子的身上,他们喜欢做甚么,我就让他们做甚么。这种空间对于尤其是今日对于青年人的要求很重要。今日的青年人最重要不是吸收知识,是要有那种能力去应变,或者英文叫adjust to一个不断改变的环境,甚至职业的环境也会不断地改变,不是像我们一样,毕业后就「一条直路」,或在同一份工作做到老。所以,小朋友要有这种能力,从小至大就要有这种空间让他健康成长。当然,作为父母也应以身作则,以身教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今日是一个圆桌会议,我相信各位在座的朋友也非常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你们也肯定有一些真知灼见。恐怕我不能留在这里听大家的真知灼见,我提议主办机构可以将今日大家的发言整理后,交给我们的筹备委员会,我可以答应,我们一定会很认真地看大家提出的意见,看看日后的儿童事务委员会如何可以吸纳大家的意见,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多谢大家。
完
2018年2月13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8时40分
香港时间18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