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会见传媒谈话全文(一)(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三月四日)启程前赴北京前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早晨。我稍后会启程前往北京,首次以行政长官的身分列席明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由于这一次是在两会期间,所以我去到北京亦没有甚么机会可以去做所谓「走部委」的工作,但在未来两天,除了列席这个会议,我亦安排了去参观一些科研和教育的项目,在我参观完后,亦会以新闻公布向大家作一个交代。
 
  我留意到自从财政司司长公布了二○一八/一九年的预算案,社会上都有很多讨论。讨论的重点都是在预算案中没有的东西,而对这一份内容这么丰富的预算案似乎没有很多聚焦的讨论,所以特区政府一如既往,都安排了相关司局长出席很多记者招待会、电视和电台的节目向大家介绍这一份《财政预算案》。

  据我所知,已经有五位局长加上财政司司长本人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连同今早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在电台的访问,应该已有六位司局长出席出了十二个电台和电视的节目。接下来应该起码还有十个这样的节目安排,我在此希望社会大众能够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今次《财政预算案》的各方面内容。

  正如我在《财政预算案》公布当日发出的声明,我是非常肯定这份《财政预算案》,它在四个方面都值得大家支持。第一,就当然是为我在去年十月首份《施政报告》中大量的施政措施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另一方面,按现时财政状况和有些局长的要求,财政司司长亦提出了进一步有长远经济或改善民生效益的措施,例如在我很重视的教育范畴,我提出了五十亿元的教育新资源,我们先已经落实了其中三十六亿元的经常开支,但同时启动了在八个范畴去研究如何进一步在香港达致优质教育。

  但大家都知道,教育的诉求很多,所以我和教育局局长都看过,认为剩余的十四亿元的经常性开支难以足够回应将会在这八个范畴里由专家提出的建议,所以财政司司长亦很配合我们在优质教育的工作,在我们还未有详细的方案前,他又再为我们预留二十亿元经常性开支。换句话说,由我们上任至今,投放在教育范畴的经常性开支,即是每年都有的开支,会是高达七十亿元。我希望教育界会很欣赏这个对于教育的承担,我们亦很愿意聆听教育界在未来这几个月提出的具体意见,所以并不是故意「留白」,而是给一个机会让我们多听意见,才能决定这额外的三十四亿元经常性教育开支应该投放在哪个范畴。

  第三方面值得大家支持的,当然是一些一次性的关爱共享措施,无论在回馈纳税人或者支援一些弱势社群,特别是领取各个社会保障人士的措施,亦动用了二○一七/一八年我们估算的财政盈余的百分之四十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四方面,财政司司长亦很前瞻性地为我们未来将会做的工作预留了接近三千八百八十亿元,包括在医疗方面、创新科技方面。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一份《财政预算案》对于本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我们想推展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

  没错,我听到过去几日有一些声音,特别是针对所谓关爱共享方面,或许是有些人被遗漏,所以财政司司长亦马上作出了正面的回应。他会多听这个声音,亦会想方法更全面地覆盖到需要我们特别从财政盈余里面去帮助、或跟他们分享的家庭和人士。这个工作其实在《财政预算案》中有一个伏笔,司长亦要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利用关爱基金的机制去设计一个计划。大家不需要认为关爱基金以前做「N无计划」,所以新的计划一定沿用或者跟循以前的「N无计划」,因为目标都是关爱共享,所以一定是随着这个原则,怎样能够尽量去发挥这个关爱共享的目标,来设计这个计划。

  大家亦不需要担心这会用尽关爱基金本来用来扶贫助弱的钱,因为以前都有这个例子,既然这是按着财政司司长的要求去特别做的计划,动用的资源将会由政府的开支里面再增拨给关爱基金。目前来说,希望在未来一、两个星期,多听一些政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在进一步关爱共享的计划中的涵盖面能够做得更全面。我希望如果现在心中有一些不舒服,未被已公布一系列关爱共享措施涵盖的人士心中不舒服,我希望他们多一点耐性,我们会尽快设计这个计划。

  无论如何,香港是一个自由、可让社会表逹他们的意见的情况,所以今日碰巧是星期日,我知道可能有一些公开集会或游行、示威,都是冲着《财政预算案》而来。我在这里再次重申,特区政府是很有诚意,在财政充裕的情况下多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

  但是我留意到今日有一个集会游行很有意思,而它表逹的关注跟特区政府今日的关注亦不谋而合,这就是建造业大联盟。大家都知道我当过五年发展局局长,对于建造业的情况、朋友都非常熟悉。他们甚少会用这种集会游行来表达他们的关注,但今日这个关注就是对于现时立法会很多工务工程被阻延或滞后表示担忧,因为这等如工程出不了,于是建造界的工人往后的就业机会就会受到削弱。所以我都率先在这里说说我们担忧的情况去到甚么地步。

  首先,我说的是这些基建工程不是有部分议员所谓的「大白象」工程,每一项基建工程都是为了香港的福祉,无论是土地供应或楼房建设,以至拓展经济,改善民生,让市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都很积极推动这些基建工程,亦投入大量资源去做这些工务工程,但可惜近年在立法会审批这些工务工程的时间很长。

  我举个例子让大家知道,例如在上一届,即二○一二至一六年的一届立法会,平均在工务小组去审议一个议程,即放在议程内的一个项目,通常都是一个工程,有时会是多一个工程,是约一点二小时。今届二○一六至一七年立法年度,即是刚刚新一届立法会的第一年,他们平均要用四个小时才能审议一个议程,差不多三、四倍的时间,有些较受大家注目的项目,甚至一个议程要审议十多个小时。

  还有一个现象很困扰我们,就是这些经过工务小组审议、推荐给财务委员会的工程,往时的做法是在财务委员会整批通过,因为它已经过一个同样由立法会组成的工务小组审议,有时亦已投票推荐这个项目给财务委员会通过。但在过去这一年多,我们发现有九成在工务小组经过刚才所说比较冗长的时间去审议、推荐了的项目,去到财务委员会又再次讨论。

  所以,平均一项议程通过的项目已不是我刚才说的四个小时,而是比四小时更冗长的时间。出现这个现象的结果是怎样呢﹖结果就是在二○一六至一七年的立法年度,我们只获得通过十八个工程计划,涉及的工程总额约是555亿元,这数字大家听起来好像很大,但555亿元的工程拨款,其实只占我们当年──即二○一六至一七年──已经预备交给财务委员会批准的总工程项目的拨款的百分之四十,即是有百分之六十的工程项目受到延误,这就直接影响了建造业的生态,所以建造业会这么关心。

  去到二○一七至一八年的情况又如何呢﹖由去年十月到现在,过了一半时间了,我们本来预计在二○一七至一八立法年度要交给立法会审批的项目是超过一百项,是高达二千亿元的工程拨款,因为有些是延后下来了,由二○一六至一七年度带到二○一七至一八年度,再加上本来二○一七至一八年度准备就绪的项目,现在说的是约二千亿元的工程拨款,涉及接近42 000个职位。

  但是过了一半的时间,截至上星期五的财务委员会,只是通过了十六个,涉及的拨款是七百多亿元。同样地,大家以为七百多亿元是不少的,但其实这七百多亿元的十六个项目,全部都是去年,即二○一六至一七年滞后下来的。即是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已经过工务小组推荐,但无法在财务委员会及时通过,就带到二○一七至一八年获得通过。

  而这七百多亿元中,有一个比较大的数字,是因为有两个项目是特别巨大的,一个是大家都熟悉的中九龙干线,只是单一项目已达四百多亿元,另外一个是东涌新市镇的扩建,是二百多亿元。所以在七百多亿元中,其实有六百多亿元是这两个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大型的建筑项目──即是楼宇建设──是比较少的。所以现在开始在建造业中,特别是建筑界就更担心了,因为缺乏屋宇工程项目,全部都是工程师的项目,对于他们的职位或者就业机会,就会受到影响。

  我举一个例子,上星期五一个四个小时的财务委员会是一个项目都没有通过,一个工程项目都没有通过,立法会这么多议员用了四小时开财务委员会,原来只是通过了一个开位的小型项目。所以这种速度令我非常担心它会直接拖慢了香港各方面发展,无论是拓展经济,或者提供土地满足市民对于住户的要求,以至日常生活的质素,均受到影响。

  现时情况是这样的,现时已是三月初,由三月初到七月份暑假休会,大概只剩下三、四个月,如果按已经计划了的会议,只剩下八次财务委员会会议、十次工务小组会议,是不可能通过我刚才提及剩余的一千三百亿元的工程。我的同事已跟我说:特首,我们不如认输了,是不能通过那么多的工程的了,不如撤回一些不做。我说不可以,我们要尽量为市民争取通过最多的工程。因为这些工程当中,有些是市民期待已久的,如果按目前的排序,因现时仍「塞车」,现在是「大塞车」,按目前的排序,各位市民,我真是很沮丧,或者很伤心向大家说,大家多年来关心的几间大医院的重建,包括广华医院、玛丽医院、圣母医院都不能在暑假前通过,很多地区的区议会关心的天水围的游泳池、新界东的文化中心,或者是元朗大球场的重建,都不能通过。

  于是一延误,就去到下一个二○一八/一九立法年度,又再排队。这种状况非常不理想,亦都令我作为行政长官,财政司司长作为财政司司长,既有政策、有项目、有资源,但都没有办法为香港去做这些工程。所以我完全理解到稍后建造业大联盟为甚么平时都不太愿意做的抛头露面的游行示威集会,他都要出来作出呼吁,那所以我在这里都恳请立法会的议员,在未来这三、四个月,就能够加快审批的速度,让我们能够争取最多的工程获得通过。

  到今个月底,我去完两会回来,如果各党派的议员本着行政立法关系要比较理性务实地合作,想跟我们讨论究竟这些项目的排序可不可以稍为改变,以前他们常说先易后难,我都是很愿意的。因为我不可以见到这么多巿民那么关心的工程长期受到延误,所以今日趁知道有一个建造业大联盟的集会,我都和大家一并交代一下目前这个相当严峻的情况。

(待续)



2018年3月4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3时37分